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白話《金剛經》王群眾 待續



白話《金剛經》待續


金剛法會發起原和事由分第一
王群眾

下所記,乃是我等與會的佛弟子,親耳所者。自從那起,「金剛法會」就永遠存在於宇宙之間,不會消失了。仁者只要啟用「空性」的威神力,不論身處於會後的任何時空,都能親臨會場,見証我等所陳真實不假。是經得起日後各方學者檢驗的,人類以及他方世界的眾生,智慧開發史上的一樁大事。

當時,「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是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裡,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佛世尊到了該進候,就著衣持缽,步行走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依序一宅一宅第地食畢已,還至本來之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就走到侍者阿難為他好的而坐了。

研究至此,依分入三昧印証,當年孤獨園中之僧團生活,是否真如《金剛經》所述,及王老師白話所解之內容。

於寂靜的林園中,但見佛陀領眾,赤足而行,依序入城托缽。個個神態安祥,目光垂視於前方,不論貧富貴賤,依宅第乞食。以身形之莊嚴威儀,為世人示現,平等、慈悲之「行」的教化。使富貴貧賤者,皆有修布施、供養之因緣。不論遇恭敬的眾生,或偶有非難之外道,均以同體慈悲觀視之。


註:
一、佛住世時,所有一切法會,全在時光隧道之中。今之學子可修得「威神」,入彼法會驗証之。因此而知歷代否定《華嚴、法華、楞嚴》,如是乃至《佛說阿彌陀經》等大乘經者,乃是未經「般若觀照」之人云亦云,盲修瞎練之人。因果自負,甚可憐憫!

研究至此,依分修「佛人不永隔」大法,請佛開示,佛曰:
宇宙之一切奧秘,包括經典中之所言,均須入三昧親証,方可盡信。

這是因為「般若」不共「世間智」。這在前面的諸多篇「序文」裡,已說得很清楚了。

二、攻大乘經論數十載而未見消息者,切忌以個人之未見,否定他人之已見。此乃學位不同所致,儘可改攻「原始佛教」,另求離苦得樂之道。不必把精力和時間,花在「揚小貶大」之上而蹉跎歲月。

真正的「原始教典」,是龍宮收集的三本《華嚴經》。下本尚有約五萬八千偈待取,龍王也歡迎人類前取,有志者可至龍宮一試。

研究至此,佛又補充說明曰:
僅就王老師「註二」所述之內容,那些不能入三昧,以「般若佛智」驗証者,仍無法盡信呀!

這得有世間之人,如慈正、蓮一、妙音等,已至龍宮取偈,供世人參考者之親証事蹟,方可使世人相信。

三、時光向前推移,前一刻的種種皆隱入時光隧道之中。佛教的「宿命智」,能驗証此項真理。「訪古」,亦可以「宿命智」達成。所謂,成辦眾生不可思議之事。
 ~楞伽經~

猜想僅止於猜想,不能証明之,學子只要入三昧,即可証實佛所說的種種了。此乃佛法之殊勝處,所謂「信解行証不空談」。

研究至此,依分再請佛開示,佛曰:
多謝王老師!他今生來的使命之一,就是先教會有緣的再來佛弟子,破除彼等的「隔陰之迷」,恢復其原有的佛智佛能。學子們有了印証如來正法的工具與能力後,方可明辨正法,匡正諸大妄語。

四、欲知詳情,請參閱〈從來無法可說〉等文。

五、既說「應化身佛」釋迦牟尼,那是「誰」應化了「應化身佛」釋迦牟尼呢?

若有同學能答此問,他也就通了三分之二的《金剛經》。若他又知「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的如來真實義,他就結業了。

不過,若他改「即名諸佛」一句成「即名為佛」,那就全不對了。

當知,此「諸」之一字,既是「諸佛」亦是「諸相」的意思。前者乃「真空」所生之「妙有」,後者是「無始無明」引發「真空」的「相分」(物質)和「見分」(精神)功能起作用,所生之無明眾生天地萬物。所以說:
如來是眾生之父。
 ~法華經~

研究至此,佛補充說明曰:
這些「真空」所生之「妙有」,乃「圓滿報身佛」。由「無始無明」引發「真空」的「相分」和「見分」,所生之天地萬物,則是「應化身」。而如來是眾生父,指的乃是「清淨法身畢竟空」。

託由王老師一再闡述之「宇宙三佛身一體」真理,透徹,透徹!

六、如今新般若宜芬奉佛之命,為兒子修學《金剛》一經,每句經文都得入觀以見實相,然後再以淺顯的文字闡明如來真實義。之後,再將每分的要點另外條列,方便後來者的印証之用。

長老善現啟請佛開示分第二
王群眾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從座位上站了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呀!您一向於保念諸位修學「大乘正宗」佛法的菩薩,更付囑叮嚀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已經了修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欲証得「無上正等正覺」,請問,他們該:
一﹑云何所發之心,才能守這一發心而不致退失呢?

二﹑云何修學,才能降伏其無始劫以來,就有的「無明妄」,而成就佛道呢?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佛曰:
此處,正如王老師所解釋的:

如何守住這一念,發欲証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此乃菩薩「十一地」之修行境界。

非一般「世間智」所解釋的:
是我於此經中,教世人如何待人處世,藉事練心,放下我執而已。

依分仍有疑惑,故恭請須菩提長老,而問曰:
請問長老,您知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嗎?

須菩提長老答曰:
知道,但當時不知如何証到。

「應化身」釋迦牟尼答
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此時,佛又補充說明曰:
當年的「應化身佛」我釋迦牟尼,與今日和妳談禪論道的「圓滿報身」,同樣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這是因為,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生命其壽無量。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我以下所說,才正確的安之方;應我以下所說,才正確的降伏其無明妄之法,而修學之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您的開示


註:
一、「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乃「應化身佛」之一。因「應化身佛」是「多數」,故名「諸佛」,此其一。

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立志親自發現「浩瀚宇宙就是我,法報應這三佛身是一體」的真理。

三、學子「降伏其心」的目的,在永斷「無始有終」的「無明妄心」,獨留「無始有終」的「清淨真如之心」,而成「佛性之人」。

四、吾人的「清淨真如本心」,即「如來清淨妙法身」,乃如來三身之一。持《金剛經》的學子,或說欲修《金剛經》法門的善男子善女人,必須在本經中找出「如來的圓滿報身」。

「如來的圓滿報身」,也是「多數」,唯空寂的「如來清淨妙法身」,是以單數的「一」來表述,所謂「萬法歸一」。

學子若不能見到,自己的「諸多圓滿報身」,就不能圓解本經了,特此提醒。

五、佛教的「諸佛」一詞,有二義:
1、指諸「應化身佛」,印度的釋迦牟尼乃其一。

2、指諸「佛淨土裡的佛身」,這如西方極樂世界裡的,阿彌陀佛的身體。

拜讀完王老師所加的五點註釋,依分恭請佛開示,佛曰:
如當年,善現啟請佛之開示,再來弟子依分,啟請群眾王老師、與「圓滿報身佛」我—釋迦牟尼,共同解出《白話金剛經》之過程,其內容一再重複。所顯示的,不就是對諸位修學「大乘佛法」的菩薩,「善護念、善叮嚀」之諸佛本懷嗎?

