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十大弟子傳》

《十大弟子傳》
星雲大師著
 
 
 
目錄
 
1舍利弗(智慧第一) - 誕生的前後
2舍利弗 - 真正的老師
3舍利弗 - 監督祇園的工程
4舍利弗 - 不退大乘心
5舍利弗 - 受了不淨食
6舍利弗 - 叛徒畏懼者
7舍利弗 - 接受得救之道
8舍利弗 - 忍讓的美德
9舍利弗 - 對死的讚美
10舍利弗 - 寬大的胸懷
11舍利弗 - 進入金剛定
12舍利弗 - 請求先涅槃
13舍利弗 - 最後的贈言
14舍利弗 - 回家
15舍利弗 - 涅槃
16舍利弗 - 精神永在人間
17目犍連(神通第一) - 佛陀最初的侍從
18目犍連 - 因中發願求神通
19目犍連 - 寶橋渡佛陀
20目犍連 - 定中問佛陀
21目犍連 - 誰是神通第一
22目犍連 - 移山度梵志
23目犍連 - 降伏弊魔
24目犍連 - 美色敵不過神通
25目犍連 - 試聽佛音遠近
26目犍連 - 眾鬼問業報因緣
27目犍連 - 盂蘭盆會的由來
28目犍連 - 講說七佛通偈
29目犍連 - 神通敵不過業力
30目犍連 - 殉教第一人
31富樓那(說法第一) - 滿慈子的名號
32富樓那 - 出家後的果位
33富樓那 - 佛陀為其授記
34富樓那 - 未來的佛國
35富樓那 - 比丘中的諫言者
36富樓那 - 要將佛法遍人間
37富樓那 - 弘化的態度
38富樓那 - 到處是家鄉
39富樓那 - 佈教的方法
40富樓那 - 為頻婆娑羅王說法
41富樓那 - 佈教的精神
42富樓那 - 在輸盧那國佈教
43富樓那 - 佈教家的條件
44富樓那 - 對大迦葉的抗議
45須菩提(解空第一) - 空生的吉兆
46須菩提 - 布施的小慈善家
47須菩提 - 歸投佛陀的座下
48須菩提 - 乞富不乞貧
49須菩提 - 般若會上涕淚悲泣
50須菩提 - 聽故事長信心
51須菩提 - 什麼是空?
52須菩提 - 迎接佛陀第一人
53須菩提 - 人中第一阿羅漢
54須菩提 - 岩中宴坐花雨繽紛
55須菩提 - 天人奏樂問病
56須菩提 - 般若會上暢論空理
57迦旃延(論議第一) - 和哥哥對台演講
58迦旃延 - 舅父的教示
59迦旃延 - 神秘的偈文
60迦旃延 - 請教佛陀去
61迦旃延 - 勸念三寶
62迦旃延 - 宣說平等法
63迦旃延 - 論長者的資格
64迦旃延 - 有道不在年高
65迦旃延 - 解答諍的原因
66迦旃延 - 訓誡無禮的少年
67迦旃延 - 暢說無常之理
68迦旃延 - 為窮人說發財之道
69迦旃延 - 化愛情為慈悲
70大迦葉(頭陀第一) - 樹下生偉人
71大迦葉 - 不同床的夫妻
72大迦葉 - 守約十二年
73大迦葉 - 出家去修道
74大迦葉 - 做了佛陀的弟子
75大迦葉 - 為美麗悲哀的女子
76大迦葉 - 舍利弗訪問
77大迦葉 - 度貧婆生天
78.  大迦葉 - 視察教團時的不滿
79大迦葉 - 阿難贈缽
80大迦葉 - 樂於修苦行
81大迦葉 - 佛陀分半座
82大迦葉 - 繼承佛陀的衣缽
83大迦葉 - 三藏聖典結集
84大迦葉 - 龍華三會願相逢
85阿那律(天眼第一) - 無憂的童年生活
86阿那律 - 熱心希求出家
87阿那律 - 拒絕少女的求婚
88阿那律 - 螺蝦蚌蛤愛睡眠
89阿那律 - 佛陀親為縫三衣
90阿那律 - 婦女墮落的原因
91阿那律 - 林中寂靜的快樂
92阿那律 - 感動群盜歸化佛
93阿那律 - 修學八大人覺
94阿那律 - 晚年的雜事
95優波離(持戒第一) - 出身首陀羅族
96優波離 - 為佛陀理髮
97優波離 - 先出家為師兄
98優波離 - 一段本生譚
99優波離 - 行化中的遭遇
100優波離 - 奉派去息諍
101優波離 - 向佛陀問戒
102優波離 - 慰問病人法
103優波離 - 破僧與和僧
104優波離 - 結集毘奈耶
105阿難陀(多聞第一) - 出家的因緣
106阿難陀 - 幫助女人出家
107阿難陀 - 摩登伽女的誘惑
108阿難陀 - 對比丘尼說法
109阿難陀 - 分餅的流言
110阿難陀 - 做佛陀的侍者
111阿難陀 - 友情法愛
112阿難陀 - 最大的憾事
113阿難陀 - 夢的預言
114阿難陀 - 涅槃床前問遺教
115阿難陀 - 參加結集大典
116阿難陀 - 恆河上空入涅槃
117羅侯羅(密行第一) - 人間第一幸福兒
118羅侯羅 - 不識父親的孩子
119羅侯羅 - 最初的沙彌
120羅侯羅 - 調皮的童年生活
121羅侯羅 - 佛陀嚴厲的教誡
122羅侯羅 - 沙彌比丘可同宿
123羅侯羅 - 忍辱的美德
124羅侯羅 - 開悟的歷程
125羅侯羅 - 贈送精舍的制度
126羅侯羅 - 可讚美的入滅
 
 
1舍利弗(智慧第一) - 誕生的前後
 
  舍利弗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離首都王舍城大約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個迦羅臂拏迦的村莊,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個很幽靜的地方,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鄉。
  
  舍利弗誕生在婆羅門種姓的家庭,父親提舍是婆羅門教中負有盛名的論師,當母親懷他的時候,他母親的智慧,就異於尋常的婦女,據說這是受胎兒的影響。
  
  母親的弟弟拘稀羅,也很善於議論,但每當他和懷孕的姊姊議論時,總是辭窮力拙,不支而退。拘稀羅因此慚愧得離家出走,他知道姊姊所懷的胎兒,一定是一位大智慧的人,自己若再不求進步,將來不如外甥,豈不給人笑話!因此他就到處參訪明師,研究學問,連指甲都沒有時間剪,當時的人都叫他長爪梵志(後來因舍利弗的皈依佛陀,他也皈依做了比丘。)
  
  舍利弗八歲的時候,就能通解一切書籍,當時的摩揭陀國,有長者兄弟二人,兄名吉利,弟名阿伽羅,設宴招待國王太子,大臣論師,作樂歌舞,談古論今。宴會中規定什麼身分的人坐什麼位置,但八歲的舍利弗,卻坐上論師的寶座,旁若無人,一點都不畏懼。很多的大臣論師起初都覺得他年少無知,不屑與語。他們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舍利弗言詞清晰,義理周詳,語驚四座,諸大論師此時才都佩服讚歎,國王也很歡喜,當即將一個村莊賞賜給舍利弗。
  
