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在此聲明放棄著作權,歡迎各位大德廣結善緣,盡量COPY
但如果你是學佛的,請你先看清楚內容再COPY
因為內容有可能和你部落格強調的精神背道而馳
這無疑是打了你自己一槍,和我無關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釋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白話:
如同我所聽到的,這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和一大群的比丘眾人,共一千兩百五十人。
過了一會兒,到了世尊吃飯的時間了,世尊穿起衣服,拿著缽,
進入了舍衛大城去乞食,在城裡面逐一的乞討,乞討完之後,回到原本的地方。
吃完飯之後,把衣服和缽收起來,洗好腳,把坐墊鋪一鋪,坐在坐墊上面
譯者心得:
從這段敘述可以知道,佛也是一個很平凡的人,要吃飯,穿衣,
走路,行乞,洗腳,沒有什麼特異功能或其他奇特的地方
********************************************************
經文: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白話:
這時長老須菩提,在一大群人當中,從他的座位站了起來,露出了右肩,右膝著地,
合起手掌,很恭敬的跟佛說:
稀有的世尊,如來善於教導每一位菩薩,善於叮囑每一位菩薩,
世尊,善男子和善女人,發了慈悲心之後,應該要怎麼做??
應該要如何降伏這個慈悲心??
譯者心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慈悲心
因為慈悲心就是菩薩心,所以用無上正等正覺來尊稱祂
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發了慈悲心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還要降伏慈悲心呢??
因為,執著在慈悲心裏也是一種苦難
例如,我們知道了一場災難,有很多人都變成了難民
我們發了慈悲心,我們很想要那些難民能脫離苦難
但是很抱歉,要不到,當然,也會痛苦
例如,我們看到了一個乞丐,我們發了慈悲心,覺得她很可憐
我們給她十塊錢,希望她可以過的好一點
但是,如果我們執著在慈悲心裏,一天到晚在擔心這個乞丐
這個擔心,就會變成我們的煩惱
例如,我們看到一隻受虐的小狗,我們發了慈悲心
我們很心疼這隻受虐的小狗
但是,如果我們因此產生分別心,對虐待小狗的人不慈悲
認為這個人應該下地獄
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化解怨恨的智慧
所以須菩提會問佛,應該要怎麼去降伏慈悲心??
降伏,是將其變的更好的意思,不是將其消滅或綑綁的意思
有很多人將降伏其心解釋成降伏自己的妄心
本人並不這麼認為,因為,發了慈悲心之後
除了執著在自己慈悲的感受裡之外,不可能還有其他的心念
我們仔細的感受自己
我們對一個乞丐發了慈悲心之後,還有可能同時產生貪念,想偷他碗裡的錢嗎??
我們對一個乞丐發了慈悲心之後,還有可能同時產生嗔念,怪罪他妨礙交通嗎??
我們對一個乞丐發了慈悲心之後,還有可能同時產生懷疑,認為他是假的嗎??
發現了嗎??
發了慈悲心之後,五毒就不存在了
慈悲心的本身,本來就沒有貪嗔痴慢疑,有什麼妄心好降伏的??
除非在你的心裡隱藏著人性本惡,或者是眾生皆愚痴的這種負面信念
你才會認為人類必須無時無刻的去降伏自己的貪嗔痴慢疑
然後,你很努力的去學習這些降伏妄心的方法,實在是很辛苦
然而,本人認為,讓自己發一個正確的慈悲心就好了,何必那麼辛苦??
之所以會因為自己的貪念而去傷害別人,那是因為自己對別人沒有發慈悲心
之所以會因為自己的嗔念而去責怪別人,那也是因為自己對別人沒有發慈悲心
之所以會因為自己的癡情而去傷害自己,那也是因為自己對自己不慈悲
發現了嗎??
我們只要對萬事萬物發一個正確的慈悲心,五毒自然會消失
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實際上,沒有什麼妄心好降伏的
如果你能在當下發一個慈悲心,那麼,當下的你就是菩薩
從現在開始,佛會用菩薩來稱呼你
我們在看經文,就如同我們在聽演講一樣
不必刻意的去鑽研一字一句的用法和精確的解釋
如何去體會演說者的情感和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有沒有發現到,須菩提問的是善男子和善女人應該要怎麼做??
我們正在看經文的人,就是善男子和善女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慈悲心
而須菩提正在幫我們請教佛,我們應該要怎麼做??
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做??
****************************************************
經文:
佛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白話:
佛說:善阿!!善阿!!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
如來善於教導每一位菩薩,善於叮囑每一位菩薩,
你現在仔細的聽,我來告訴你,
善男子和善女人發了慈悲心之後,
應該要這樣做,應該要這樣來讓慈悲心變的更好
須菩提說:是的,世尊,很願意很高興的想要聽你說
**************************************************
經文:
佛告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
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白話:
佛告訴須菩提:
各位菩薩及摩訶薩,應該要這樣子的來讓慈悲心變的更好
所有一切的眾生,我都要令他進入無餘涅盤,從此不再輪迴
就像這樣的滅渡了無數的眾生,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得到滅渡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一個菩薩着了相,有分別心,就不是菩薩
譯者心得:
發現了嗎??
上一段經文裡,佛說他要來教導善男子和善女人應該要怎麼做
但是從這段經文開始,佛將發了慈悲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稱呼為諸菩薩摩訶薩
當然了,諸菩薩摩訶薩,這是佛對我們的尊稱
我們的心裡很清楚,我們還沒有到達菩薩的境界
但是我們知道,佛用這樣的心境來看我們,我們也應當用這樣的心境來看別人
我們如果看到有人發了慈悲心,在行善,在那個當下,我們也可以稱呼他是菩薩
別人的善行是真是假,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是否也發了慈悲心,自己的心裡是否有真實的慈悲的感受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
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這一段話,我們不要去鑽牛角尖,反正是眾生就對了
有生命,就有靈魂,所有的靈魂都叫做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這四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精髓,這就是一個正確的慈悲心
金剛經接下來的很多說法,都是在解釋這一個慈悲心而已
慈悲心裡經常會有一個眾生皆在受苦的心相
這個心相會引起我們的悲傷和煩惱
所以,發慈悲心的時候要有這樣的心態
那就是,所有的眾生全都被我滅度成佛,進入了無餘涅盤
然而,即使滅渡了所有的眾生,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被我滅度
因為他們本來就會成佛
仔細的感受一下,如果你發了慈悲心之後有一個這樣的心態
那麼你的慈悲是不是就比較不會再有悲傷和煩惱
如果你還體會不到,那麼,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個真心的祝福
祝福所有的眾生全部進入無餘涅盤,全部都成佛
用你誠心的祝福來釋放自己的悲傷和煩惱,這樣的心境你能體會了嗎??