其內容,也是「法界宗教會議」中,所認定的「宇宙同體觀」。即「法報應」三佛身一體:
由「一」的「法身淨土」裡,應化出「諸多圓滿報身佛」,與「諸多應化身佛」,使眾生隨類得解,而令其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以共成佛道。

關於「法界宗教會議」,妳於二零零六年元月二十八日(除夕當天早上十點鐘),已在「彌陀高峰會議」中,旁聽親証過,應不致有所懷疑才是。

正法的明燈不曾滅呀!將為眾生永續光明,只端看眾生能否尋「燈」,契入法之精髓,莫在人間白走一回。


大乘正宗佛法分第三
王群眾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訴長老須菩提說:
位立志修學「大乘正宗」佛法的菩薩摩訶薩我以下所說,才正確的方法,確確實實地去降伏其無始就有的「無明妄」,獨留「無始無終」的「真如本心」而成佛。

而這正牌降伏「無明妄心」的方法就是: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無論他卵生的也好,胎生的也好,溼生的也好,化生的也好,以這四種方式出生的;或有色的、無色的,有想的、無想的,非有想的、若是非無想的,這六類眾生。

這位立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新般若,要善巧地指導之,誘他們進能「一網打盡十法界」的「無餘涅槃」,而滅掉他們的「無明妄想」,脫他們的「分別執著」,令他們証得佛的「智慧和德能」。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佛曰:
相由見生,雖生而不著相,生而不生,則「無明」無異「真如」呀!

不過佛,請容我插個嘴,我是個新生,哪裡知道如何指導一切眾生之類,進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呢?

這簡單,請搜尋「如來禪一門門深入」或「如來禪一門深入法庫」部落格。所須的資訊已貼在上面,包你知道該如何度眾。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畢已,在是有任何一眾生你這位新生的滅度者呀!

何以故我沒半點苦勞?

須菩提立志修學「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法的菩薩,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証得無量壽者相之人的分別,那他就三振出局了!即非揚棄「相對論」,改修學「不二論」大乘正宗佛法的菩薩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佛曰:
「相對論」只是愛因斯坦所發現的,宇宙奧秘之一而已,若愛因斯坦能發現,宇宙「同體觀」之「不二論」,那麼他的壽命將無量呀!

依分因此,再次修「無住生心」大法,請愛因斯坦現身,並對他說:
Do you believe that I am you and you are me
(閣下信否,您是我,我是您?)

愛因斯坦回答:
It is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o me, but I will find it out soon.
(這有點兒難,不過,我很快就會弄明白地。)

依分又對他說:
Look, I can talk to you now! So you are eternal.
(您瞧,未亡的我,能跟已故的您聊天!所以說,您是不死之人。)

愛因斯坦驚訝地說:
Wow, it is a true statement.
(哇,沒錯!妳講的是真理。)

依分請「般若佛智」翻譯愛因斯坦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
這個真理,既非「絕對論」,也非「相對論」,是「更究竟的科學觀」。

佛繼續補充說明曰:
既是「不二論」,一切都是「一」,「一」即是一切。

所以,哪兒還有度脫眾生的「自己」?

更沒有被度脫的「眾生」!

故說:
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分。


註:
立志修學「大乘正宗」佛法者,雖沒半點兒苦勞,卻可得無量無邊的功德。是功德令你成佛,非苦勞。所以說不必過勞死,輕鬆修即可。重要的是,一定要弄清楚什麼是「無餘涅槃」,和如何進入「無餘涅槃」。前者名「理路」,後者是「行門」。無「行門」,就無法見証「佛理」了。

研究至此,佛主動對依分開示曰:
世人多在「有為法」上打轉,心外求法,以為拼命布施,功德可以「做」出來;以為花費鉅資,就可以在法會上消業報,而貪著功德。

不知財布施、身布施,乃至時間、精神、體力,或才學之布施,皆不如「法布施」,以助人滅度「無始有終」之「無明妄心」,而証悟佛果之功德,來得大呀!

一旦入「無餘涅槃」成功,也就「得度」了。「得度即是「自覺」的完成。「自覺」圓滿之後,開始「覺他」,及至「覺行圓滿」,也就成佛了。

《金剛經》是以証得,或曰親自見証,「法報應」這「三佛身一體」的真理為「自覺已圓」的。接下來,且看佛師是如何逐步地引導須菩提長老,入「無餘涅槃」的。

另,摩訶薩一詞,係指修學「大乘佛法者」,非「菩薩中之大菩薩」。請勿作文字解,詳請見《法華經》。


妙行乃在他物可住分第四
王群眾

九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佛教徒靜幸一直在電話上談《金剛經》裏的「不住相布施」。筆者一邊聽她說法,一邊心想,既然佛要妳「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和他人對佛法的想)法布施」。那妳何不「自己」布施給「自己」?

這樣也就無色,無聲香味觸(和他人對佛法的想)法可住了嘛!

研究至此,依分請教釋迦牟尼佛曰:
那您的想法,我們住不住?

佛答:
不住。後面會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時王某要靜幸,把佛所說的「六塵」,如是乃至「八識」,全視作「她自己的身體」。凡有所「布施」,都是「自己」拿了「自己」,布施給「自己」,不就結了!從此再也沒有「身外之物」了,全是「身內之物」。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目中無人,無物亦無事了。

哇,老師,對哦!無你無我只有一。靜幸對王某說。

佛於此時,又告訴依分說:
此「一」,即「真如本性」。

對呀!「一」拿了「一」布施給「一」。哪來那麼多的繁雜事兒,傷同學們的腦筋?

去蕪存菁!去蕪存菁!

這是佛一再開示給慈正的真理。你我必須把握住,不然怎麼算是聽話的佛弟子呢?

研究至此,佛告訴依分曰:
所謂「去蕪存菁」之真實義,是指僅取「第一義諦」之「一」的真理,而非二或三。

須菩提菩薩界的一切事事物物,視它是一棟房子般地,而有在可。應該把它看成是自己,而篤行於布施,分享自身眾生。

佛補充說明曰:
十法界諸眾生,皆是自己。

所謂
不住在物質布施不住聲香味觸和「別人對佛法的想」上布施

研究至此,佛又告訴依分曰:
所謂「別人對佛法的想法」,乃指「別人對於法上,偏於一隅之見解」。

一旦以「偏執之法」布施,即為「誤導眾生」!

須菩提,修學真實「大乘佛法」的菩薩,應以上我所說的,才正確的布施心態:
 不住於萬物的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上面行布施。

何以故呢?

這是因為,若菩薩不住在「對論」裡面,即「你是你,我是我」上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可思量之多的緣故。

研究至此,佛不等依分發問,主動告曰:
王老師將不住「相」布施,解成不住在「相對論」裡面布施,即是強調「一」的「同體觀」,實在解得太妙了!

「相」這個字,古大德們,多作「表相」來解。其層次僅在「表相」上,而無法真正體會「一」的境界。即使是真正不住「表相」上的布施,仍遜「一」一籌。

須菩提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研究至此,依分問佛曰:
既是「不住相布施」,一切都是「一」。那虛空又何須分「東南西北、上下四維」?