  八歲的幼童,在這樣的場合裏出風頭,名學者的父親,也常常感嘆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及他的愛子。
 
2舍利弗 - 真正的老師
 
  年輕的舍利弗,全國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頎長的身材,清秀的面容,雙目有神,雙手過膝,受著名學者的父親遺傳,很有學者的風度。當時的學術界,沒有一人不知道這麼一位後生可畏的青年。
  
  舍利弗二十歲的時候,就告別故鄉和父母,出外訪師問道,追求真理,他起初禮拜有名的婆羅門刪闍耶為師,但在刪闍耶那裏學習不久,就感到刪闍耶的學問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他打算要離刪闍耶而去。這時候,同學中的目犍連,是舍利弗唯一的知友,舍利弗把自己的意思告訴目犍連,目犍連也有同樣的感覺,他們兩人就決定離開刪闍耶,另外創立一個學團,招收弟子。他們傲然的以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倆更有智慧的人,再也沒有人夠資格做他倆的老師。
  
  舍利弗和目犍連不但年齡相彷,學問、思想也都差不多。他們有共同追求真理的志願,兩個人也相處得非常融洽,除了自修和教學之外,全印沒有一個學者讓他們看在眼裏。
  
  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阿說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經過多年的苦行,直到聽聞佛陀四聖諦法,才證得聖果。他有莊嚴的態度,威儀的行止,舍利弗一見,心中非常驚奇,他禁不住上前問道:
  
  「對不起,請問這位修道者,你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裏?」
  
  「我的名字叫阿說示,我住在城外不遠的竹林精舍!」阿說示比丘點頭後回答。
  
  「你的老師是什麼人?他平時教你們什麼道理?」舍利弗說話時,像是一位長者的口氣。
  
  「我的老師是釋迦族出生的大聖釋迦牟尼佛。」阿說示慢慢的回答:「老師所講的宇宙人生真理,淺學的我還不能完全領會,不過,就我記憶所及,老師常講的道理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們對於老師所說的言教,實在有說不出的感激。」
  
  舍利弗從阿說示的口中,聽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像朗朗日光的照耀,眼前頓時光明起來,心中對宇宙人生積聚的疑雲,也一掃而空,他和阿說示邊走邊談,像百年的知交,最後約定,一定要去拜訪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處,目犍連見他歡喜得忘形的樣子,就探問道:
  
  「舍利弗!什麼事情使你如此高興?看你這麼歡喜!」
  
  「目犍連!我真歡喜,這是我今生最高興的事了,我告訴你,我找到了我們的老師。」
  
  「不要這麼說,誰做得起我們的老師呢?」目犍連很不以為然。
  
  「佛陀!是的的確確的佛陀!」舍利弗回答。
  
  舍利弗又把阿說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轉述給目犍連,講話的舍利弗,聽話的目犍連,都不禁感動得涔然淚下!
  
  因緣法,普通的人聽了或許不會有什麼反應,可是聽在追求、探討真理的舍利弗耳中,好像自己多年修行的功夫都是白費。這是因為,認識因緣的人,才能認識佛法。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佛陀也很歡喜,覺得自己所證悟的真理,到今天才真正有能接受的人,舍利弗和目犍連也覺得他們遇到了真正的老師。
 
3舍利弗 - 監督祇園的工程
 
  舍利弗皈依佛陀以後,僧團的力量漸漸強大起來。佛陀很信任舍利弗,第一次奉佛陀的慈命到北方弘法,並監督祇園精舍的工程的,就是舍利弗。
  
  原來,竹林精舍是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佛陀成道的最初二年中,在印度的北方,還沒有一個說法的根據地,因緣機遇,北方憍薩彌羅國舍衛城中的須達長者,因到南方訪親,得見佛陀的聖顏,自願皈依,並發心要在北方建立精舍,供養給佛陀,普灑甘露法水。
  
  須達長者在舍衛城中用黃金鋪地買下祇陀太子的花園,作為精舍建築用地,並要求佛陀派一個設計和督導工程的人。佛陀知道北方因為自己還沒有去過,不用說,那全是外道的天下,到北方去,不但要督導精舍的工程,更要能降伏外道的徒眾。就這樣,舍利弗跟須達長者到了北方的舍衛城。
  
  精舍才動工不久,果真不錯,魔難來了,很多外道嫉妒佛教的開展,他們一致要求須達長者打消建立精舍供養佛陀的本意,甚至要他不要信仰佛陀。
  
  須達長者是已接受佛陀法恩的人,無論如何,他是不會聽信外道的話,因此外道就想和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辯論,他們想辯倒佛教。以便讓須達長者醒悟過來,須達長者聽到這個消息大驚,他心想,一個舍利弗怎麼能辯得過那麼多的外道?
  
  須達長者很憂愁的把外道的意思告訴舍利弗,舍利弗反而大喜,他覺得這正是一個給他代佛陀宣揚教法的最好的機會。
  
  約定了開辯論大會的時間、地點,外道推舉出數十名主辯的論師,佛教只有舍利弗一人。
  
  雖然佛教教團只有舍利弗一人,但在力量上,一個舍利弗也許抵上千萬個外道。舍利弗是佛陀弟子中非常優秀的一位,他本來就出身在婆羅門教的家庭,祖父、父親都是婆羅門中有名的論師,都是全印一流的學者,舍利弗受這樣良好的血統遺傳和家庭背景,除精通外道一切典籍,現在又是皈依佛陀證得聖果的人。
  
  由舍利弗來和外道辯論,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人選。
  
  這一場辯論,不用說,舍利弗是勝利了,有些外道也是能接受真理的人,他們都願由舍利弗介紹,皈依大聖佛陀。佛陀還在南方,德光就先庇照到北方,這一次由舍利弗介紹皈依佛陀的人,不下上千萬的數目,須達長者這時才感受到佛教的偉大,他佩服舍利弗,更感激佛陀的威德。
  
  祇園精舍的工程進行得很快,在舍利弗的設計之下,計有十六個殿堂專供集會之用,又有六十小堂,分寢室、休養室、盥洗室、儲藏室,此外還有運動場、浴場、池泉等等。當精舍將要完工的時候,舍利弗對須達長者說道:
  
  「須達長者!請你看,天空中出現了什麼?」
  
  「尊者!我看不到有什麼東西。」須達長者失望的回答。
  
  「這也難怪,肉眼是無法看見這樣的變現,現在你仗我的天眼通,再看一遍吧!」
  
  「啊!尊者!很多莊嚴堂皇的宮殿!」須達長者歡喜若狂的告訴舍利弗。
  
  「這都是六欲天中的宮殿,因為你布施精舍給佛陀說法,精舍雖未完成,但在六欲天中,你的宮殿早就為你完成了。」
  
  「那麼,尊者!請問您,六欲天中這麼多宮殿,我將來究竟住在哪一天才好呢?」
  
  「忉利天壽命很長,知道修行,勤於佛道,不易墮落。」舍利弗解釋給須達長者聽。
  
  「那我將來一定要發願生在忉利天宮。」須達長者說時,其餘的宮殿就漸漸的隱沒,唯有忉利天的宮殿更金碧輝煌的現在空中給須達長者看,此時,須達長者的歡喜,是他生平從來沒有過的。
 