如果你還記得我在譯者序中所提到的那種慈悲的境界
那麼,請你將它用來印證這四句話,看看到底正不正確
因為,要滅渡一切的眾生
所以,一切的眾生都是平等的
因為,一切的眾生都是平等的,包刮自己也是眾生
所以,對眾生沒有分別心,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分別心的意思
只要對眾生都沒有分別心,不分好或壞,我們都願意渡他成佛
那麼,即使是面對一個無惡不做的大壞蛋,我們也不會恨他
那時,我們自然會產生化解仇恨,渡他成佛的智慧
自己和眾生本來就是佛
我們必須了解,所有的靈魂都有佛性,都會成佛
或許不是在這一世而已
所以,發了慈悲心的菩薩,沒有分別心,他會把所有的眾生當做佛來看待
佛竟然用了四句話就讓我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慈悲,
並且以一句"實無眾生得滅渡者",降伏了慈悲心裏的眾生相
就如同證嚴法師說的,做善事,遇到了就做,做過了就忘了
也就是說,隨緣就好了,不用太過執著在渡眾生這件事情裡
有很多人會執著在慈悲心裡,認為自己應該去渡很多很多的眾生
這種心態就是基於有眾生可以渡
這就是著了眾生相,所以才會認為渡眾生是真實的事情
其實,不必我們去滅度,眾生本來就會成佛
我們之所以會發了一個滅度眾生的心願,那是因為自己的慈悲心引起的
所以,滅度眾生只是成全自己的慈悲心而已
實際上,沒有任何眾生被自己滅度
還有,如果渡眾生是有福德的,那麼我們的心裡是不能想要那個福德的
因為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被我們渡化
做善事,只是因為我們想要去做而已
我們並不是想要什麼福德
如果我們因為想要福德而刻意的去做善事,那就沒有福德啦
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慈悲,那是有需求的慈悲
真正的慈悲,只是想要付出而已,並不需要獲得什麼
就如同,妳疼愛妳的貓咪,
但是你從來也沒有想過,妳疼愛她之後會得到些什麼
只是很簡單的,妳想要疼愛她而已
就如同,你扶一個老太婆過馬路,那只是你想要去做的而已,
你並不需要得到些什麼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感覺,我想,大家應該認同吧
這種感受裡有一點點的喜悅,一點點的溫暖,那是自己所喜歡的感受
現在,你仔細的去回想,仔細的去體會這種感受
你是否有到公園裡去餵過鴿子??
或者是到某個池塘去餵魚??
當妳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是不是感覺有點喜悅??
這種喜悅並不是因為某個道理很正確,然後你去完成它才產生的
這種喜悅和道理一點關係也沒有
或者是,你帶著某個不知道路的人去找路,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然後,你把世尊所說的那四句話拿來印證自己的這種感受
是不是很單純的想去對眾生好而已??
是不是做的再多也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什麼??
OK
現在,你有沒有一種 →→→ 對啊!!就是這樣的感覺??
只不過是世尊所說的那四句話,把這種感覺加強的很深而已
強到對所有的眾生都是如此的感受
不管他是什麼,不管他的狀況如何,都是用這種感受去對待他
用這種感受去面對每個人,每個人你都想對他好
用這種感受去面對每個生命,每個生命你都想對他好
即使是面對你的傢俱,碗筷,電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每一種東西你都想對他好
而實際上,你的心很美,你的內在有溫暖,你是對自己最好
經文是用來印證自己的,金剛經就是那麼容易印證的東西,祂很簡單
如果你先入為主的認為祂很艱深,那恐怕會什麼都印證不到
如果你印證的到,那你再繼續往下看
如果你印證不到,那就此打住吧
先把這種感覺搞懂再說
以上教的,就是發了慈悲心之後,應該要有的心態
接下來要教的,就是發了慈悲心之後,應該要怎麼做
***************************************************
經文: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白話:
還有,須菩提,菩薩在佈施的時候,是沒有固定的做法的,
佈施的時候不會被限制在色,聲,香,味,觸,法,裡的某一項
譯者心得:
我覺得"住"這個字是整篇經文裡最難翻譯的字眼
我們必須先對它有一個正確的感受
你才不會覺得,怎麼一下子翻譯成這樣,一下子翻譯成那樣
以我們的身體來說,我們住在一間房子裡,等於是在使用這間房子
也等於身體受到這間房子的保護,同時,身體的行動範圍也受到房子的限制
所以,"住"有"使用"的意思,同時也有"被限制"的意思
以心靈層面來說,我將"住"解釋成如下:
在某個感受裡,使用這個感受
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我們身上對外境的每一個感受
所以我將"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翻譯成
佈施的時候不會被限制在色,聲,香,味,觸,法,裡的某一項
也就是說,我們有什麼,就佈施什麼,
遇到別人需要什麼,就給什麼
別人需要安慰,我們就給他安慰
別人需要推車,我們就幫他推車
小狗狗餓了,我們就給她東西吃
OK
一個正確的佈施,就是對眾生都沒有分別心的去給予
很簡單的付出,完全沒有其他的意念
金剛經,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去發一個正確的慈悲心
如何把這個慈悲心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而已
不是什麼很高深的佛法,也不是那種讓一般人體會不到的境界
我所翻譯的經文,都是很實在的言語,會讓你自己去驗證是否真實
你不需要去了解什麼典故,也不用去專研文字上的道理
你只要用心去體會就可以了
************************************************************
經文: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釋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釋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白話:
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子的來佈施,不執著在相裡
怎麼說呢?如果菩薩的佈施不執著在相裡,
那麼福德是腦袋無法想像的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東方虛空,你可以想像嗎?
須菩提說:無法想像阿,世尊
須菩提,西南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以想像嗎?
須菩提說:無法想像阿,世尊
須菩提,菩薩的佈施沒有執著在相裡,福德也是腦袋無法想像的
須菩提,菩薩就應該像所教的這樣來做
譯者心得:
這段話的問答,就是在說明,虛空這種現象,是腦袋無法想像的
如果菩薩的佈施不執著在相裡,那麼福德也是腦袋所無法想像的
相由心生,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
有什麼樣的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相
例如:有一個作惡多端的人,因為我們的心裡很討厭他
所以,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他,就是壞人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相,是因為我們有分別心
我們會去區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什麼是我,什麼是你
然而,在菩薩的慈悲心裏,是不會執著在相裡的,
因為所有的眾生都要將他滅渡成佛
壞人也是眾生之ㄧ
菩薩的佈施,不會因為他做過壞事,就不佈施給他
因為,在菩薩的慈悲裏,是沒有分別心的
所以說,菩薩的佈施應不住於相
耶穌說:當別人打你右臉的時候,你把左臉也給他打
但是,在我們的心裡,打你右臉的,就是你的敵人,
你會想報復,你會想打回來
你如何能像耶穌一樣的,被打了,還是沒有分別心,
還是一樣的對別人慈悲??
耶穌也看過金剛經嗎??
其實,相同的慈悲心,就會產生相類似的說法
只是使用的言語和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釋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用"身相"來看見如來嗎??
須菩提說:不可以!!釋尊,不可以用身相來看見如來
怎麼說呢??如來所說的"身相",就不是"身相"
佛告訴須菩提,
凡是所有的相都是虛假的,如果看見所有的相都不是相,就看見如來了
譯者心得:
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剛才佛跟須菩提講說,不住於相
現在就是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解釋不住於相的狀況
意思就是說,我們看到了如來佛的身體,並不是看到了如來佛
後面的經文還會提到,有一個人叫做轉輪聖王
這個人有如來身相裡的32種特徵,但是這個人不是如來佛
所以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我們一定會用一個人外表的相貌來認識他,但是這個人外表的相貌並不代表他
他在他媽媽的眼裡是兒子,在他女兒的眼裡是爸爸
發現了嗎??