而且也不應執著功德多少,多即是一,不是嗎?

佛答曰:
這個問題問得妙呀!妳已証得「一」之真理,從究竟之「果地」上來看「因地」,自然容易突破此境界。但當時的阿羅漢們,尚未達此境界呀!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以上所教「自他不二」之真理,即「你是我,我是你」,安在「一」即可。

註:
一、「空性」拿了「空性」布施給「空性」,名「三輪體空」。

二、「我」拿了「我」布施給「我」,名「三輪唯我」。

三、「佛」拿了「佛」布施給「佛」,名「三輪皆佛」。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註三」是「無上妙法」,有鼓勵大家去成佛的意思。

四、佛家的修學,唯「法布施」能助人成佛。否則,渡不到彼岸,這是無奈之事。所以說,一定要求得一筏以渡之,不能永遠在此岸,大家不能成就。

當力求成佛,主宰了輪迴之後,就更好度眾了。此所以佛說: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以上三說都是「不二論」,又名「一真法界觀」。
~華嚴經~

幫忙修改錯字的中華妹,訂正至此,妳對本分有疑問嗎?

有,老師。我想請問佛陀,祂的想法亦來自「空性」,為何我們不住?

請。

老師,佛陀說:
自我印証,自啟「般若佛智」,這才重要!否則,如何分辨何者才是真知正見呢?

所以說中華妹,我每解一段佛理,就要你們踢館。因為,唯有「親証」,才是真知正見。

光要我給答案的學生,永遠成不了佛!


來法身體之真實見分第五
王群眾

須菩提云何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可以直接從你血肉之的長上,就能到和你「同體」的「如來清淨妙法身」

研究至此,依分隨文入觀,請問須菩提長老曰:
您當時以「神通力」,仍無法見世尊之所見乎?

長老須菩提答言:
當時尚未認知「同體觀」,故不能得見。

依分因此而得知,即使有「神通力」,若無「究竟義理」之「實際體悟」與「親証」,仍然無法達到「如來法身理體之真實見」。

此時,釋迦牟尼佛曰:
孺子可教也!此乃學佛果位之分別。當時須菩提,僅至「阿羅漢果」的境界。

可以世尊不可以從我體的長上,就以直接到和我「同體」的「如來清淨妙法身」。

佛問,何以故不可以直接得見?

須菩提答:
這是由於,「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您所說的:
體的長即非固定不變的我體的長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嘛!哪有一成不變的長相呢?

於是「應化身」釋迦牟尼,就訴尚不知「真如緣起」之妙的須菩提說:

這時,佛告訴依分:
真如緣起,此四個字用得真妙!

依分恍然大悟地告訴須菩提
當年以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已是究竟真理。不知「真如緣起」之妙,如當今王老師所教:

諸行無常,無不常。

諸法無我,無不我。

寂靜涅槃,動涅槃。

乃「第一義諦」之法。

須菩提接著又說:
如是,如是。否則今生就不必來了!

須菩提,是你「慧眼」……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須菩提當時所得乃「慧眼」,王老師沒冤枉他。

所能見到的,宇宙人生的所有一切諸皆是虛而不實、而如幻的。倘你能在修「空三昧正定」時,到宇宙人生的一切諸相,暫時性地隱去消失,而因此見到一切諸相的「當體空性非相」。那麼,你到了,和你「同體」的「如來清淨妙法身」了。此即名,「如來法身理體之真實見」。

研究至此,依分請問佛,您所說的法,是否就是:
「觀空一切,一切皆空;而空生一切,一切歸空」之究竟真理?

佛曰:
如是,如是。

經過如此之見證後,妳就能發現「凡所有相皆是實相」了,而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後者是對尚未見過一切諸相的「當體空性」,就是「非相」的「如來清淨妙法身」之人而言的。

研究至此,依分問佛曰:
您剛才說,須菩提當時所得乃「慧眼」,那能否請佛告知,「法眼」是何種境界呢?

佛曰:
「法眼」者,能見「法身畢竟空」者。

依分又問佛曰:
能否再請佛告知,「佛眼」又是何種境界呢?

佛曰:
「佛眼」,不但能見到「法身畢竟空」者,還知道「法身」的奧秘。那就是: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無窮的奧秘。


註:
一物或萬物的「當體空性」,是同一「當體空性」。因此閣下只要見到一身或一物的「當體空性」,也就是見到十法界的「如來清淨妙法身」了。何其方便!

靜幸,妳見到「房門」隱去消失,那即是「如來清淨妙法身理體之真實見」。而印證我所說之法則是:

妳應該於此無居所可住的「空三昧」中,而生妳心問道:
研究至此,佛又告訴依分說:
此關鍵性的法語,如妳剛才所提之心得,妳終於弄懂了。
你就是我身體的「如來清淨妙法身畢竟空」嗎?
是的。

此所以「真空生妙有」。空不但會生出妙聲來回答,還會生出萬物來呢。此即「真如緣起」宇宙人生一切之妙。

研究至此,依分又問佛:
依分於三昧中所見,十分豐富,此即「自性生萬法」之妙乎?

佛曰:
如是,如是。見空,乃見「真如本性」,而非「偏空、壞死空」。

故,空性生萬法萬物。但不可「執著」,一「偏執」,「般若」就不起作用了。

僅取「空生妙有」之「實相教化」,即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所謂: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壇經~

不過,「自性真空」所生之「妙有」,乃是「圓滿報身佛」及「報身淨土」。而「自性真空」所生之「宇宙人生」,則是「未來佛」及「凡土」。此係「無明」引發「自性真空」功能,起作用所生的緣故。

因此,無形的「真空如來清淨妙法身」,能生:
一、如來諸圓報報身。即「諸佛淨土裡的佛身」及「其淨土裡的一切」。

二、如來諸應化身。即「未來佛」及「九法界的一切」。
此皆「如來清淨妙法身」的「相分」和「見分」
現形的結果。

佛曰:
「相分」,指「物質」的作用。

「見分」,指「精神」的作用。

說明了宇宙的一切,全是「如來清淨妙法身」所生的真理,所謂:
如來是眾生父。
~法華經~


正信諸相即是空性者希有分第六(上)
王群眾

須菩提白「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言
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上所說,才「大乘正宗」佛法的言說章句,能出真心來 
「應化身」釋迦牟尼,須菩提長老說:
莫作沒有信心的言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此乃王老師至情至性之註解。凡人,僅聞如上所說,即能生淨信者,畢竟少數。 
在「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度圓寂火化之,甚至於到了末法,第一個一千年的後五百歲當中,仍有持戒修福者 
研究至此,佛說:
「後五百歲」是指「末法」,王老師所解正確。 
於此言說章句能生信心以此言說章句不假者。 
研究至此,佛再對依分開示曰:
信為道源,凡夫生疑,則無法淨信。唯有悟後起修,証到不疑為止。 
世人當知,如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之佛所,而種善根。彼等實在是已於無量千萬佛下了多的善根 
研究至此,佛再對依分開示曰:
因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確為一言說章句乃至會在一念之間,就出純心來 
此時,佛又開示曰:
此乃信根成熟,上上根器之人,能對正法,信受不疑。 
須菩提,「如來清淨妙法身」悉知悉見是諸能生淨信的眾生,必得如前所說,真實不假的無量福德 
研究至此,佛曰:
因為「清淨妙法身」就是一切,故能悉知悉見。王老師解「如來」為「清淨妙法身」是對的。

依分問佛,「福德」等於「功德」否?