4舍利弗 - 不退大乘心
 
  說起須達長者因布施精舍給佛陀,而能借舍利弗的天眼通看到天上的宮殿,關於舍利弗的眼睛,在他往昔因地中大概是六十小劫以前,行菩薩道時,有這麼一段故事。
  
  舍利弗發心修菩薩道,行大乘布施,他不但願意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田園、財產等所有資身物件很歡喜的布施給人,最後甚至身體、性命,也毫不吝惜的布施出來。
  
  發這樣真切的願心,可以驚動天地,所以就有一個天人想來試試他的道心。
  
  天人化現為二十餘歲的青年,在舍利弗必經的路上等候。見到他來的時候,就嚎啕大哭,舍利弗見了不忍心,上前慰問道:
  
  「年輕人,為什麼在這裏哭得這麼傷心?」
  
  「啊!告訴你也沒有用!」
  
  「我是學道的沙門,發願救度眾生的苦難,只要你有所求,凡是我有的,都可以滿足你的心願。」
  
  「你幫不了我的,我在這裏哭,並不是缺少世間上的財物,而是我的母親得了不治之病,醫生說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煎藥,母親的病才會好。活人的眼珠已經不易找,修道人的眼珠又怎麼肯給我呢?想到病床上呻吟待救的母親,我難過地在這裏傷心的痛哭!」
  
  「這不成問題,我剛才告訴你,我就是修道的沙門,我願意布施一隻眼珠給你,救你母親的病難。」
  
  「你願意布施一隻眼珠給我?」青年歡喜得跳起來。
  
  「我的一切財產都布施給人,現正想進一步行大乘菩薩道,將身體布施出去,但苦無受施的人,今天遇到你,滿足我學道的願心,我真歡喜高興的感激你,你就設法來取去我一隻眼珠吧!」
  
  六十小劫前修道的舍利弗心中想,我有兩個眼珠,布施一個給人,還有一個仍然可以看到東西,這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妨礙。
  
  他叫青年人設法取他的眼珠,青年人不肯,他說道:
  
  「這不行,我怎麼可以強奪你的眼珠呢?你願意的話,可以自己挖下來給我。」
  
  舍利弗一聽,覺得他說得有理,當即下大決心,勇猛忍苦的把左邊一個眼珠挖出,交到青年的手中,並說道:
  
  「謝謝你成就我的願心,請你拿去吧!」
  
  「糟啦!」青年人接了眼珠,大叫道:「誰叫你把左邊的眼珠挖下來呢?醫生說我母親的病要吃右邊的眼珠才會好。」
  
  舍利弗一聽,真是糟啦!他怪自己怎麼沒有問他一聲再挖眼珠,現在怎麼辦呢?把左邊的給他,還有右邊的可以看東西,若再把右邊的眼珠挖下來給他,那連走路都看不見了。可敬可佩的舍利弗,他不怨怪別人,他想,發心發到底,救人也要救到底,難得遇到一個肯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就再把右邊的眼珠挖下來給他好了。舍利弗這麼想後,就安慰青年說道:
  
  「你不要急,剛才怪我粗心,沒有問清楚就挖眼珠,現在我知道了,反正人的身體是虛幻無常的,我還有右邊的眼珠,我願意挖下來給你做藥,醫治你母親的病。」
  
  舍利弗說後,又再下大決心,勇猛忍苦的把右邊的眼珠挖下來交給青年。
  
  青年接過舍利弗的眼珠,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說,把舍利弗的眼珠放在鼻子上嗅了一嗅,當即往地上一摔,並罵道:
  
  「你是什麼修道的沙門?你的眼珠這麼臭氣難聞,怎麼好煎藥給我母親食用!」
  
  青年人罵後,並用腳踩著舍利弗的眼珠。
  
  舍利弗眼睛雖然看不到,但他的耳朵沒有聾,他聽到青年人罵他的話,用腳在地上踩踏他眼珠的聲音,他終於嘆口氣,心中想:眾生難度,菩薩心難發,我不要妄想進修大乘,還是先重在自利的修行吧!
  
  舍利弗這樣的心一生起,天空出現很多天人,對舍利弗說道:
  
  「修道者!你不要灰心,剛才的青年是我們天人來試探你的菩薩道心的,你更應該要勇猛精進,照你的願心去修學。」
  
  舍利弗一聽,很慚愧,利他的菩薩心又再生起,當即成就了不退的道心。
  
  六十小劫以來,舍利弗不休息的學道,這一生遇到佛陀,證得聖果,所以能有天眼通。
 
5舍利弗 - 受了不淨食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對於佛陀,卻是信受奉行,對佛陀的教示,從來沒有違抗過。
  
  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回祖國迦毘羅衛城的時候,羅侯羅要求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為親教師,跟舍利弗受沙彌戒。
  
  有一次,舍利弗領沙彌羅侯羅托缽乞食回來,佛陀見到羅侯羅的面色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氣,佛陀就把他叫到身旁,問他心中有什麼不滿的事。
  
  少年的羅侯羅,低著頭像不好意思,但又像不平的說道:
  
  「佛陀!我是沙彌,不應該說長老的過失,但不說沒有人知道我們沙彌的處境。」
  
  「是什麼事?你快點講!」
  
  「佛陀!上座和中座的比丘,帶著我們到外面托缽乞食,信眾給他們的供養,都是上等的美味,而對我們初學的沙彌,信眾總滲合胡麻渣和野菜的米飯布施給我們。人的身體,對於飲食,是不分年齡和戒行都有同樣的需要。長老們在他們受用之外,沒有慈悲的顧到我們,讓信眾對於供養生起分別的心。」
  
  「這樣的事情不要你說,你就是一點小事都不能忍。」
  
  「佛陀!請您慈悲,不要責怪我們,吃了胡麻油和酥酪,才能增長力氣,身體健康,才能安心精進修行,但我們現在每日吃些胡麻渣和野菜,營養不足,老感到身體困倦,常常不能專心一意的修持!」
  
  佛陀聽羅侯羅這麼一說,知道這是事實,但佛陀仍教訓道:
  
  「羅侯羅!你離開王宮,到我的僧團中來,是不是為了受好的供養呢?」
  
  「不是!佛陀!我們加入僧團是為了學道修行。」
  
  「那麼,你還要說些什麼嗎?如果想到我們是在修行,能夠受信施一麻一麥的供養,就應該要感到滿足了。你去修行要緊,不要老是掛念吃的問題。」
  
  佛陀雖然是這麼教訓羅侯羅,但佛陀知道信眾對沙門如此分別的供養,心中很不以為然。
  
  佛陀叫羅侯羅去後,又再把舍利弗叫來,佛陀慈祥的對舍利弗問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淨食,你知道嗎?」
  
  舍利弗一聽大驚,趕快把當日所受的飲食從肚中吐出來,他對佛陀稟告道:
  
  「佛陀!自從我皈依您以來,我就依著佛陀的乞食法而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行乞不淨食。」
  