同樣的外表相貌,用不一樣的心去看他,就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這樣的感受,其實是從我們的內心發射出去,然後又反射回來的
所以,當我們在講一個人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傳達自己對這個人的感受
因為如果沒有提到外貌,別人就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模樣去辯識他
然而,我們的意念想表達的是對這個人的感受,不是在講這個人的模樣
所以說,如來所說身相,既非身相
這段話的意思,同時也是在說明
所有的眾生,不管他是什麼樣的型態,我們都希望令他進入無餘涅盤
也就是說,在慈悲心裏,每一個眾生都是佛
所以,我們眼睛裡說所看到的眾生相,其實都是虛假的
實際上,每一個眾生都會成佛,只是還沒成佛而已
就如同一個小孩還沒長成大人,我們不能說小孩子就不是人
就如同,我們眼裡的壞人
壞人也是眾生之ㄧ,如果我們沒有分別心,對壞人仍然有慈悲心
我們同樣的希望這個人可以離苦得樂,那我們就不會看到壞人
那時候,我們就看到佛了
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看到這裡,或許你已經不止一次的反駁我
所謂的沒有分別心,那不就是等於→是非不分
對壞人慈悲,讓壞人繼續為非作歹,這等於是對好人殘忍
OK
你冷靜一下
我們先仔細的觀察一下,從經文的開頭,一直到現在
佛無形中在傳達一個意念,那就是→以心生法
然而,我們一直都生活在→以法生心的世界裡
所以,我們只學會了用外界發生的是非,來成為自己內心的判斷
我們能夠很清楚的去判斷,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在這個判斷發生的當下,我們的內心就形成了,我喜歡什麼,我討厭什麼
這就是我們所習慣的模式→以外界學到的法來產生自己的心
不管是以心生法,還是以法生心
這裡面並沒有什麼是非,也沒有什麼需要去取捨的
這兩者是可以並存的,這兩種智慧我們都需要去學習
但是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心量還可以更大,我們還可以變的更好
只要我們的心能夠一直保持,像開頭時所說的那樣寧靜
像餵魚,像餵鳥....那樣寧靜
漸漸的,我們在看事情就會有一種穿透力
看到的不再只是表面的是非,而是,是非背後真實的情感是什麼
所有的善來自於樂,所有的惡來自於苦
惡人之所以為惡,那是,他連自己的苦在哪裡都沒有覺知
他不知道,外在的發生,無法弭補自己內在的缺憾
他也不知道,讓自己的心很美,讓自己的內在有溫暖,才是對自己最好
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該如何愛自己
這些都是他的生命需要去學習,需要去修練的
然而,反觀我們自己,我們需要去修練的是不是還有更多
所以,我們現在不必去討論是非
因為,我們來看這篇經文,最重要的是在修心,而不是去辯論法的是非性
從一開始,佛所教我們的心態,到現在,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佈施
從發慈悲心去渡眾生,到沒有分別心到應無所住行於佈施到佈施應不住於相
每一段經文所表達的意思全部都是相通的,在意念的表達裡沒有任何的斷層
如果你感覺體會不到,麻煩你,從頭再看一次
如果你完全了解了,那麼,你是否會像須菩提一樣,產生以下的疑問??
***********************************************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釋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做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白話:
須菩提很坦白的跟佛說:
世尊,如果還有眾生,聽到了你所說的這些話,他會相信嗎??
佛告訴須菩提:
不要這樣說,如來消失後。再過500年
有持戒修福的人,在這些話裡面,能夠生出信心,
以這些話作為真實的
聽到了這些章句,而到達一個念頭產生清靜的人
應當知道,那個是人,已經不是少數的佛所種的善根
已經是無量千千萬萬的佛所種的各種善根
須菩提,如來洞悉知到,洞悉見到,是每一種眾生,
得到如此無量的福德
譯者心得:
從這一段話裡,我們感受到須菩提的慈悲
他擔心,其他國家的人或後世的人,聽不懂金剛經
因為每一個國家的語言不一樣,每一個年代的語言也會有差異
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但是,很明顯的,須菩提執著在金剛經的法相裡
他的心裡一定認為,佛現在所說的真理,
可能只有他們這一群有福氣的人能徹底了解
這部經典流傳下來,下一代的人能懂嗎??其他國家的人能懂嗎??
慈悲心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情感,不是懂事之後才學來的
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一個三歲小孩,你會發現
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充滿喜悅,他天生就是熱愛著每一個生命
如果你在他面前受了傷或傷心難過了
他一定會很想疼愛你,雖然他還不會用言語來表達
但是,你一定會感覺到他的真心
如果他看到了一隻小狗
你對他說:我們把這隻狗狗殺來吃好不好??
他一定會對你說:不要
如果我們還記得自己的小時候
是不是都曾經很希望可以有一隻寵物來讓自己疼愛??
甚至,會把一個沒有生命的娃娃當成有生命的娃娃來疼愛
這到底是誰敎你的??
沒有人敎過你,沒有人告訴你要這麼做
那是你的天性,你天生就是那麼的慈悲
然而,我們長大了,學習了很多是非對錯的道理
甚至連慈悲心,我們都誤以為必須去學習才會有
所以,有很多的大道理在教我們,要行善,要關懷別人,不要殺生...等等
我們真的需要被這些大道理教導嗎??
或者是,拋開所有是非對錯的大道理,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原原本本的自己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小孩↓↓
這個小孩,難道不是曾經的自己??
他喚醒了我們內在的真實
對他來說,這沒有什麼好感動的,因為,本來就是如此
六祖惠能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難道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佛也給須菩提做了一個很徹底的比喻:
如來消失後,再過五百年
如來怎麼可能會消失??
如來一直都和每一個佛教徒的慈悲相對應著,怎麼可能會消失??
就如同跟一個基督徒說:主消失了
他一定會滿頭霧水
如來,其實就是我們的慈悲心,沒有去,也沒有來,所以叫"如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當時的情況下,說出來的這句話是什麼感覺
如來消失了,也就是所有人的慈悲都消失了
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個世界只剩下搶奪和殺戮,何其的恐怖和悲慘
然後,眾生在這種痛苦的世界裡,輪迴了500年
如果在那個時候,有一個持戒修福的人,
他聽到了金剛經,他還會不相信嗎??
一個遭遇過極大苦難的人,其實,不需要別人點化,
他自己就會覺悟,自己會變成菩薩
如來也知道,他們會得到無量的福德
這段經文真的值得我們再三的去感受和品味
佛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將來發生了什麼事
祂在乎的是須菩提的內心現在發生了什麼事
須菩提覺得這部經典說的太好了,於是對佛所說的話產生了法相
因為執著在法相裡,煩惱於是產生←太慈悲的人都有這種特性啦
佛很肯定的說出未來的發生
未來所有的眾生都會因為金剛經而得到無量的福德
如果我們是須菩提,我們聽到佛這樣說,是不是就安心多了??
佛先消除了須菩提的煩惱,讓他安心
接下來,佛會非常犀利的破除須菩提對金剛經的法相
**************************************************************
經文: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白話:
為什麼呢?這些眾生,不會再有分別心,也不會執著在法相裡
為什麼呢?這些眾生,如果用心來取相,就是著了心相
如果用法來取相,就是著了法相
所以,不應該取法,不應該取非法
就是這個意義,所以如來常說:你們大家阿,知道我在說法,
就好比一個在划船的人一樣
划到哪裡就是哪裡,划過的地方不留痕跡
正確的法都應該將他捨棄,更何況是不正確的法
譯者心得:
唉呀!!真是大徹大悟
原來是自己著了法相,才會像須菩提一樣,擔心未來的眾生是否懂得金剛經
然而,在佛的眼裡,所有的眾生都具足了佛性,未來的眾生皆是佛
所以,所有的眾生都沒有分別心,也不會執著在法相和心相裡
看到這裡,我們不再擔心未來的眾生,我們的內心更深入的平和了
原來世尊是針對著我們在說法,讓我們的內心能平和和喜悅
當我們的心平和之後
我們發現,我們的心只是回到經文開頭時所說的狀態而已
眾生皆是佛,這是打從一開始,我們的慈悲心就感受到的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本的感受
所以,佛現在所說的法,可以和我們的擔心一起拋掉了
對於我們的心來講,祂什麼也沒說
在慈悲心裏,本來就是"實無眾生得滅渡者"
說法,本來就是一個慈悲心而已,遇到什麼問題,就說什麼法
遇到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狀況,
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法
如果執著在法相裡,那就會像須菩提一樣,產生疑問
所以說,一個菩薩在說法,只是源自於他的慈悲而已,
不應該執著在法相裡
如果整天把佛法和經文掛在嘴邊,那要如何去和每個人交流??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佛法和經文
但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你的慈悲,不是嗎??