佛曰:
能「生淨信」乃「福德」。

能「証得」,並「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且「為人演說」,才有「功德」。

何以故世尊?

世尊答曰:
由於這多位眾生,已無復再有如來的「諸多應化身」,這如「我相人相眾生相和無量壽者相」之分了。亦復再有如來的「諸多圓滿報身」的美麗莊嚴法相之分了。亦無復再有如來唯一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這非法相之分了。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嘛!

研究至此,依分再請佛開示,佛曰:
《金剛經》証解至此,三佛身已圓。王老師道出,「無法相」與「無非法相」,這千古之謎。

何以故世尊?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答曰:
因為,這多位能生信心的眾生,若「如來」的「諸多應化身」之長即為分別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之表相了,不知「法報應」這三如來身,是「同體不分」的真理;其心僅「如來」的「諸多圓滿報身」的美麗莊嚴法相為分別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之圓滿報身的美麗莊嚴法相了,亦不知「法報應」這三如來身,是「同體不分」的真理。

何以故世尊?

既是「同體不分」的,依分特恭請,「如來清淨妙法身」的「圓滿報身」,出來問曰:
此處所說即是,「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意嗎?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圓滿報身」答曰:
能見諸相之「當體空性」,即見「如來」。

「空」能生萬法,能生一切,妙用無窮。

何以故世尊?

佛答曰:
這是因為,其心僅如來「唯一」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這非法相為分別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之空寂相了,仍不知「法報應」這三如來身,是「同體不分」的真理。

三者實是互等的,所謂「你是我,我是你」。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古文難懂,只好麻煩王老師白話一下。

是故汝等不應該僅萬法中之能渡達彼岸的「船」,亦不應該僅萬法中不能渡達彼岸之「非法船」。以是存在的緣,「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常說
汝等比丘,當知我語開示,如筏船之比喻者,能渡達彼岸的「船」,得供養一切的眾生,更何況是不能做為渡筏之用的「非法船」呢?

汝等多餘的生活物資,和才藝技能等「非法船」,都該供作「宏揚如來正法」之用,全力幫助眾生渡到無苦的彼岸。

依分有些不解地問佛:
非正法之船,如世間一切不好的陋習,也要捨給有緣的眾生嗎?

佛曰:
既是談法,當然是正向的。如果「非法」,指的是「不究竟的法」,那「捨」字就可當「放棄」,或「不執著」來解。但這裡的「非法」,指的是「弘揚如來正法之資糧」

接著,佛又告依分說: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王老師解得妙。

法船是心,心生萬法。故沒有負擔。既無沉重的船體,如何捨棄?


正信諸相即是空性者希有分第六(下)
王群眾

註:
一、宜芬,本分已燭見「如來三身一體」妙理。因此,妳可入「智光三昧」,求證我等所解的正確性。若得印證,則餘家所解或有疏失了。

不可自誤,更誤他人!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第六分〉之証解有無錯漏之處?

佛曰:
已証圓滿。

二、《金剛經》乃「八地學生」的課本。

佛補充說明曰:
完全正確,若無基本程度,則實証的內容,無法信受。

旨在取得「十一地等覺」學位。若學子未得「般若智光」三昧,便不能驗証老師有無「黑白講」了。

佛又補充說明曰:
此所以學生以「人智解」,無法信受,無法証入。

因此,必須等學生「般若」起用之後,才開始上課。這樣就不會被我騙了,方收邊講邊証之效。

佛說:
如是,如是。明師難遇。

三、若學生未經親起「般若佛智」驗證,就信我或他人胡說,那是「依人不依法」的盲從。如此學法,會害死你們的!

請問佛,針對此「註」有無開示?

佛曰:
正如王老師所說「依法不依人」,乃指「依法船」,不可依「凡人所說」。

所謂「法船」,指的是「悟後起修」。

四、「依人不依法」的無明愚痴,是學法的毒藥。「法」者「船」也,若三秋未見彼岸,當換筏以渡。不可蹉跎歲月,自誤道程!

請問佛,針對此「註」有無開示?

佛曰:
有。諸如來禪弟子們,已在船上,行將「得渡」。但卻有人漠視「船」的存在,空說「依法不依人」之理,實是「依人智不依法船」之舉。

如是自以為是,實是未能証入「如來真實義之言」,猶自誤又誤他,而不自知。

五、末法的明師何在?在《楞嚴經》〈卷六〉之最後一頁上,去參訪之。

不過,彼等的「隔陰之迷」未破,有勞助破之,則明師不難遇。

宜芬,去教會幾位來踢我館吧!

唯有經得起質疑的,才是正法。

請問佛,針對此「註」有無開示?

佛曰:
有開示。如《楞嚴經》〈卷六〉經文所述,但究竟如何辨識,芸芸眾生之中,何者為「正法明師」呢?

如王老師所教之法,先破「隔陰之迷」,先証悟了,自當可入三昧以分辨之。

六、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先助你們開發「般若佛智」,然後再來論道。方便驗証正邪,不受騙上當嘛!

先自備不受騙上當的能力,就是「解脫」!

這是我教學的唯一特色,或與諸佛不同。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此乃「創舉」。

哪有人先教人踢「自己的館」的老師呢?所以說,我的教學是超異類的。

七、有同學懷疑我轉述的法義,就去查閱古今中外名家的註解大作,發現多與我轉述的不同。心想,王老師一人,能勝古今中外之諸名家乎?

當然不能勝!

可是,我所參訪的善知識,全是觀世音教授牽來的人才。你們所查,也多是他們往昔的作品,不是「像法」即是「末法」。而我要的,卻是如來「正法」的原貌。是運用再來古大德的「三昧正定」,直接從「空性」中取出的。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王老師是被逼的,話已講明了。

學子們若仍堅持己見,無法覺悟,佛也無法度了。

佛法千古的錯謬,盡源於此呀!

這一招,乃我發明,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無人能勝。

質疑者可入三昧,直接請教本師釋迦牟尼佛。

若閣下入不了三昧該如何?

王某仍有法助你,信否?

佛曾經給都同學一個西瓜,剖之即能分人止渴,但卻不能到彼岸。所以說,瓜乃「非法」,「法」也者在此,乃能渡達彼岸之筏。

若君捨棄,能供眾生渡達彼岸之筏,那就捨棄了你自己!

此乃自了漢心態,沒啥價值,不談也罷。

再提醒一句,「八地」菩薩解不了《金剛經》,況未及「八地」乎?

此蓮一同學受「末法」學者之誤,咬定解「偏空涅槃」第一的須菩提長老,能解《金剛經》。

何不問佛一聲,或直接訪問須菩提呢?
~我傳你「天人不永隔」大法一用~

宜芬,拜託訪問一下須菩提。

老師,須菩提現身了。

請問長老:
當年您會解《金剛經》嗎?

長老說:
不會,因為當時我並不了解「第一義諦」,是「三佛身同體」的真理。

宜芬,謝謝長老須菩提的開示!