  佛陀明白舍利弗的心,解釋道:
  
  「舍利弗!你個人的行乞,我知道完全是依照我的法制而行,但是六和敬的僧團,不是只顧自己。法制應該平等,利益也應均衡,尤其做長老的要愛護關懷年少的比丘和沙彌。乞食時要注意到他們。」
  
  佛陀這麼說,舍利弗一點不平之氣都沒有,他對佛陀教法,都是感恩的接受。
 
6舍利弗 - 叛徒畏懼者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提婆達多的比丘,他本是佛陀在做王子時的堂弟,跟隨佛陀出家十幾年後,魔鬼迷了他的心靈,竟背叛佛陀,脫離佛陀的僧團。
  
  有一次佛陀乞化後,和弟子們集合在講堂休息,提婆達多公然的領著叛黨來要求佛陀讓給他僧團的領導權。
  
  佛陀沒有答應,提婆達多就咆哮起來,佛陀就讓開他,提婆達多要比丘們跟他去,他的胞弟阿難向前說道:
  
  「請你不要胡來,你是我的兄長,想到你造如此的重罪,我真為你將來的墮落感到寒心。佛陀是大慈悲的,你這樣的為人,不值得他和你計較。如果是舍利弗和目犍連今天在座的話,一定不容許你放肆。」
  
  提婆達多後來用種種方法威脅利誘佛陀的弟子,有少數信仰不堅定的人,因貪圖阿闍世王給提婆達多豐富的供養,變節跟隨而去的也有。
  
  一天,當變節的人和提婆達多的弟子們聚會在一起的時候,舍利弗就莊嚴有力的走向前問道:
  
  「諸位,我想來請問你們,你們出家修道,是為了接受供養?還是為了修道?」
  
  「為了修道,為了脫離生死的苦海!」大家回答說。
  
  「既然如此,大聖佛陀的正道你們不修,使純潔尊貴的信仰為區區的物質供養所動搖,你們趕快反省覺悟才好。」
  
  舍利弗說時,身上放射出萬道金光,光中出現大聖佛陀的慈容,變節的人和提婆達多的弟子見了都跪下來懺悔,舍利弗又把他們帶回到僧團!
  
  佛陀從此更嘉許舍利弗,他對僧團的和合,有很大的功勞。提婆達多不怕佛陀,最畏懼的就是舍利弗。
  
  提婆達多不久因罪業深重墮入地獄,阿闍世王也懺悔得救,而舍利弗在僧團中更受人的敬佩!
 
7舍利弗 - 接受得救之道
 
  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憐愍飄泊在生死苦海中無依的眾生,想到大家輪迴在六道中沒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歸宿,佛陀想說出這個得救的法門來,又怕小根小機的人不能信受,最後決定以舍利弗為當機眾,因為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極樂國土的莊嚴和清淨,一定能接受阿彌陀佛的信仰。在座的當中雖然上中下三等根器的人都有,但佛陀就以舍利弗做當機眾,而說出一條易行而光明的大道,佛陀說:
  
  「舍利弗!在我們這個世界很遠的西方,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那裏的教主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
  
  「舍利弗!那個世界為什麼要叫做極樂世界呢?因為那裏不像我們娑婆世界有太多的缺陷,太多的痛苦,生在那個國土裏的眾生,只有圓滿,沒有缺陷;只有快樂,沒有痛苦;所以才叫做極樂世界。那裏的自然界,平坦、整齊、潔淨、富麗;那裏的人群社會,一切衣食住行和娛樂等等的事,都是各取所需,各得所宜,他們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風景比花園還要美麗,建築比都市還要堂皇。
  
  「舍利弗!你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培植福德因緣,修學三十七助道品,將來就可以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彼國。
  
  「舍利弗!娑婆世界眾生,假若要脫離六道輪迴的苦惱,唯有發願求生彼國。我曾叫阿難尊者禮拜阿彌陀佛,他就曾見過阿彌陀佛大放慈光,你們應當要深信我所說的難信之法,乃是確確實實可以得救的大道!」
  
  佛陀說後,大智舍利弗一點懷疑都沒有,他和一切大眾都深信這彌陀淨土法門。
 
8舍利弗 - 忍讓的美德
 
  舍利弗對於佛陀的教法尊敬信奉,對於佈教從不後退,但對於自己個人的享受和榮辱毀譽,從不計較,總是讓人。
  
  有一次佛陀帶領弟子出外佈教要回到舍衛城的時候,被大眾譏為六群比丘的弟子,已先佛陀和大眾到達祇園精舍,佔著比較好的坐臥處,連舍利弗的寢室也被他們佔用,並且還說:「這是我們師父佛陀的,這是我們應住的地方。」
  
  舍利弗在佛陀回來的那天,比較遲一些才回到祇園精舍,見他過去的坐臥處都給六群比丘佔去了,舍利弗沒有辦法,就在樹下靜坐一夜,佛陀早晨起來,聽到樹下有咳嗽的聲音,佛陀問道:
  
  「誰在那裏?怎麼不在室內靜坐?」
  
  舍利弗回答道:
  
  「佛陀!我是舍利弗。因為昨天跟隨佛陀回來的人很多,精舍都被住滿了,我在樹下住一宿沒有關係。」
  
  佛陀聽後,很讚美舍利弗的忍讓,但又集合諸比丘說教道:
  
  「諸比丘!我問你們,在我的教團中,要什麼人才可以受上等的床坐、上等的水、上等的飲食呢?」
  
  「由剎帝利出家的比丘!」
  
  「由娑羅門出家的比丘!」
  
  「應該由有修行的和佈教的比丘才可以受上等的床坐、上等的水、上等的飲食!」
  
  諸比丘紛紛表示意見,回答佛陀。最後,佛陀莊嚴的對諸比丘說道:
  
  「諸比丘!往昔在雪山中同住著鷓鴣、猿猴、大象,牠們雖是朋友,但因為身材、力量、智巧各有不同,所以都自高自大,互不尊敬。後來覺察這樣不對,才對年齡最長的恭敬,並依他的教誡,這樣,牠們身壞命終時,都轉生了善道。
  
  「諸比丘!你們要崇敬長老的比丘,在現世受人稱讚,後世也才會生在善處。諸比丘!在我的教法中,沒有階級的高低,但我的教法中有法臘和戒臘的長老,你們要恭敬、奉事、供養、禮拜。長老們許受第一的床坐、第一等的水、第一等的飲食!」
  
  佛陀為什麼這樣說,大家都知道,舍利弗聽了很感激,大家聽了也很感激。
 
9舍利弗 - 對死的讚美
 
  舍利弗雖是證得聖果的長老,但對於女子修行有成就的人,他也很尊重。
  
  有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附近的森林中坐禪,正放下一切進入正定的時候,在他對面岩窟中坐禪的優波先那比丘尼大聲的叫他,他走去時,優波先那比丘尼對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尊者!我剛才坐禪的時候,身上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爬,我起初沒有注意,後來才知道是一條毒蛇,我被牠咬了,馬上一定會死,現在乘毒氣在我身上還沒有迴轉的時候,請您慈悲,設法為我召集大家來告別吧!」
  