發現了嗎??
真正可以渡眾生的不是佛法,不是經文,是你自己的慈悲心
所有的經文,都是從慈悲心裏產生的
然而在慈悲心裏,其實是什麼"法"都沒有的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如來得到慈悲嗎??如來有所說法嗎??
須菩提說:如同我所了解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固定的方法,
只是慈悲,如來也沒有固定的法可說
為什麼呢??如來所說的法,全都不可取,不可說,不正確的方法,
不是不正確的方法
所以說呢,一切的聖賢,都是以"無"作為方法,而有所差別
譯者心得:
須菩提的悟性很高,他馬上知道佛所說的意思
只有慈悲心是不變的,然而"法"是隨人或隨境而轉的
即使是如來佛,也沒有固定的法可說
但是,須菩提只答對了一半
以後的經文裡,佛會讓須菩提了解,就連慈悲心也是與生俱來的
本來就存在的,並不是學了佛法之後才會有慈悲心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佛對須菩提的答覆有什麼補充說明
為什麼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因為,將如來所說的法取來對別人說,這個法就變成了一個固定的法
法,是用來引發慈悲心的,然而,一個固定的法並不會適用全部的人
執著在法相裡的人,容易和別人起爭論
如果,只是帶著我們的慈悲,只是要引發出對方的慈悲心
面對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情況,自然就會生出不一樣的法來
所以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為什麼說,非法,非非法呢??
例如:
大家都知道,不該說謊,尤其是出家人不打誑語
但是,如果不說謊,會害得一個人去自殺,
難道還堅持不說謊或保持沉默嗎??
重要的是慈悲心,而不是該不該說謊吧!!
又為什麼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
這個意思就是說,
有什麼樣的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人,和方法無關
心裡有義理,不必方法,就會產生一個講義氣的人
心裡有慈悲,不必方法,就會產生一個慈悲的人
如果說有方法可循的話,那麼大家不管是用什麼心,
都使用同一個方法,就會變成一樣的嗎??
絕對不是這樣的,同樣的方法,用不一樣的心去做,就會得到不一樣的自己!!
例如
在某個清晨,某甲看到一個拾荒的阿婆,某甲趕緊把家裡收集的寶特瓶送給阿婆
某甲對這個阿婆好,他很開心,他正再開始他愉快的一天
在某個清晨,某乙看到一個拾荒的阿婆,某乙趕緊把家裡收集的寶特瓶送給阿婆
但是,某乙的心裡正在咒罵阿婆的子孫:
現在的年輕人都只顧自己,不知道要照顧老人家,道德沉淪.......
咒罵政府的無能,對弱勢的老人沒有採取妥善的照顧......
某乙的心裡不開心,他正再開始他苦悶的一天
發現了嗎??
同樣是把寶特瓶送給阿婆,同樣是在佈施,在行善
但是,用不一樣的心去做,就會得到不一樣的自己
"法"是可以模仿,可以背誦的,但,只有"心"才是最真實的
所以說呢,一切的聖賢,都是以"無"作為方法,而有所差別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釋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有一個人,把滿滿三千個大千世界的財寶拿來佈施
那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啊??
須菩提說:好多阿,世尊!!
為什麼??是福德,就不是福德的本性,所以如來會說有很多的福德
如果有人,了解了金剛經,並且用那四句話,講給別人聽,
他的福德勝過布施的福德
為什麼??須菩提,一切所有的佛,還有所有的慈悲心法,
都是從金剛經裡衍生出來的
須菩提,所謂的佛法,就不是佛法
譯者心得:
什麼是福德??
什麼是福德性??
身體健康,很開心,是福德
兒女孝順,很開心,是福德
財源滾滾,很開心,是福德
................等等,很多啦!!
這些讓我們很開心的條件,我們把它稱作福德
福德性,就是"很開心"
所以說,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這句話很重要,各位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因為接下來的經文裡會一直提到福德和功德
例如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例如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例如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
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這些都是世尊在鼓勵我們的話
世尊希望我們照金剛經所說的去做,去影響別人
所以世尊才會說我們會有很多的福德和功德
就如同,我們看到別人在行善
我們會發自內心的讚歎他→真是功德無量
我們的心意裡只是希望他的善心能延續下去
但是,我們一定不希望對方因為我們這樣的讚美
就自認為自己真的是功德無量吧
同樣的,世尊也不會希望因為祂這麼說
我們就著了福德相和功德相,認為自己有什麼福德和功德
實際上
一個人的內在有喜悅,就是福德
一個人的內在有溫暖,有慈悲心,就是功德
現在,我假設兩個現象,我們來觀察一下
現象一
有個媽媽,她的小孩成績不好,叛逆又沒禮貌
媽媽的心裡很難過,覺得自己很命苦,為什麼會生出這樣的壞小孩??
對於這個媽媽來說,如果她的小孩成績好,又乖巧,又有禮貌
這樣媽媽就會很開心,這些讓她開心的條件,就是這個媽媽的福德
現象二
有個媽媽,她的小孩得了癌症,生命垂危
媽媽的心裡很難過,為什麼老天爺要這樣折磨她的小孩??
對於這個媽媽來說,只要她的小孩身體能夠健康
即使她的小孩成績不好,叛逆又沒禮貌,這些她都不在乎
只要小孩的身體健康,她就會很滿足,很開心
這個讓她開心的條件,就是這個媽媽的福德
發現了嗎??
福德的多寡並非由外在條件所決定
內在所要求的條件越多,相對感應出來的外在福德就會越少
也就是說,一個人會不會滿足,會不會開心
絕大部分的因素掌握在自己的心態,而不是外界產生的條件如何
大部分的貪念所帶來的苦難,只是因為自己看不到這一點所造成的
我們總是認為有追求才會有進步
所以,心甘情願去忍受追求的過程所帶來的苦難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一切都很滿足了,那麼她還有什麼好追求的??
她的人生就會變成沒有目標,沒有進步
然而,我們很難去認清,進步的根源並不是來自於自己的不滿足
而是來自於每個人的創造力
一個對於自己的一切都很滿足很開心的人,並不會失去自己的創造力
每個人都可以在當下很滿足很開心的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只是這個社會並不是如此的教育我們
這個社會只有教育我們必須去追求成功
而這個成功的目標是因為對當下的不滿足而產生的
然後又告訴我們要知足常樂,真的是很矛盾又很變態的教育
ㄏㄏ~~
這個話題扯太遠了
我們還是回到經文吧!!^^
如果我們有滿滿三千個大千世界的財寶,然後把它拿來佈施
那開不開心阿??
這是廢話,當然很開心嘍!!
所以如來會說,佈施了之後會有很多的福德
所有一切的佛法,都是從這一個慈悲心裏生出來的
其實,只要有慈悲心,不管做什麼事都是佛法
因為如來說:佈施了之後就會有很多的福德
所以大家在布施的時候會很開心啊!!