八、凡發現「三佛身一體」之真理者,名「不著相」。非一般所說的,不要著相!

最後,佛又告訴依分曰:
此乃〈第六分〉之總結,此即証悟前、証悟後的差別:
悟前必著相,悟後不著相。

註:
用來「解經」的三昧叫「智光三昧」。

學法,就是拿到「渡人到彼岸」的船(方法)。

故不可能不著相,除非已証「三佛身一體」。

幫忙修改錯字的中華妹,訂正完畢,妳對本分疑問嗎?

有,老師。以前你在講解本分時,告訴我們: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即是指,於末法中仍能持戒修福,對經內所言淨信不疑者,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我想請教佛,為何現在又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帶過呢?

請。

老師,佛說:
王老師所教無誤,末法之時,不可能以少善少福,即於此「一佛乘」聖典盡生實信。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特別針對「無量千萬佛所」而言的。

中華妹,這即是《金剛》入《華嚴》的真理!

終於被妳問到了,我還以為只有我和宜芬兩人証得。

所以說,《金剛經》是小本的《華嚴經》。

至此,還有疑問嗎?

有,老師。你解: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之「亦無非法相」為:
亦無復再有如來唯一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這非法相之分了。

我想請教佛,眾生認為「諸多」的「應化身和圓滿報身佛」有別,為何也會認為「唯一」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亦有分別呢?

請。

老師,佛說:
因為有別,所以連「佛性」也分別。無法與之為說「無餘涅槃」呀!

中華妹,所以說,眾生本是無明分別執著的「相對論者」,佛則是無無明分別執著的「不二論者」。


物不得無理不說分第七
王群眾

剛開始研究標題〈無得無說〉之解釋,佛即主動開示曰:
「無得無說」,當「妙得妙說」解。

有人將此標題,解為「空則無得,寂則無說」。但因為「空即是一切」,故如此解法,為「小乘偏空涅槃」的境界。

「法身」就是一切清淨妙物,一切無上妙理,故王老師解為「無物不得,無理不說」,實乃以佛之知見,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大乘佛法,一切歸一。

九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靜幸問《金剛經》中,「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指?

靜幸,當你看見長老須菩提聽佛講《金剛經》,感動到涕淚悲泣,就表示他聽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何物了。在這之前,妳若認為「解空第一」的他,懂一切聖人不能入的《金剛經》不可思議經義,那妳就上當了!

用「小乘三法印」去解他所說和所答,是蠻務實的。因他原是阿羅漢。

須菩提云何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應化身如來」我釋迦牟尼,對「如來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有所說法耶

研究至此,佛對王老師於「耶」字後面加上「?」號,表示贊同,因為:
這是現代版的《金剛經》。

須菩提
如我的理,「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所說的法是,「無有不變的界事物」這一真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的說如來的「應化身」可說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須菩提當時的証量,確實只能証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也認為佛沒有固定的法船可說。

須菩提,何以故你如此理解?

研究至此,依分踢個小館,問問「何以故」三個字,是佛問的,還是須菩提問的?佛曰:
問得好!古文精簡,又無標點符號,容易斷章取義而混淆。講到這裡,須菩提仍如此理解,故我急問。

須菩提見佛不甚同意此答,便藉前分中佛之所教,改口曰:
這是因為,「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如來的清淨妙身」和「如來的圓滿報身」,皆不可來展示供人認識,亦不可能用語言文字來述實相的。

研究至此,依分對王老師將「如來所說法」之「法」字,解釋為「如來的清淨妙法身」和「如來的圓滿報身」不解,而請佛開示,佛曰:
王老師所加之字不算多,此一「法」字,可以解成一部經。而這部經的重點,正如王老師所解之,「清淨妙法身」和「圓滿報身」,再加上說法的我,是「應化身」,這已是宇宙的奧秘,「三佛身之示現。

而「取」字,是「呈現」之義。這對不能「入正定聚」者而言,真是不可取,不可說呀!

說祂們是非法的空無,祂們又僅僅是非法的空無而已。

不過世尊,弟子還是不知您之所指為何?一頭霧水呀!

研究至此,不僅須菩提一頭霧水,依分也被須菩提所說的「非法、非非法」弄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而請佛開示,佛曰:
須菩提當時講的是「偏空涅槃」的境界,所以王老師解釋「非法」為「非法的空無」,是對的。

若以佛「果地」之「知見」,解釋「非法、非非法」,則為,祂們是「非法身的畢竟空」,祂們又「非僅僅是非法身的畢竟空」而已。

因為「非法」,即是指「清淨妙法身」、「諸圓滿報身」,以及「一切應化身」。

須菩提,你之所以會如此認為到底是故?

還是由我來告訴你吧!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証明,經文中之角色認定者何?佛曰:
以口語化來辨別身份,以免混淆是對的。

這裡由我來加強說明,否則須菩提「偏空涅槃」之知見,無法突破。不能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之修行,而有成就上的差別。

這是由於一切賢聖見証,自身「如來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這一「無為法」,做為修學的目標。然而修學的結果,卻因為對自身「如來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認識淺深的不同,而有成就上的差別。有的得羅漢果位,有的得菩薩學位,有的卻得了佛果。

研究至此,宜芬,再踢個館吧!

是,老師。佛說:
須菩提當時確實無此知見,所以此段是我為他加強開示的。非大家所認為,乃須菩提之回答。

當知,一切修「有為法」之「善業」也是苦。要解脫苦,唯修「無為法」。

然親自見証「空」,即見「自身如來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後,於「悟後起修」,仍因証入之深淺,精進修行之次第,心量之大小,而成就有別。

佛度有緣人,成就在個人。


註:
一、佛在本分所問,一答是「證得了」。
一答是「無所說」,因言語道斷故。

二、須菩提答非所問,他用「小乘三法印」之一的「諸行無常」之「無常觀」,來解「大乘」的「無上正等正覺」,而不知「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真理。若知,他的心量就大了。也唯有心量大如十法界,才是聖佛的心量。所謂: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華嚴經~

研究至此,依分再請佛開示,佛曰:
不只須菩提當時不知「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真理,時至今日,心量大者雖不少,但知此真理者,仍是少之又少。

三、「如來清淨妙法身畢竟空」,即名「諸圓滿報身佛」。

此二者,皆得開發《金剛經》中所提之「天慧法佛」四眼,而非「肉」眼,方能見之。

因此,若佛欲介紹吾人認識和見証,「如來清淨妙法身畢竟空」以及「諸圓滿報身佛」,就只能提示,無法展示了。

學子「破無明見空性」,開啟「般若佛智」之「眼」,即能見証佛說是真,受用得益了。

佛再開示曰:
我所傳之正法,皆非「空談」而「無法証實」之境界。去找能幫你破「隔陰之迷」者,助破之。有了工具,就能証知佛所言不虛了。

四、「如來清淨妙法身」之妙,妙難思,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因此,不登佛位,無法盡知,不是一見就全知的。

當知,祂就是一切,就是「報應」二佛身。要度無量無邊眾生,才能全知之。

研究至最後,佛再開示曰:

當知,無量無邊的眾生就是自己,成就眾生即是成就自己。諸佛所說法,究竟一佛乘。



佛的出生分第八
王群眾

根據標題,佛主動對依分說:
宜芬,我把妳改名為「依分」,即「依」佛的「法身」出生「分」。就是要妳了悟,佛法之最勝分,乃「一佛乘」。

當妳証得「宇宙三佛身」之真理,明白「凡所有相」,皆自「法身畢竟空」而應化,則「依分」滿天下。此所以「一切法」,皆自「法身畢竟空」而「妙有」。

須菩提云何

拿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物,來「財布施」,和他人分享。如人所得福德,難道寧為多不

須菩提
他所得福德,當然甚多了!世尊

佛反問,何以故他會得甚多的福德呢?