  優波先那比丘尼說話時,一點都不驚慌,像是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
  
  「哪裏有這樣的事?我看你的臉色一點都沒有變,被蛇咬了的話,臉色一定會變的。」舍利弗起初以為沒有這樣的事,所以這麼說。
  
  「舍利弗尊者!人的身體為四大五蘊假因緣集合所成,沒有主宰,本來無常,原本是空,我是體悟這個道理的,所以毒蛇怎麼可以咬空呢?」
  
  優波先那靜靜的回答,舍利弗非常佩服。
  
  「你說得很對,你已經能到達解脫肉體痛苦的程度,你以你的慧命支持著臉色不變。」舍利弗讚歎著。
  
  舍利弗通知附近修道的比丘和比丘尼,把優波先那從岩窟中扶出來,毒才次第的在優波先那身上巡迴,優波先那若無其事的進入涅槃,見到這樣解脫的人,大家都很讚歎!舍利弗說道:
  
  「修道調心,進入涅槃,對於肉體的死亡,像毀去毒缽,像是重病得癒。有求的必定有報,有願的必定有成,臨死不變,是以智慧的眼觀看世相,出離火宅,實在是無限之美!」
  
  舍利弗讚歎優波先那的話,就是佛教對死的看法,死,在佛教有修行的人看來,是等於零一樣。
 
10舍利弗 - 寬大的胸懷
 
  舍利弗的年齡,隨著無常的世相日漸增加,他已是將近八十歲的高齡,這一年在祇園精舍結夏安居以後,為著弘法度生,他不以為年老,不辭辛勞的請求佛陀准許他出外雲遊教化,佛陀當即允許,並褒獎舍利弗為教為人的精神。
  
  舍利弗走出精舍不久,有一個比丘到佛陀的座前說道:
  
  「佛陀!舍利弗這次到外面雲遊,並不是為了佛法的宣揚。他是因為侮辱我,對我感到抱歉,不好意思見我,所以才出外旅行去的。」
  
  佛陀最不喜歡人在背後毀謗他人,一聽之下,立即著人去把舍利弗追回,佛陀在大眾之前,很嚴肅的問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你去後的不久,有一個比丘來說你侮辱了他,真有這樣的事嗎?」
  
  舍利弗溫和,恭敬的答道:
  
  「佛陀!自從我歸投到佛陀的座下以來,現在已經是將近八十歲的年齡,在我的記憶裏,沒有殺害過生命,沒有妄說過話,除了為真理的宣揚,從沒有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論短較長。今天是結夏安居的最後的一天,三個月來,我日日懺悔,不失正念,我的心像碧波似的澄清,我沒有不平之氣,我哪裏會輕視他人呢?
  
  「佛陀!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的,無論什麼不淨的東西加之於他,他都不會拒絕。糞便、膿血、痰唾,他都甘受如飴。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好像大地似的願意忍辱而不願違逆人意。
  
  「佛陀!清清的水流,不管好的東西,或是壞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把它洗淨,我沒有憎愛之念,我今日的心好比水流一樣。
  
  「佛陀!掃帚是用來掃除塵埃,當掃除的時候,是不會選擇好惡,我今日的心,實在沒有生起好惡的分別。
  
  「佛陀!住於正念的我,決不會輕賤其他的比丘,我對佛陀這麼說,是知道自己的事,那個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過失,我願向那位比丘懺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譴責。」
  
  將近八十歲的舍利弗,對佛陀不亢不卑的作如實的稟告。聽話的大眾沒有一個不被感動。
  
  佛陀對那位毀謗舍利弗的比丘說道:
  
  「你毀謗長老的過失,現在不能不懺悔,因為你有意使僧團生起紛爭,沒有為僧團的和合設想。假使不誠實的悔過,你的苦報無窮!」
  
  那位毀謗舍利弗的比丘,立刻跪在佛陀的座前,對佛陀懇求道:
  
  「佛陀!舍利弗尊者是了不起的人,我對智慧能力強的人,不知擁護學習,總是嫉妒,請求佛陀慈悲憐愍,給我懺悔新生的機會!」
  
  佛陀莊嚴慈和的告訴他說:
  
  「你去向舍利弗懺悔!」
  
  那個比丘俯伏低頭跪在舍利弗的面前,舍利弗用手撫摸著那個比丘的頭,慈祥的說道:
  
  「比丘!懺悔在佛陀的教法中,其效有無窮之大。做人誰能無過呢?知過能改,就是很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懺悔,以後切莫再犯。」
  
  舍利弗的態度,舍利弗的說話,聽的人都很感動。
  
  舍利弗有寬廣的胸懷,平坦的心境,他就是這麼一位不計較冤家仇敵的人!
 
11舍利弗 - 進入金剛定
 
  佛陀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說法的時候,舍利弗在耆闍崛山入金剛三昧。
  
  這時山中有一善一惡兩鬼王鎮守,一名優婆迦羅,一名伽羅,他們遠遠的見到舍利弗結跏趺坐,伽羅惡鬼對優婆迦羅善鬼說道:
  
  「優婆伽羅鬼王!我今能以拳擊殺此沙門的頭!」
  
  「你快不要這麼說,這一位沙門是佛陀的弟子,聰明智慧,最為第一。而且他有神德威力,你如果對他生起害意,將來永久沉淪,受苦無量。」優婆迦羅善鬼回答。
  
  「你畏懼沙門嗎?沙門是世間上最好欺負的人。你注意看我一拳擊去,這個沙門的頭,立刻就會粉碎!」
  
  「如你所說,我實畏懼沙門,沙門雖是忍辱可欺,但沙門的德力無窮,你如果打這位沙門,他雖受苦一時,但我們卻永久不安。」
  
  善鬼說後,惡鬼不聽,即以拳擊打舍利弗的頭,善鬼不忍觀看,就隱身他去。說時遲,那時快,惡鬼擊拳打來,舍利弗微微覺得像頭上落下一片樹葉,睜開眼來,只見那個惡鬼七孔流血,墮入地獄之中。
  
  舍利弗從金剛三昧的正定起來,整一整衣服,到伽蘭陀竹園拜見佛陀,佛陀問道:
  
  「舍利弗!你現在身體有恙嗎?」
  
  「佛陀!我從來沒有害過病,現在頭好像有點痛。」
  
  「舍利弗!今天幸好你入在金剛三昧之中,所以伽羅鬼打你的頭而不能傷你,否則,伽羅鬼以拳擊須彌山,都能令其分成二分,金剛三昧之力如此之大,你們諸比丘好好修持!」
  
  舍利弗常遊在空三昧和金剛三昧中,外境的災難決不能害他分毫。
 
12舍利弗 - 請求先涅槃
 
  佛陀在毘舍離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說法後,告訴大家一個驚人的消息,就是佛陀說三個月後,自己要進入涅槃。
  
  大家的悲哀,無法言說,舍利弗是怎樣也不忍見佛陀涅槃的。他在禪定中想:「過去諸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在佛陀以前進入涅槃,我是佛陀的上首弟子,也應先佛陀進入涅槃。」
  
  舍利弗這麼想後,即刻從禪定而起,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來說道:
  