搞不好,搶著去佈施啊!!
所以說,非法,非非法,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法只是出自於慈悲,只是為了要引導出眾生的慈悲
面對什麼樣的眾生,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法,如此而已
但只要是言語,就是一種道理,
我們了解了道理,才能帶給內心解脫和喜樂
但真正真實的得道,並不是了解了一個道理,
而是得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喜悅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須陀洹"可以這樣子唸,我得到須陀洹的結果嗎??
須菩提說:沒有阿!!世尊!!
為什麼呢??須陀洹的意思是入流,而沒有進入,
沒有進入身上的感官裡,是名字叫"須陀洹"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斯陀含"可以這樣子唸,我得到斯陀含的結果嗎??
須菩提說:沒有阿!!世尊!!
為什麼呢??
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來,而實際上沒有往來,是名字叫"斯陀含"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阿那含"可以這樣子唸,我得到阿那含的結果嗎??
須菩提說:沒有阿!!世尊!!
為什麼呢??
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而實際上沒有不來,是名字叫"阿那含"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阿羅漢"可以這樣子唸,我得到阿羅漢道嗎??
須菩提說:沒有阿!!世尊!!
為什麼呢??實際上沒有方法,叫做阿羅漢
須菩提說:
世尊,如果唸了阿羅漢,我得到了阿羅漢道,
就是著了相,起了分別心
世尊,佛說我得到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
是第一個離開阿羅漢道。
世尊,我不會這樣子唸,我是離開了阿羅漢道
世尊,我如果這樣子唸,我得到阿羅漢道,
世尊就不會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因為須菩提實際上什麼都沒有做,所以須菩提被叫做"樂阿蘭那行"。
譯者心得:
從這一段對答,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佛號,只是一個佛的名稱,一個佛號只是代表了一個意思,
並不是唸了佛號就會得到佛
須菩提很慈悲,相信大家都感覺得到
但是須菩提不會用唸佛號來成佛
須菩提認為,想要用唸佛號來成佛的那個人,已經著了相,
對眾生起了分別心
如果我們為了得到佛,而去唸佛號,那是自己身上的貪念,
純粹是為自己好而已
而一個真正的慈悲,並不是想得到什麼,只是想付出些什麼而已
當我們的身上有貪念的時候,何來的慈悲??
從須菩提問說:釋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一直到現在,世尊所說的,都是在破除須菩提對佛法的執著
世尊的感受力很強的,從須菩提一句很簡單的問句,
就看出了須菩提心中的執著
也以須菩提本身對念佛號的不執著為例,
來破除須菩提對金剛經的法相
************************************************************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白話:
佛告訴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來以前在燃燈佛那裡,有得到什麼法嗎??
須菩提說:沒有,世尊!!
如來在燃燈佛那裡,實際上沒有得到什麼法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菩薩有沒有把佛土弄得很莊嚴阿??
須菩提說:沒有,世尊!!
為什麼呢??把佛土弄得很莊嚴的,就不是莊嚴,是叫做莊嚴而已
所以說須菩提,各位菩薩及摩訶薩,應該要這樣子的來生清淨心
不要從身體的感受來生心,應該要不理會那些感受來生心
須菩提,比如有一個人,身體就像須彌山那麼大,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身體大不大??
須菩提說:好大,世尊!!
為什麼呢??佛說那不是身體,只是把它叫做很大的身體
譯者心得:
所謂的法,就是內在的思想所產生一段言語,或者是一種行為
思想,就是你的心裡在說話或者是在影像
你仔細的感受一下是不是如此??
我說法,你聽法
在這個過程裡,其實就是你自己的內心也產生和我這個說法者相同的言語或影像
這些言語在你的頭腦裡轉換成某種意念或情感,然後這些意念才能被你自己接收
也就是說,法是一個內在的意念所產生的思想
然後將這個思想透過肢體,表達成語言或行為
我們再觀察自己深一點
你會發現,你之所以能夠接受我的言語,認為我說的很對
那是因為,你的內在本來就存在著和我相同的意念
差別是,說法者將這個意念轉換成言語表達出來
而聽法者將這些言語轉換成意念,然後和自己本來就存在的意念做驗證
如果,你的身上沒有和我相同的意念,或者是存在著不一樣的意念
你就會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甚至你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來排斥我,或者反駁我
所以說,這些你認為很對的道理,不是我灌輸給你的
是你自己的身上本來就存在的意念,它只是被我的言語驗證出來而已
對於法沒有深刻觀察的人,他就會用外界學到的法來產生自己的信念
然而,對於法有深刻觀察的人,法就變成了一個驗證自己的工具
千千萬萬的法,會驗證出自己的內在某一個相同的意念
所以說,找回了自己的慈悲心之後,所有的法都是空的
即使是如來佛,也沒有得到什麼佛法
一個好的師父,並不在於他傳授給你什麼
而是在於,他能夠讓你丟掉些什麼
就如同,現在的佛對須菩提一樣
祂讓須菩提連金剛經這麼好的法都丟掉
因為丟掉的越多,越能夠感受更真實的自己
那麼,我們也來看看現在的自己
在我們閱讀經文的過程中
是學到了些什麼,還是丟掉了些什麼??
如果你覺得,你應該學些什麼
那麼,請你停止
請你能用心去印證就好
印證不到的,請你跳過,不要強求
因為,知識和智慧是不一樣的東西
所有的知識都是從外面學來的
而所有的智慧是從你的內在跑出來或者被印證出來的
我們一直都在用一種學習知識的模式在對待自己
求學若渴,這當然是我們很好的天性,本來就是應該如此
當我們學到很多的知識,對外在的世界了解的更多
我們可以運用知識來圓滿外在的世界
我們是很開心的
但是對於智慧,那是另外一種學習模式
它和學習知識是不一樣的,它的模式叫做→安靜
當你把感覺放在自己的身上,讓自己很舒適
讓你的腦袋安靜下來,那個內在的智慧就會自己跑出來
就如同靈感來臨的時刻一樣,在那個瞬間
你的腦袋安靜了,沒有思考了,靈感就突然蹦的跳出來
真實的靈感是天外飛來一筆的東西,並不是被你想出來的
只是你沒有覺察到腦袋安靜的那個瞬間而已
但是,你必須知道,它不是從外面學來的
它一直都在你的裡面,只是還沒跳出來而已
智慧也是一樣,它一直都在你的裡面,只是還沒跳出來而已
它唯有從你的內在發生,才有可能去圓滿你自己
所以,你不能像學習知識一樣的,認為別人說的很對就去記憶它
然後就要把它拿來用,把它拿還約束自己或約束別人
然而,那只是道理很對而已,那並不是真實的自己
我們剛才看到那個小男孩的影片,可以知道
他在面對的是一個很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正確的道理
他順從了自己,他是很開心的
但如果今天的狀況是,他很想吃章魚丸,媽媽卻不準他吃
媽媽告訴她要愛護動物,不可以殺生.....等等,那狀況又會是如何??
所有的道裡全部都很正確,但是,這個男孩的心裡難過
所以,你可以很放心的,他總有一天會去吃章魚丸
他將永遠沒有機會去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正確的道理其實是很可怕的,他就在你的腦袋裡轉啊轉的
它控制著你,應該要這樣做,應該要那樣做
你被一個正確的道理控制住了,你真的開心嗎??