須菩提默然。

佛便自問自答曰:
這是因為他所得福德,乃用之「會窮盡」的「世間福德」。用之「會窮盡」的「世間福德」,即非用之「不會窮盡」的「出世間福德」。是故,應化在世間的如來,才會說福德」的,「多」是「有窮盡」的意思。

須菩提,若復有人於此經中,接其妙義,恆其至理,如是乃至證悟四句最關鍵之經文,所組成的一偈等為他人,令彼也於「空三昧」中,修「生其心」大法,而悟入佛之所知和所見。那麼,人所得之勝彼前者所得之福了!

須菩提問:
何以故,他會得更勝之福呢?

須菩提,這是因為,一切諸佛及諸佛用來指導眾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船」,從此經產生來的緣故。

那麼,沒有《金剛經》之前所成就之佛,是以何真理得度呢?佛告依分曰:
凡人文字相!過去現在未來,是重疊不分的。

我盡述於此經中之不可思議經義,乃是「諸佛所成就之妙法」,亦即「一切」能証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船」。

須菩提所謂三世諸的「清淨妙身」也即非佛的「船」,而是法船的「當體空性」。

「空性」能生出無限的法船,不可量化!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佛曰:
如是,如是。王老師究竟解!

古大德們因為此句文言文,而有諸多不同的見解。最謬者,莫過於因此而說:
一切法皆無固定之法可言,一旦說出,即為方便法,故應當捨棄,不可執著。

此乃錯誤知見。
當知,「佛所說之一切法」之「當體空性」也是「空」。「空」生萬法船,隨類而度之。


註:
一、佛的「清淨妙法身」,乃是任何一人一事一物的「當體空性」,並非世俗所解讀的「四大皆空、一無所有」。請勿誤解。

佛曰:
正解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二、度化「自身眾生」的目的,即在降伏自身的「無明妄心」,而得「清淨心」。此乃至要的修行竅門,不可輕忽。

佛續開示曰:
度眾之心,首要「慈悲」與「平等」。

但應先虔敬懺悔,因為一切眾生都是自己。

故「施捨心」不能仍有「尊卑」,應以「自他不二,同體合一」之見解行「法布施」,則「覺行圓滿」。

三、「不可量化」的「空性」,或名之曰「法性、佛性、真如」等,當其功能起作用,所產生的一切事事物物,即所謂的「萬物」,是全部都「可以量化」的。

這就是「空」和「有」的截然不同。如佛壽是無量的,「無量壽」乃「永生」之義。

因此,若某學子「破無明見空性」成功,那麼,對他而言,一切「有」,即「萬物」,就全部是「無量壽」的「空性」了,包括淫怒癡無明,何其妙也!
            ~圓覺經~

佛補充說明曰:
如是,如是。已証得「究竟圓滿菩提覺性」。

先破「無明」才見「空性」,這是由「因地」來看。但從「果地」來看,則無分別。

四、吾人學佛,乃在指導有緣的眾生,「入三昧而生其心」,以便能証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法船」。因,「唯法船能度」。此乃學佛頂級常識,無此常識者,恐難如願成就佛道。

佛曰:
那就看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是否俱足,方能生淨信。

五、君若不能得「法船」,即不能「令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於是就會「退而求其次」,遠離了《金剛經》法門。

研究至最後,佛仍殷殷付囑曰:
此乃「八地」以上之課程,若因業力因緣的牽扯,而「退求其次」,但也能生「正定正見正受」,依「正法修行」,鍥而不捨。雖多繞遠路,仍會回來的。


一相無相分第九
(考試)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若我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莊嚴自我身心淨土分第十(上)

王群眾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須菩提說:
云何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在然燈佛,對「如來的清淨妙身」,這一如來身而言,有所得不

依分對於「於法有所得不?」王老師解為「對於如來的清淨妙法身,這一如來身而言,有所得不?」有所疑惑,因而請佛開示,佛曰:
《心經》講,以無(妙)所得故,菩提薩埵(修成了等覺菩薩)。此所以「法」,即是指「法身畢竟空」,然「空」能生「妙有」。

可能世尊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在然燈佛,對「如來的清淨妙身」,這一如來身而言,無所得。因為祂是「原本就有」的,「見証之」即可。

佛曰:
如是,如是。法身畢竟空,不會因為你不能見証,就不存在。

須菩提云何菩薩有「莊嚴佛土

可能世尊

何以故,佛菩薩也不可能「莊嚴佛土」呢?

依分疑問,為何連「佛菩薩」也不可能「莊嚴佛土」呢?佛曰:
「欲求莊嚴」,即「心外求法」。故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莊嚴,而「自然莊嚴」。

「莊嚴」,實是「無始本有之清淨覺照」。

須菩提答曰:
這是因為「莊嚴佛土」也即非莊嚴粉飾」什麼,而是親見和自身「同體」的「如來清淨妙法身」。親自見証自身的「如來清淨妙法身」,才是名莊嚴佛土」,世人誤解「莊嚴佛土」一詞了。

研究至此,佛繼續開示曰:
一切「世間有為法」之「莊嚴粉飾」,與去現量親証「清淨妙法身和圓滿報身及其淨土」,是截然不同的,乃無法相提並論的境界。

是故須菩提位立志修學「大乘正宗」佛法的菩薩摩訶薩你方才所說才對的,努力於「親自見証」自身「如來清淨妙法身」。因「親自見證」的緣故,才能出「清淨心」來。

不應該再住色生「無明妄」,不應該再住聲香味觸和他人對佛法的想,而「無明妄」。該在無所的,空寂的自身「如來清淨妙法身」之中,而生人的「真如本求道。

由王老師白話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義,依分終於懂了,但為求慎重,特地再恭請佛陀開示,佛曰:

當時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義,後人多僅能於「應無所住」而「見証空性」,之後即強調「佛來斬佛,魔來斬魔,一切不可執著」之知見。

不知「見空」之後,尚有「而生其心」之法。即「真如本心能生萬法,妙有一切用」。

這句話若改為:
應無所住而生「你」心,生「他」心」,生「一切萬事萬物」之心。

就更容易懂了。因為,你就是我,就是一切,是「同體不分」的「一真法界」。

《金剛經》講至此,已將「真理」和「証入之方法」點明,若仍不懂,底下還有王老師引導實証之方法。


莊嚴自我身心淨土分第十(下)

王群眾

例如,生心起念問道:
一、請問,「你」就是宜芬的「如來清淨妙法身畢竟空」嗎?