  「佛陀!我現在想要進入涅槃,請求佛陀允許。」
  
  佛陀注視舍利弗,好久,才說道:
  
  「你為什麼要這麼快進入涅槃?」
  
  「佛陀!您說最近的不久,您要進入涅槃,佛陀給我法情宏恩,如何我也不忍見佛陀涅槃。而且,佛陀說過,過去諸佛的上首弟子,必先於佛陀之前涅槃,我想,現在正是我進入涅槃的時候了,務要懇求佛陀慈悲允許。」舍利弗說後,像是很傷感的樣子,但不失他沈穩的風度。
  
  佛陀又再問道:
  
  「舍利弗!你要在什麼地方涅槃呢?」
  
  「我的故鄉迦羅臂拏迦村,我百歲的母親還健在,我想見她一面,然後就在生養我的房中進入涅槃。」
  
  「我也不阻止你,你可以依你的意思去做,不過,你是我弟子中上首的弟子,等一會兒你走的時候,給大家留下一些教示。」
  
  佛陀命令阿難集合比丘大眾,大家聽說這是舍利弗涅槃的告辭,都很快的集來,舍利弗先對佛陀告別道:
  
  「佛陀!我從無量的過去生中,就希望能生在值遇佛陀的時代,我終於滿足了這個願望,我沒有比逢到佛陀再歡喜的事。四十多年來,承受佛陀慈悲的教導,使愚癡的我得開慧眼,覺悟真理,獲證聖果。天下的言詞,形容不出我心中的歡喜與感激。現在,我離開人世的時間近了,我馬上就要捨棄世間的束縛,可以進入自由自在的涅槃境界,我像負了很遠的重荷,現在就要放下來的人。我真為自己慶幸,我承受佛陀的甘露法水,已經能解脫五蘊的束縛,再不受諸有的苦惱。這是和佛陀最後的告別,佛陀!請接受我的頂禮。」
  
  舍利弗五體投地拜下去,空氣非常沈默、嚴肅。
  
  佛陀點點頭,向舍利弗道:
  
  「舍利弗!我所講的你都已經了解,我今為你授記,將來你當成佛,名號華光如來,再降世人間,教化眾生,完成最高的佛果。」
  
  佛陀說後,又叫大家送舍利弗一程,舍利弗站起來,向外走去,直等到看不見佛陀的時候,才轉身而去。
  
  諸比丘都捧著香花送舍利弗,這是寂靜、莊嚴的行列,大多數的比丘都流著眼淚。
 
13舍利弗 - 最後的贈言
 
  諸比丘跟隨在舍利弗的身後走了不遠,舍利弗停下來對大家說道:
  
  「請大家在這裏停止,不要再送!只要沙彌均頭跟我去就好,你們各位請回,自己修行要緊,希望你們能努力精進脫離憂悲苦惱的地方,進入自由解脫的世界。
  
  「佛陀出現在這個世界,好像優曇波羅花的開放,要幾千萬年才能遇到一次。人生是難得的,正確純潔的信心更難養成,我們這一生能夠出家,能夠親聞佛陀說法,更是百千萬億生中稀有的事,希望大眾更加精進。諸行無常,要戰勝這個無常的苦,到達無我涅槃境地,那才是我們真正永遠的歸宿,那才是一個寂靜安寧的世界!」
  
  舍利弗說法的時候,大家想到這是舍利弗最後生離死別的遺言,想壓制悲哀也不能夠,大家都嗚咽流淚的問舍利弗道:
  
  「尊者!您是佛陀的上座弟子,是我們比丘中的長老,以後還要您領導我們從事佛法宣揚的工作,您為什麼要這麼早進入涅槃呢?」
  
  舍利弗明白大家的心,仍然很平靜的說道:
  
  「你們不要這麼傷心,這個世界是無常的,佛陀不是常對我們說嗎?須彌有壞的時候,大海也有乾涸的一天,如同芥子那麼微細的關於我舍利弗色身的死亡,這是當然的,這就是世間的實相。
  
  「最後我仍然要叮囑大家的,就是要一心修道,脫離苦海,走向極樂清涼的世界。佛陀過去曾對我說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那裏是一個解脫、安樂的地方。你們要念佛、念法、念僧,所求的必定如你們的願望。
  
  「我更盼望你們對於佛陀的教法要廣為宣揚,不要為自己的名利生活打算,不想福利人群就不要出家。
  
  至於說到未來的佛教,世世代代,只要有眾生想滅苦求樂,他就會來延續佛陀的慧命!」
  
  舍利弗說的話,大家都非常感動。每個人都知道這次和舍利弗分別,以後就永遠不能相逢。舍利弗雖然吩咐大家回去,但大家還是跟在他的身後,他並不喜歡他們有這樣依戀不捨的態度,又再斷然拒絕他們的送別。最後大家只得站立在路上,直到看不到舍利弗的背影,仍然不想回去。他們想到以後再也見不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眼淚不覺就涔涔的流個不停。他們雖然是已經覺悟,但人情和法情是不變的。
 
14舍利弗 - 回家
 
  離開佛陀和僧團以後的舍利弗,帶著沙彌均頭,行走在路上,起伏的思潮,無限感慨。雖然是這樣,但舍利弗的心中一點也不亂,他的心反而清明起來,像是站在雪山的峰頂,全宇宙都浮現在他的心中。
  
  舍利弗將要到達故鄉迦羅臂拏村莊的時候,夕陽西下,天邊一片紅霞,舍利弗坐在路旁休息,忽然,他的姪兒優婆離婆多走來行禮,舍利弗向他問道:
  
  「祖母在家嗎?」
  
  「祖母沒有出去。」
  
  「你告訴她說我回來了。」
  
  「是!」
  
  「告訴祖母,請她把生養我的房間派人打掃清潔,我休息一下就來。」
  
  舍利弗回來做什麼,他的姪兒是毫無所知,他只連連答是,便趕快奔回告訴祖母,說伯父回來的消息。
  
  舍利弗的母親,聽到很久沒有回來的兒子回來,非常歡喜,舍利弗雖然已經八十歲,但在他已有百歲的母親的心中,仍然是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他的母親很奇怪,為何舍利弗請她把他的房間打掃乾淨,但母子相逢的歡喜,使她興奮得不再考慮個中的原因。
  
  「祖母!您休息,我們來打掃就好。」優婆離婆多說。
  
  「大家來幫忙,細心的打掃清淨才好,你的伯父是很愛清淨的人!」
  
  太陽下山了,舍利弗回到家裏,和家人一一問好,母親歡喜得流淚說道:
  
  「終於回來了!」
  
  舍利弗淒然的向母親笑笑,並把自己回來準備涅槃的意思告訴母親及家人,母親和家人一聽大驚。
  
  「你們不要掛心!」舍利弗說道:「母親!請你們不要把我看成和一般的死亡相同。一般人的死亡要哭,但我進入涅槃應讓歡喜才好。我現在的心很踏實,很安穩。今生能逢到我的老師佛陀,接受他的教導而依著實踐的我,已經從生死的迷海中得救,已經從煩惱中解脫,沒有什麼可恐懼的事,我所以歸來,就是為了進入涅槃。我是佛陀上座的弟子,應該先佛陀而進入涅槃,請你們放心,人間誰沒有死呢?像我不執著而進入涅槃常住之境,實在是很幸福的事!」
  