又或者是,我們應該像那個小男孩一樣
面對的是一個很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正確的道理
所以了,學習如何讓自己的智慧去很真實的發生才是重點
背誦了一大堆很正確的道理,其實是很危險的
OK!!
我們現在回到經文裡
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我們身上的感受
我們一直執著在身上的感受裡,或執著在道理之中,心就會不清淨
如果我們不斷的執著在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或想到的,
心就會跟著起變化,那慈悲心就不見了
例如:有人打你,你很在意那個痛,你還會對對方慈悲嗎??
例如:有人罵你,你很在意那句傷害你的話,你還會對對方慈悲嗎??
例如:你覺得有一個人很不講道理,你就已經討厭他了,
你還會對對方慈悲嗎??
所以說,一個慈悲的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由心生
所以說,把佛土弄得很莊嚴,只是看起來很莊嚴而已,那不是莊嚴
對佛有莊嚴的心,不管佛土如何,佛都很莊嚴
所以,世尊對須菩提做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
有一個人的身體就像須彌山那麼大,真的好大
但,那只是我們的想像而已,那並不是真正的身體
只是把它叫做很大的身體而已
佛法就是如此,佛只在乎你心裡的感受,並不在乎有沒有道理
就如同,"三千個大千世界的財寶"拿來佈施,這哪有道理??
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
但是,你能很清楚的感受到那種喜悅
說法,就是針對每個人內心裡的感受,讓內心喜樂和平靜,
而不是執著在身外的是非對錯裡
****************************************************
經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
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白話:
須菩提,如果恆河裡的沙,都變成了一條恆河,那麼所有恆河的沙,多不多??
須菩提說:好多!!世尊!!恆河都多到數不清了,更何況是他的沙!!
須菩提,我現在老實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
用所有的恆河沙數乘以三千個大千世界的財寶,拿來佈施,
得到的福多不多啊??
須菩提說:好多!!世尊!!
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或善女人在金剛經裡,
一直到了解那四句話
講給別人聽,那他的福德勝過佈施那麼多財寶的福德
譯者心得: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那四句話: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我們有了這個慈悲心,我們對眾生沒有了分別心
這個慈悲心,消除了我們心中所有的怨恨
這個慈悲心,讓我們了解了所有的佛法是什麼
這個慈悲心,讓我們和佛之間的距離更親近
這個慈悲心,讓我們消除了宗教和宗教之間的隔閡
這個慈悲心,讓我們縮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這個慈悲心,讓我們能夠去創造一個和平的世界
如果我們能讓別人也發了一個那麼大的慈悲心,開不開心啊??
我們還需要什麼福報嗎??
就算是沒有福報也無所謂了吧!!
*****************************************************
經文: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白話:
還有,須菩提,這部經說到這裡,一直到那四句話
應當知道在這裡,一切世上的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供養如同佛的塔廟
何況有人能夠完全的了解,實行和朗讀
須菩提,應當知道那是人,成就了最上乘第一希有之法
只要是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
要把自己像弟子一樣的去尊重祂
譯者心得:
我們還是一樣再重複那四句話: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把這種慈悲的感覺延續著,還記得我們剛開始所說過的
這只是一種很單純的想對眾生好的心境
即使是肉眼看不見的神和鬼,我們也只是想對祂好而已
這裡所說的"供養"是指→用這樣的慈悲心來對待祂們
絕對不是指供養祂們是對祂們有所求
如果偏離了經文裡所說的慈悲心去供養,那就是偏離了整篇經文的經意
我知道大家所信奉的宗教,大家到廟裡去拜神,都是對神有所求
有誰會相信
當我拜神的時候,只是純粹的想對神好
當我祭祖的時候,只是純粹的想對祖靈好
當我禱告的時候,我希望耶穌不要為我受罪,耶和華不要為我煩惱
這段經文裡,世尊所表達的,真的就是這個意思
祂只是用祂那個時代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來表達而已
我們在看經文必須只重其意,不重其文
經文會有真假,但是經文到底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
前面也說過,不管經文是真是假,全部都是法相,應該捨棄
只有慈悲心才是真實的
如果失去了慈悲心,再如何認真的專研經文,那都是沒有意義的
****************************************************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白話:
過了一會兒,須菩提對佛說:世尊,要把這部經叫做什麼名字阿??
我們應該如何去奉持祂阿??
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的名字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
你應當像這部經的名字一樣的奉持祂
所以呢!!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就不是般若波羅蜜,
是名字叫做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如來有所說法嗎??
須菩提說:世尊,如來沒有說什麼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三千個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多不多啊??
須菩提說:好多!!世尊!!
須菩提,所有的微塵,如來說那不是微塵,是他的名字叫做微塵
如來說的世界,不是世界,是他的名字叫做世界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用32種如來的表徵來看如來嗎??
須菩提說:不行阿!!世尊!!不可以用32種如來的表徵來看如來
為什麼呢??如來說三十二相,就不是相,是名字叫做三十二相。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
用恆河的沙一樣多的身命來做布施,如果還有人在這部經中,
一直到了解那四句話,告訴別人,祂的福更多。
譯者心得:
就如同之前說過的,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而現在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這些言語其實是相同的意思
三千個大千世界,這只是個比喻,不是真實的,只是如此稱呼而已
一樣東西的名字,只是這樣東西的稱呼,這個稱呼並不等於它的本質
就如同,一堆廢紙,在某些人眼裡是垃圾,將它丟棄
在某些人眼裡是資源,將它撿來賣
廢紙只是它的名字,它的本質可以被當成垃圾,也可以被當成資源,因人而異
就如同,一個人外表的相貌並不等於這個人的內在一樣
就如同,疑問消失,內心平和之後,如來並沒有說任何法一樣
這部經文讀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發現到
佛對這個世間一切的感受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我很老實的告訴你,我不是佛,我不知道佛的境界是如何
我只能夠用我的觀察方式來和你做分享
例如:
我們現在正面對著一台電腦的螢幕
我們利用身上的感官來感知這台螢幕,它摸起來是真實的,看起來是真實的
我們認定自己的感官所接收到的感覺都是真實的
這種感覺似乎是一種不可改變的真理
如果,有一隻蝙蝠和一隻螞蟻,他們來感受這個螢幕,那會是什麼感覺??
因為他們的感官和人類不一樣,他們的感覺當然就會和人類不一樣
在蝙蝠或螞蟻的世界裡,牠的感官所帶給牠的感覺,同樣是一種不可改變的真理
除非這些生命體能夠和人類溝通
那麼,人類會告訴他們,他們所感受到的並非真實,並不完整
由此可知,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生命體的感官去感受它,就會得到不一樣的感覺
然而,我們一直都活在自己肉身的感覺裡
我們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的感官對物質世界所感受到的一切
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既然自己只是這世界的某種生命體
那麼,我們對這個物質世界所感受到的一切,是不是也有可能會不完整??
如果,有一個比人類的感受更廣、更高的生命體
祂來向你解釋這一切,祂應該如何的告訴你??
我想,就算祂說破了嘴,你也無法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並不完整
除非,你和祂一樣擁有相同的感官或感受能力
OK!!
這是題外話,我們還是回到經文裡吧!!