是的。

二、請問,「阿彌陀佛」是宜芬的「圓滿報身」嗎?
十方諸佛淨土裡的佛身及其淨土,全是妳的「圓滿報身」。

三、「諸相」隱去消失,才能見到我宜芬的「清淨妙法身畢竟空」,那「諸相」在「法報應」這三佛身之中,該算是什麼身呢?

全是妳宜芬的「應化身」,或名分身。

佛曰:
此所以,「若見諸相非相」中之「諸相」,乃特指「應化身相」。

四、那,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了?

正是。

五、請問宜芬這「三佛身」都是「無量壽」的嗎?

如是,如是。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一般大,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
甚大世尊

佛問:
何以故甚大?

這是因為,「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說
具有形體的「如來清淨妙法」,才是名「無限所以說,人身即使如須彌山王一般大,也只能用「有限的」甚大來說明。「如來清淨妙法身畢竟空」是「無限大的」,這是就「空間」而言的;若就「時間」而言,則是「無量壽」。

 研究至此,依分再請佛開示,佛曰:
王老師所說,即「阿彌陀」境界「無量光無量壽」。大至大而無外,小至小而無內,超越人類所能想像的時空。

簡單講,就如王老師這句「你是我,我是你」,若能深刻體悟,便是契入之行門。

解說至此,理入、行入俱全,就差自己親証才懂了。
   

註:
長老須菩提聽佛講《金剛經》至〈分第十三〉畢,得悟其妙義而白佛言: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離一切諸相就是講法身空,即名十方諸圓滿報身佛。

因此,後來者可從經中先得到答案,那就是:
「我相」即是「非相」即是「諸相」即名「諸圓滿報身佛」。

「我相和諸相」,是如來的「應化身」。

「非相」,是如來的「清淨法身」。

「諸佛」,是如來的「圓滿報身」。

另,吾人的「三佛身」,全是現成的,親自「見証之」即可。因此,若要問「有得沒得」這一點,是「實無所得」的!

如此,「應法報」這三如來身一體。此乃「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真理之發現。

所以說,本分昭示,不可以「心外求法」,原本俱足無須外求,開發起用之即可。若不起用,則等於沒有。

而開發起用之法則是:
應無所住而生其人之心問道。

若閣下入了「空三昧」,死死地望著空寂的「法身如來」,而不「生心起念」問道,那是「斷滅身心語言」的羅漢之法。

菩薩不說「斷滅相」,切記切記!
~金剛經~

研究至最後,依分請佛針對「註解」開示,得佛總結之偈如下:
道斷古今。扭轉乾坤。
千古謎團。究竟簡單。
世智辯聰。徒繞假相。
以為學問。累積如山。
般若慧劍。當機劈斷。
解剖是經。璋瓦了然。
應無所住。以生其心。
心合宇宙。實証涅槃。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考試)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

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尊重盡得正教之人分第十二 

王群眾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加「盡得」二字,乃盡得我意。

九十二年五月十日,靜幸告曰,她恭讀《金剛經》〈尊重正教〉第十二分:
又一須菩提緣為人演說是《金剛》,乃至四句關鍵性經文組成的一偈等,令聞者「明心見性」,親自見証「法報應」這「三佛身一體」的真理。汝等當知演說《金剛經》之一切世間有緣的阿修羅等眾生,皆應當前來供養

研究至此見:
天人已現身駐足傾聽,並以花供養我等。

  同供養的舍利塔廟那樣。更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全經,証悟其不可思議經義呢?

研究至此,佛問依分:
妳不是於生活中已親証了嗎?

原來公婆之事的解決,是因修《金剛經》所得之果報。

須菩提,汝等當知「通透全經不可思議經義」之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之」。若是「活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住世。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對!加個「活」字,整部經典就活起來了。否則,只是深奧難懂的密經。

「活經典」,指的乃是,能「通透全經不可思議經義之人」。

尊重釋迦牟尼佛的阿羅漢弟子那樣。

當時,不懂「若尊重弟子」何義?

於是她就入定靜問之,靈光一閃而說是:
若尊其弟子而重之。

還是不懂耶!

接著,靜幸又靈光一閃地悟到是:
就像尊敬(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阿羅漢弟子那樣,尊重這位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而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

研究至此,佛告依分曰: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是指「証得」根本智,又「成就」後得智之人。

須菩提有「証得」根本智,但尚未「成就」後得智。

此所以我在世時,未曾生出半個佛子。

而所謂「活經典」,指的是完全了義《金剛經》,且能為人演說不可思議經義,並能令人証悟者,方可稱為「口生佛子」。

妙解,妙解,此乃希有之妙解!

靜幸,《金剛經》經義不可思議,故其果報亦不可思議。若妳今生能盡解其妙義,就能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佛法」,而嘉惠世人千萬年了。那麼,妳也就是佛了,所謂「即為有佛」。

宜芬,我們為什麼要尊重,能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若同尊重釋迦牟尼佛的阿羅漢弟子那樣呢?

老師,我還不知道耶!

因為,前者即是後者。

宜芬一聽,訝異地叫了一聲!

於是王某便問:
佛,我有洩漏你的秘密嗎?

佛告依分曰:
洩漏天機,情有可原,學生太笨,無明漫天。逼得王老師不得不洩漏此一奧秘。

解經至此,依分已深刻體會,《金剛經》經義之不可思議。若無王老師提醒,我永遠也解不了《金剛經》。

希望同學們不要踐踏自己的佛性!諸如來禪子今生有幸,得遇明師指導,其因緣絕不亞於與佛陀當年。

王老師除了傳我等《華嚴經》中的「常隨佛學」大法之外,自己又做佛的助教,和學生一起研究佛的開示,並親自寫和學生的論道記錄,嘉惠我等及末法的一切眾生,光這一招就是空前的了!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考試)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
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

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考試)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
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考試)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考試)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圓解《金剛經》第十七分(上)

(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慈正請佛印証,
佛說以此為題)
   王群眾

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
~無著~

研究至此,依分請無著尊者說明,尊者說:
我此處所指的「聖人」,是指世間專修「有為法」的人。

《金剛經》深奧難解之經義,一切修世間「有為法」的人,是無法契入的。

法門句義及次第。世間不解離明慧。 
~世親~

依分再請世親菩薩作說明,菩薩說:
「離明慧」,就是「離開佛智」就遠了。世間的人,若不能解開經中之法義,就得不到「佛的智慧」。「明慧」,乃指「佛的智慧」。

九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中華妹擬英譯《金剛經》。便告曰,此非易事,千六百年來,圓解全經不可思議經義者未現。尚須待緣,緣至則事成。也就不會是「多言堂」了,與《金剛經》的「一言堂」不符。

宜芬,踢個館吧!

是,老師。佛曰:
我本來就講「一言堂」,《金剛經》經文說了兩遍,還是「一言堂」。

不過,發心可佩!現僅就她所問章句,增添若干文字,助她通透經義,或可試譯之。

另,多多曾入三昧訪舍衛古國,於祇園精舍得「金剛四法」,錄為〈從來無法可說〉一文。若能悟入「佛之知見」,必有助於盡見《金剛》玄旨。圓解後,所譯即非「文字相」了。

宜芬,這段文字是緣起,妳有疑問嗎?