  舍利弗百餘齡的老母聽了這話很悲傷,但又想到能自由解脫的往生,是很令人歡喜的,她對於自己的將來之死,也希望像舍利弗一樣用歡喜的心情來接受。
  
  舍利弗又把佛陀的法語轉誦一些給他的母親聽,他的母親已懂得他的意思,向舍利弗道:
  
  「你講得很對,我也為你歡喜,不迷進入涅槃,沒有生死之患是無上的幸福。你就安靜一回吧!」
  
  舍利弗的母親雖然是這麼說,但仍然流著眼淚退回自己的房中。
 
15舍利弗 - 涅槃
 
  舍利弗的母親和家人走後,他對沙彌均頭道:
  
  「你到那邊的房間去,我一個人在這裏就好。」
  
  舍利弗回來涅槃的消息傳遍村莊的時候,已是半夜三更,但住在鄰近皈依過佛陀的人都聚集而來,甚至王舍城中阿闍世王聞訊,也帶領很多大臣趕到,大家都要見尊者最後一面,向他問好,並聽他最後的說法。
  
  均頭引大家坐在一個地方等候,告訴他們等尊者休息一會再見。
  
  更深夜靜,舍利弗的靜室中亮著一盞燈光,除此,一點聲音也沒有。
  
  東方發出晨曦,黎明漸漸到來,舍利弗喊均頭的名字,問道:
  
  「有些什麼人來了嗎?」
  
  「是的!聽到尊者要入涅槃而來求見的人很多,阿闍世王也來了。」均頭回答。
  
  「他們很希望能見到尊者。」
  
  「那麼,你去把他們請來。」
  
  均頭出來告訴大家,說尊者願和他們相見,他們以為已見不到舍利弗尊者的生容,聽到這個消息都很興奮。大家靜靜的放低聲音,不敢咳嗽,集合到舍利弗的臥室中來,擠不進來的只好站立在門外。
  
  這是神聖的相逢,舍利弗對大家說道:
  
  「你們來得很好,我也想和你們見一面。四十多年來,我接受老師救世主佛陀的教示,到各地弘法,或在他的座下修學,我對恩師從來沒有生過一念的不快,或是一念的不滿,我是越來越感激恩師佛陀。我在這個世上,對有如大海深廣的恩師的教示,還有深深不解的地方,今天想起來對恩師實在無限的抱歉。不過,以我被人稱譽的那一點智慧,我能了解到佛陀的慈悲,我遵照佛陀的教示而行,努力精進,我也獲得正覺。
  
  「我對你們說,就是希望你們知道,值遇佛陀住世是千生難逢,萬劫難遇,你們要好好照佛陀的道理修學,法海中的寶貝雖多,不探求也不能得。
  
  「我沒有什麼可執著的,今日向你們告別,就要進入寂靜的涅槃世界了,我願跟隨佛陀之後,永遠不生不死的長住在宇宙間。」
  
  聽到舍利弗說法的人,看他那安靜的樣子,誰能相信這就是將要入滅的人呢?
  
  阿闍世王等非常恭敬佩服,又非常傷感。舍利弗安住禪定,右脅而臥,進入涅槃。
 
16舍利弗 - 精神永在人間
 
  舍利弗涅槃以後的七日,均頭沙彌把他的遺骨荼毘,然後請回到佛陀說法的地方,把一切經過告訴阿難,阿難流著淚,帶著均頭,詳細的報告佛陀,佛陀默默的聽。
  
  均頭報告完畢,佛陀見阿難很悲傷,便問道:
  
  「阿難!你為什麼悲哀掛念?難道舍利弗涅槃不可貴嗎?難道他接受我的教法,把我的真理帶走,沒有留下來嗎?」
  
  阿難恭敬合掌回答道:
  
  「不是!佛陀!我不是這樣的悲哀掛念,尊者舍利弗,奉持戒儀,智慧很高,善於說法,勇於布施,永遠是那麼熱忱的為教工作,這不但我們知道,眾生都是讚歎稱道的。想到現在尊者舍利弗既然不在,為了正法的流佈,為了千萬年後的教團,受他早於涅槃的影響,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悲哀掛念,我想也是大家的悲哀掛念。」
  
  佛陀知道這個事實,但佛陀靜靜的安慰道:
  
  「關於這點你不要掛念,舍利弗雖然不在,法是不會失的,無常本來是世間的實相,生滅是自然的道理。大樹在砍倒以前,先要砍掉大的樹枝;寶山在崩壞以前,先要崩倒大岩;舍利弗在諸比丘之中先入涅槃,這也是法的自然順序。佛陀不久也要順著法性進入涅槃,你們不要失望,佛陀的教法是不會隨人去的,佛陀將永久活在信仰的人的心中,佛陀會永久照顧到他。你們要皈依法,皈依我所說的真理,不要皈依其他。遠離欲望、煩惱,進入涅槃,往生是第一要緊的事!」
  
  佛陀說了以後,從均頭沙彌的手中,接過舍利弗的靈骨,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這個靈骨,在數日前,就是為眾生說法施教的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廣大無邊,除佛陀以外無人可比,他證悟法性,少欲知足,勇猛精進,常修禪定,為教為人,降伏外道,宣揚正法,他已獲證解脫,無諸苦惱。
  
  「諸比丘!你們看,這就是佛陀親子的遺身!」
  
  佛陀講話時,大家不知不覺的對舍利弗的靈骨恭敬頂禮。
  
  舍利弗尊者雖進入涅槃了,但舍利弗尊者的精神永在!
 
17目犍連(神通第一) - 佛陀最初的侍從
 
  目犍連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寶殿的中央,蓮座上佛陀聖像的旁邊,總是左面站著大迦葉,右面站著阿難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時候,卻不是這樣。
  
  佛陀成道的最初兩年中,舍利弗和目犍連就皈依佛陀,從他們皈依佛陀起,目犍連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則站在佛陀的右面。除去他們到別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離開過佛陀。
  
  舍利弗隨佛陀出家半個月後才盡諸結漏,斷除煩惱,而目犍連只有七天的時間,即盡結漏,現神通力,證得阿羅漢的神通智波羅蜜。
  
  目犍連,身材頎長,方臉大耳,面容表現出堅毅的神情,他很樂觀,很勇敢,常為正義的事打抱不平。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連被推為神通第一,就是因為他在教化中常顯神通,佛陀雖不許弟子顯異惑眾,但對目犍連的神通卻常常稱許。
 
18目犍連 - 因中發願求神通
 
  目犍連為什麼會有神通?關於這點,是他過去生中有著一段微妙的因緣。
  
  目犍連過去生中本是一個以捕魚為業的漁夫,常在海邊捕捉魚蝦出賣,以這樣的方法來求財生活,日復一日,終於天良發現,覺得這種求財的方法是大苦業。他覺得一個人今生應作來生的功德,由於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決意改業為生。沒有多久,他見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進止安然的行為,威儀庠序的風度,他見到以後,很是恭敬。因此就把這位辟支佛請到家中供養膳餚。可是這位辟支佛雖然外現威儀,遺憾的是不善於說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他的法門。食後就躍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上下自如。他一見,生大歡喜,發願來生,要求得神通。
  