從這一段問答裡,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金剛般若波羅蜜,只是一個比喻,用來強調這部經的重要性
這只是這部經的名字而已,不是這部經的內容
佛將祂取名為金剛經,就像一個爸爸在為一個小孩子取名字一樣
希望這個小孩能雪靖康之恥,就把一個叫郭靖,一個叫楊康
希望這個小孩知過能改,就把他叫做楊過
但大家都知道,楊康他認賊做父,楊康只是他的名字而已
這個名字並不等於他這個人
佛將這部經取名為金剛經,是希望大家能重視祂,好好的奉持祂
有很多解釋金剛經的人,從金剛經的名字開始,就解釋的天花亂墬
就如同從楊康這個名字來解釋楊康的為人一樣
也就像是從如來的三十二相來看如來一樣,看到的只是外表,
看不到如來的
************************************************************
經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
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白話:
過了一會兒,須菩提聽了這部經,深深的了解了其中的意思和趣味,
哭的眼淚和鼻涕都流了下來,然後跟佛說:
稀有的世尊,佛說了如此深的經典,
我從以前到現在所得到的慧眼,不曾聽到如此的經典
世尊,如果有人聽到了這部經,相信且心裏很清淨,就會產生實相,
應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
世尊,是實相的,就不是相,所以如來說是他的名字叫做實相
世尊,我今天聽到了這部經典,相信,了解,並且去做,
不會很困難!!如果在來世,以後的五百年,還有眾生聽到了這部經,
相信,了解,並且去做
這個人就是第一希有
為什麼??這個人沒有分別心,不著相
所以說呢,"我相"就不是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相
為什麼呢??離開一切的相,就叫做一切的佛
譯者心得: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那四句話: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在慈悲心裏,眾生皆可成佛
所以,在慈悲心的心相裡,眾生皆是佛
所以須菩提會說:是實相者,即是非相
在慈悲心裏,所有的眾生都必須成佛
對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沒有分別心的
如果還會區分你我,區分誰比較高級或誰的壽命長,那就是著了相
所以須菩提會說: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慈悲,只是我們內心裡的感覺,無相可言
同樣的,佛,也是我們內心裡的感覺,也是無相可言
如果我們的心裡產生了佛的模樣,那就不是真正的心裡有佛
那只不過是我們去想像佛的模樣而已
所以須菩提會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
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
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白話:
佛告訴須菩提,對阿!!對阿!!如果還有人聽到了這部經,
不會感到驚訝或害怕!!應當知道那是人,非常的稀有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來說的"第一波羅蜜",就不是"第一波羅蜜",
是名字叫做"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不是"忍辱波羅蜜"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同我以前被歌利王割截身體,
我在那個時候,沒有分別心
為什麼呢??我在那個時候身體被一節一節的切開時,
如果我有分別心,應該會產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在過去的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所以在那一世,我沒有分別心
所以須菩提,菩薩應該離棄一切的相,發慈悲心
不應執著在身體的感官裡產生心,應該不理會那些感覺來產生心
如果心裡還會理會那些感覺,那就不是正確的作法
所以佛說菩薩的心,不應該執著在眼睛裡看的到的才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應該如此的布施
譯者心得:
我們還是要重複那四句話: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在這個慈悲心裏,眾生皆是佛
即使自己受了傷害,心裡根本沒有怨恨,又何須忍辱??
心裡有怨恨的時候,才需要忍辱阿!!
心裡會有怨恨,那是因為我們執著在感官所帶來的痛苦,
所以需要忍辱
拋開那些感官所帶來的感覺,就只是一個不著相的慈悲心,
才是真正的慈悲
*****************************************************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
則為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白話:
如來說一切的相,就不是相,又說一切眾生,就不是眾生
須菩提,如來說的都是真的,如來不會說謊騙人
須菩提,如來所得到的法,這個法沒有實也沒有虛
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心執著用說法來做佈施,
就如同人進入了暗處,看不到東西
如果菩薩的心不執著用說法來做佈施,就如同人有眼睛,
光線充足,看到種種顏色
須菩提,在未來,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
能夠了解和實行這部經,並且朗讀祂
這就是如來用了佛的智慧,能夠知道的是人,能夠了解的是人
都會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白話: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身體化做恆河的沙子一樣多
一整天都在做佈施,如同這樣的,歷經過無數次輪迴的佈施
如果還有人聽到了金剛經,信仰金剛經的心毫不動搖
他的福德勝過前者的佈施
更何況有人書寫,了解,實行,朗讀,解說給別人聽
須菩提,簡單的說,金剛經有不可思議,不可計算的量
無邊的功德
如來說的是最廣大的,最上乘的
如果有人能朗讀並了解金剛經,到處去跟人家說
如來知道這些人,都會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
這些人,就是承擔了如來的慈悲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喜歡用一些小方法的人,
就是著了相,有分別心
看不懂金剛經,也無法說給別人聽
須菩提,在每一個有金剛經的地方,一切世間的靈魂,
都要去供養祂
應當知道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塔,都要恭敬的作禮圍繞
用每一種花的香味來散發在那個地方
*****************************************************
經文: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
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
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
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白話:
還有,須菩提,如果有人了解並且讀了金剛經,
如果這個人被人瞧不起,
那是因為這個人前世的罪業,本來應該墮入惡道的,
因為這個人今世被人瞧不起,所以前世的罪業被消滅了,
當然他也能夠得到慈悲的智慧
須菩提,我以前渡過了無數次的劫難,後來在燃燈佛那裡,
悉心的供養著"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從來不曾怠慢犯錯
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和在以後末世的一個了解金剛經的人比起來,
還不及他的千萬分之ㄧ,甚至是算數所不能比喻的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以後的末世
所有受持讀頌金剛經所得到的功德,我已經全部都說出來了
可能有人聽了之後,內心狂亂,懷疑或不相信
須菩提,那是金剛經的經義不可思議,因果報應也是不可思議的
譯者心得:
我們發了慈悲心,所有的眾生都是一樣的必須成佛
就算是有人瞧不起我們,我們也不會去瞧不起他們
因為我們知道,對方只是還沒能引發出一個正確的慈悲心而已
不管他有多麼的壞,他一樣是有能力可以成佛的
如果我們真的被人瞧不起,那可能是我們上輩子有虧欠他什麼
這輩子還給他,讓他舒坦一點,那麼,我們前世的罪業就被抵消了
我們不會因為被人瞧不起,就悲哀自己或動了怒氣,
而埋沒了自己的慈悲
**************************************************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
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白話:
過了一會兒,須菩提跟佛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了慈悲心
應該要怎麼做,要有什麼樣的心態??
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了慈悲心的人,
要產生這樣子的心:
我應該去滅渡一切的眾生,滅渡完一切的眾生,
然而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被滅渡!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菩薩有分別心,就不是菩薩
所以說呢,須菩提,發了慈悲心的人,實際上是沒有法的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如來在燃燈佛那裡,有方法得到慈悲嗎??
須菩提說:沒有阿,世尊,如同我所了解佛所說的意思,
佛在燃燈佛那裡,沒有方法得到慈悲
佛說:對阿對阿,須菩提,如來得到慈悲,實際上是沒有方法的
須菩提,如果有方法可以得到慈悲的話,燃燈佛就不會給我受記,
這麼說,你在來世應當要作佛,號釋迦牟尼
怎麼說呢??如來,就是所有的法如同這個意思
如果有人說如來得到慈悲,須菩提,佛得到慈悲,
實際上是沒有方法的
須菩提,如來得到的慈悲,在這裡面,沒有實也沒有虛
所以如來說:一切的法都是佛法
******************************************************
經文: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白話:
須菩提,所謂的一切法,就不是一切法,所以把它叫做一切法
須菩提,比方說人的身體很長很大
須菩提說:世尊,如來說人的身體很長很大,那並不是真正的大身,
只是把它叫做大身
須菩提,一個菩薩就是如此,如果他說:我當滅度無量眾生,
那就不叫做菩薩
怎麼說呢,須菩提,實際上菩薩是沒有法的
所以佛說一切的法,沒有分別心
須菩提,如果菩薩說:我要把佛土弄得很莊嚴,那就不叫做菩薩
怎麼說呢,如來說把佛土弄得很莊嚴的,那就不是莊嚴,
是把它叫做莊嚴
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無我法"的人,如來說他的名字就真的是菩薩
譯者心得:
"一切法"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全部都是從慈悲心裡生出來的,所以,不應該執著在法相裡
一切法,都只是為了要讓眾生好
所以,一切法都是一樣的,不分高底,只有適用和不適用而已
一個基督教的人,妳硬要他信佛教,這叫做渡眾生嗎??