老師,「圓解」二字,麻煩說明一下。

就是「圓滿地解讀」,《金剛經》的如來真實義。

宇宙人生究竟真理乃是一切法非是

佛曰:
如果把「無我」解做「沒有我」,那就是「文字相」了。

爾時由於有人聽不懂等原因,須菩提遵佛示再度白佛言
宜芬,以上這一行所解,是必須再度請佛開示的,因疑者必多!

是,老師。佛開示曰:
當時見弟子們鴉雀無聲,便示意須菩提,再次請法。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了修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他們應該:
云何應成佛之必須,而守所發之心,絕不放棄?

佛曰:
「應」字,解為「回應」。

云何降伏其「無始」即有之「無明妄」,獨留其「真如本心」,而成為「全然」的「佛性之人」呢?

「應化身」釋迦牟尼,須菩提說:
善男子善女人了修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生我當年所生,才正確之

那就是:
我應去和脫,一切眾生的「無明妄想分別執著」,皆令証得「如來的智慧與德能」。

如此滅度一切眾生的工作畢而無有一眾生際上是由我滅度者

佛曰:
因為滅度「一切眾生之心」,實是滅度「自己的無明妄心」,而獨留「無始真如清淨本心」。眾生即是我,我即是眾生。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可供我滅度?

須菩提,此乃若菩薩我相人相眾生相和無量壽者相」之間的分別的話,彼即非証得「無餘涅槃」的菩薩了。

依分請佛就「無餘涅槃」做說明,佛開示曰:
「無餘涅槃」,即「究竟涅槃」,是「第一義諦」之「一佛乘」,「最上乘禪」之境界。

非小乘大乘,乃「究竟無(妙)我」大法。

若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分,就無法進入「清淨妙法身畢竟空」的境界。

所以如此說者何故?

須菩提,這是由於一切「法」,即「宇宙萬物」,都是你的「心」。因此,在是無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存在,可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滅度的緣故。

須菩提云何


圓解《金剛經》第十七分(中)

(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慈正請佛印証,
佛說以此為題)
   王群眾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當年於然燈佛學佛時,「自心之外」的一切「」存在,可供我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可能世尊如我「應化身」釋迦牟尼所說「法」之法,「應化身」釋迦牟尼,於然燈佛學佛之時,無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存在,可供「應化身佛」釋迦牟尼,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的一切,全是自己」的真理。

佛曰:
如是,如是。須菩提聽第二遍,已懂得此奧妙真理了。一切「法」皆是自己呀!

去「心外求法」,即非「自他不二」之法,即非「一佛乘如來禪清淨禪法」。

「應化身」釋迦牟尼印證
汝所說的,汝所說正是。

須菩提在是無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存在,可供「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

須菩提若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存在,可供「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而説: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在是無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存在,可供「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而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研究至此,依分不解而請佛開示,佛曰:
學子要修至「知見如佛」,應當於《金剛經》中,體悟我所一再強調的真理。

做再多「世間有為法」,乃至「心外求法」,則非是佛不與你授記,而是「自性真如覺行不圓」。

何以故,實在是無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法」存在?

這是由於,所謂如來「法界』皆其本然,各各互具一切『法』,而互為分身」之妙。「你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你;我和他亦復如是」的緣故。

此段聽來有些迷糊,因而請佛開示,佛曰:
「法」即是「心」即是「萬物」,「一切應化」,本同源、實歸一,「真如本性」是相同的。但因隨「無始無明」引發而應化,根器、習器均不同。

故以所有「分身」所示現之教化,來成就自性之圓滿。自覺已圓又再覺他,「自他不二」共成佛道。

因此,若有人言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是在「自心之外」,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話,那就與事實真相不符了。

須菩提在是無有「自心之外」的任何一「」存在,可供「應化身」我釋迦牟尼,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的一切,全是我」的真理呀!

須菩提,「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証悟,「如來清淨妙法身畢竟空」,乃體可見,亦空可得的。似空非死空,似有非實有。是故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才
十法界的一切」,即「萬物」,皆是「應化身」的「清淨妙身」。

研究至此,依分再請佛開示一下,佛曰:
於是中無實無虛,此有如前面講過的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法,理入與行入,「真空妙有」互為印証。這非親自証悟,不可得也!


圓解《金剛經》第十七分(下)

(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慈正請佛印証,
佛說以此為題)
   王群眾

須菩提所言一切」也是「相隱形空寂」的一切」。是故名之曰,一切」之「清淨妙法身」。所謂「青青翠竹無非法身」,本體和現象同體,是一非二。

須菩提,汝據此真理,來譬如說明人身吧!

宜芬,踢個館吧!

是,老師。佛曰:
應化現相,有限。法身本體,無窮。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據此真理,來譬如人身的長和大,是很容易理解的。

須菩提遵佛示言:
世尊,「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所人身,無論其多即為相隱形空寂」之「」。之曰「無窮大身」。

 研究至此,依分忽然聽到:
「比量」無法形容「清淨妙法身」境界。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知如是見。若作是言而說:
我當然有滅度無量眾生即不之曰菩薩了。

何以故

須菩提在是無有「自身之外」的一切「」存在,一切的一切,全是你。凡見証此真理者,方名為菩薩是故「應化身」才
十法界的一切」,全是漏妙我無漏妙人無漏妙眾生,以及漏妙無量壽者。所謂:
山河大地,皆我妙明真心。

佛曰:
「宇宙萬物」,皆有「見聞覺知」之「佛性」。

唯有「佛」和「法性菩薩」,懂得「一切同體」的奧秘。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而說:
我當然有「莊嚴佛土了。之曰菩薩

何以故也,不配被稱為是菩薩?

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
莊嚴佛土」也是親見「相隱形空寂」的,自身之莊嚴「法身淨土」,此乃是名莊嚴」而非世人心目中之事相外表的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漏妙」之「身佛」真理,「如來清淨妙法身」的「應化身」我釋迦牟尼方
真是菩薩

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佛曰:
如是,如是。王老師解析透徹。凡能証入「空性」,了悟「空生萬法,妙有一切」,且知一切是「同體合一」者,是「最後身菩薩」,是「法性菩薩」,名「真是菩薩」。


註:
法身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法身。
我雖然只是一法。也生而具有法身。
故說我是一切法。妳雖然只是一法。
也生而具有法身。故說你是一切法。
他雖然只是一法。也生而具有法身。
故說她是一切法。法法皆是一切法。
知一切法皆我者。名入無餘涅槃者。
若以三佛身闡述。即法報應一體者。
天上天下唯你我他獨尊。

宜芬,再踢個館吧!

是,老師。佛曰:
透過王老師的白話偈, 再一次講明宇宙三佛身:

清淨法身、圓滿報身、應化身,三佛身「同體合一」之真理。

研究至此,若仍有疑問,回頭看前面的解釋也可。

另,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是「道成肉身」,為一大事因緣,才降世的。好為人類宣說,「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佛乘」不可思議真實之法,實乃十方諸佛的本懷。

佛曰:
時值末法,眾生昏亂渾噩,唯有發願「請佛住世」,倒駕慈航,再傳十方諸佛之本懷,即「宇宙同體」之「一佛乘真實之法」,實乃法界眾生之福。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待續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待續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待續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