你想渡他,他也想渡妳
宗教,只是慈悲心的副產品而已,執著在法相裡,就會產生對立
看到了彼此的慈悲心,那所有的對立就消失了
一個醫生有慈悲心,替人治病,是佛法
一個科學家有慈悲心,改善環境,是佛法
一個傳教士有慈悲心,勸人向善,是佛法
一個小女孩有慈悲心,拿東西給狗狗吃,是佛法
一個法官有慈悲心,公正嚴明,是佛法
一個老太婆有慈悲心,幫忙掃街,是佛法
所以說佛法無邊
發了慈悲心,才能夠登向彼岸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當成菩薩,然後說:我要去渡眾生,
那這個人就不是菩薩
因為,把自己當成菩薩的話,自己就已經和眾生分開了,著了我相
一個正確的慈悲心,是有很大的願力,但卻不是很執著的,
必須是很隨緣的
實無眾生得滅渡者,我已經重複這句話很多次了
所有眾生的靈魂,都是和自己一樣的隱藏著一個相同的慈悲
全部都必須成佛,所以,無法區分彼此
如果我們成了佛,我們的靈魂也會融入所有眾生的慈悲心裡
所以,在佛的眼裡,眾生是我,我是眾生
這是佛的感覺,請各位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接下來的很多說法,都只是在說明這個感覺而已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譯者心得:
這段話很簡單,不用翻成白話也看的懂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
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如同恆河裡所有的沙,佛說那個是沙嗎??
須菩提說:是阿,世尊,如來說那個是沙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同恆河裡所有沙的數量,又如同那些沙的數量的恆河
所有沙的數量的佛世界,醬子,多不多阿??
須菩提說:很多,世尊!!
佛告訴須菩提:在所有的國家裡,所有眾生的每一種心,
如來全部都知道
怎麼說呢,如來說所有的心都不是心,是名字叫做心
所以說呢,須菩提,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心,
全部都得不到
譯者心得: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所有的眾生的心,
都是想得到些什麼
但是很可惜的,全部都不可得
因為所得到的一切,總有一天會失去
所以如來會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那只是名字叫做心而已,那不是真正的慈悲心
接下來的經文,越來越簡單,意思都差不多,我就不再寫譯者心得了
只要前面的經文看的懂,應該都沒問題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
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
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
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
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有人把滿滿三千個世界的財寶,
,拿來佈施,是這個人用這個人的因緣,得到的福多不多?
須菩提說:是啊!!世尊!!這個人用這個人的因緣,得到的福很多
須菩提,如果有實際的福德,如來不會說得到福德很多
因為沒有福德,所以如來說得到的福德很多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用全部的色身來看佛嗎??
須菩提說:不行!!世尊!!不應該用色身來看如來
為什麼呢??如來說,所有的相全部都具備了,就不是全部具備,
只是叫做"諸相具足"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如來這樣說,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這樣說
為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毀謗佛,
不能了解我所說的
所以,須菩提,說法的人,沒有什麼法可說,是叫做說法
過了一會兒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在未來還有眾生聽到了這個法,
會產生信心嗎??
佛說:須菩提,那不是眾生,也不能說不是眾生
為什麼呢??須菩提,眾生眾生啊!!如來說不是眾生,是名字叫做眾生
*******************************************************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
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
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白話: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佛得到了慈悲,就是沒有得到什麼
佛說:對啊!!對啊!!
須菩提,我也是沒有方法可以得到慈悲,所以叫做慈悲
還有,須菩提,所有的法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
所以叫做慈悲
用沒有分別心的方式來修一切的善法,就得到慈悲
須菩提,所謂的善法啊,如來說就不是善法,只是把它叫做善法
須菩提,如果有人把三千個大世界中,所有像須彌山那麼大的財寶,拿來佈施
如果有人了解金剛經,還有那四句話,朗讀並且去做,
解說給別人聽!!前者的福德不及後者的千萬分之ㄧ,
甚至是不能用數學的方式來比喻的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須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白話: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們不可說如來這麼說,我應當渡眾生
須菩提,不要這麼說
為什麼呢??實際上沒有眾生被如來度,如果有眾生被如來度的話,
如來就有了分別心
須菩提,如來說認為有我的人,就不是有我,而一般人以為有我
須菩提,一般的人,如來說不是一般的人,是名字叫做一般人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用如來的32種表徵來看如來嗎??
須菩提說:是啊!!是啊!!不能用如來的32種表徵來看如來
佛說:須菩提,如果可以用32種表徵來看如來的話,
那麼轉輪聖王就是如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同我了解佛所說的意思,
不應該用三十二相來看如來
過了一會兒,世尊說了一段話: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白話:
須菩提,你如果這樣說,如來不以具足32相來得到慈悲
須菩提,不要這樣說,如來不以具足32相來得到慈悲
須菩提,你如果說,發了慈悲心的人,就是所有的法都沒有了,
不要這樣說
為什麼呢??
發了慈悲心的人,在說法時不會說所有的法相都是不存在的
須菩提,如果菩薩佈施了像恆河沙數那麼多世界的財寶
如果還有人,知道一切的法都沒有我,得到成就了忍,
這個菩薩的功德勝前者的菩薩
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所有的菩薩都不接受福德
須菩提對佛說:為什麼說菩薩不接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不應該貪著在所做出來的福德裡,所以說不接受福德
*******************************************************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
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說義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白話: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好像來好像去,好像坐著好像躺著,
就是這個人不了解我所說的意思
為什麼呢??如來阿,沒有來,也沒有去,所以叫做如來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
就像三千個世界碎為微塵那麼的多,那多不多啊??
須菩提說:好多!!世尊!!
為什麼呢??如果那麼多的人是真的,佛就不說有那麼多的人
所以說,佛說很多人,就不是很多人,是名字叫做很多人
須菩提說:
世尊,如來說的三千個世界,就不是世界,是把它叫做世界
為什麼呢??如果所說的世界是真的,那就是全部都是同一個世界
如來說,全部都一樣,就不是全部都一樣,是把它叫做全部都一樣
須菩提,一合相,就是不可以說,
因為平凡的人會對這件事起貪念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說了我看見別人,看見眾生,看見壽命
須菩提,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人了解我說的意思嗎??
須菩提說:
不是阿,世尊,這個人不了解如來所說的意思
為什麼呢??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就不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叫做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
經文: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
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白話:
須菩提,發了慈悲心的人,對於一切的法,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
這樣的相信和見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謂的法相阿,就不是法相,是叫做法相
須菩提,如果有人以滿滿無量阿僧祇世界的財寶,拿來佈施
如果有發了菩提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照這部經去做,
拿那四句話的意思去說給別人聽,福德更多
為何為別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為什麼呢??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完了這部經,長老須菩提,還有所有的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聽了佛所說的這番話,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