  有志者事竟成,目犍連尊者就因為這樣的因緣,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
 
19目犍連 - 寶橋渡佛陀
 
  目犍連的神通,耳朵聽聲音,不論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受物體的阻礙,都能看到;無論多遠的路程,剎那間即至;他更常常顯些神通變異,助佛宣揚。
  
  有一次,舍衛城全城的人民,聯合公宴供養九十六種出家的宗教徒,並請波斯匿王和太子群臣作陪,宴席設在阿耆河對岸的大廣場上,目犍連是第一個先到的上賓。
  
  過了一會,眾多的外道,都紛紛前來受供,他們大家都想先到以便取得第一席位,但因河水忽然暴漲,無法過去。正在這時,目犍連從遠遠的地方,望見佛陀帶領諸弟子威儀安詳的走來,他即刻在河水的上面,化作一座寶橋,用香花綢緞,種種七寶嚴飾,等候佛陀從上面走過。
  
  當佛陀的聖駕還沒有光臨的時候,那些外道見了這一片汪洋的大水,心中都在想:「今天河水忽然高漲,我們不能渡河受供,等一會佛陀和他的弟子們來,有什麼辦法呢?」他們正在這樣想時,目犍連所化的寶橋展現在河面上,他們一見,非常歡喜,即刻嘈雜的爭相說道:
  
  「沙門來遲來,天意造橋給我們先過,我們作為宴會的上賓,首席的座位應由我們來坐。」
  
  諸外道說後,都爭著從橋上走過,走到橋的中心,忽然嘩啦一聲,橋樑折斷,大家都墮入水中,一片哀呼求救之聲,震動了原野。
  
  佛陀到達時,寶橋仍然恢復如常,佛陀和諸比丘走在橋上,見到橋下諸外道隨波逐流的在水中掙扎,大生慈悲,即刻運用神通之力,把外道一個個的從水中救起,叫外道跟隨身邊,然後才次第安詳的走過,寶橋隨後即隱沒。
  
  當佛陀和諸弟子在受供時,諸外道因衣服潮濕,每個人都向著太陽而蹲,希望快點把衣服曬乾。
  
  這一次舍衛城聯合供養的公宴,使諸外道都覺得自己微弱的燈光,實不足與那如日月之光的佛陀和其弟子相比。
 
20目犍連 - 定中問佛陀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目犍連和舍利弗奉佛陀的慈命,到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領導諸比丘並向社會施行教化,他二人共住在一間禪房中。
  
  夜是靜靜的,大地沒有一點聲響,禪房中有一盞燈光,與明月的光輝相映。
  
  初夜過去了,中夜也過去了,到了後夜的時候,舍利弗打破了沈靜的空氣,對目犍連說道:
  
  「尊者目犍連!請原諒我問話的唐突,你今夜是不是又住在寂滅正定中了?」
  
  「你為什麼要這樣問我?」目犍連輕聲的反問。
  
  「尊者目犍連!因為我好久都聽不到你喘息呼吸的聲音,你一動也不動,房中就好像沒有你這個人一樣。」舍利弗解釋著說。
  
  「尊者舍利弗!我今夜因想起一個修行上勤奮精進的問題,特去請示佛陀指導。剛才你覺得我無聲無息,是我在和佛陀共語。」
  
  「尊者目犍連!你說的話叫人真難以了解,佛陀現時住在北方的祇樹給孤獨園,我們則是住在南方的迦蘭陀竹園,兩地的距離,非常遙遠,你怎麼可以和佛陀共語呢?你是用神足通到佛陀的座前去過了嗎?還是佛陀用神足通來過了這裏呢?」
  
  「不,都不是這樣,」目犍連回答道:「我沒有用神足通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也不曾用神足通到我們這裏來。」
  
  「那麼,尊者目犍連!你究竟怎樣能和佛陀共語呢?」
  
  「尊者舍利弗!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佛陀有天眼通和天耳通,像你也早就證得這些神通,所以只要加以運用,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和佛陀共語。」
  
  舍利弗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一向都喜歡帶著謙卑的態度和人共處。
  
  目犍連說後,舍利弗很歡喜,當即讚歎道:
  
  「尊者目犍連!你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我能和你共師共學,實在感到無上的光榮。你好比是巍峨的高山,有人將我這小石子投在你的身旁,和你同座而坐,真是難得的因緣,世間上如果有人和你交遊往來,恭敬供養,一定獲得大的善利。」
  
  目犍連尊者聽後微笑著說道:
  
  「尊者舍利弗!我今得與你大智大德的長老同座而坐,也正如以小石投向大山,獲得很大的安穩,我也是感到榮幸極了。」
  
  舍利弗和目犍連是老同學老道友,他們互相尊敬,互相稱讚,自始至終,道情友愛就過於常人。
 
21目犍連 - 誰是神通第一
 
  說起目犍連的老朋友舍利弗,不但有大智慧,也有大神通,他初到舍衛城監督祇園精舍的工程時,就曾向外道的首領勞度差顯過十八變神通,贏得最後的勝利。所以舍利弗留給舍衛城人民的影響,也是一位有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月之十五日,於阿耨達池邊為諸比丘說戒,座中少了舍利弗,佛陀就對目犍連說道:
  
  「目犍連!你去舍衛城把舍利弗請來,你就說是我的意思。」
  
  目犍連應聲而去,他到了舍利弗座前,即說道:
  
  「尊者舍利弗!佛陀叫我來請你到阿耨達池邊說戒的地方去。」
  
  舍利弗聽後,滿面慈和的答道:
  
  「尊者目犍連!謝謝你把佛陀的聖意傳達給我,我們馬上就去,不過現在我和你來作一場遊戲。」
  
  「什麼遊戲呢?」目犍連懷疑的眼光望著舍利弗。
  
  「尊者目犍連!你是有大神通的長老,這裏有一條衣帶,希望你把它結成閻浮提樹!」
  
  舍利弗說後,即把衣帶放下,目犍連就用手去拿,但不能移動,他就顯用神通,盡力舉起,大地震勳。舍利弗趕緊以帶纏縛須彌山,目犍連很快的把須彌山舉起;舍利弗隨即把衣帶纏縛在佛陀的獅子座上,目犍連再用盡神力,也不能動了,舍利弗笑著對目犍連說道:
  
  「尊者目犍連!我們所學與所證,和萬德萬能的佛陀相比,實有天地的懸殊。我們的神力即使可以搖動須彌,震撼天地,但佛陀的法座是不能搖動分毫的。我對我的神通力發生懷疑,所以才請你試試。現在我們趕快去拜見佛陀,你先走,我隨後就來。」
  
  目犍連很佩服舍利弗的話,他點頭以後即運用神足來到阿耨達池,當他到達時,已經見到舍利弗結跏趺坐的坐在佛陀的身旁,他頂禮佛陀以後,就滿懷疑情的問道:
  
  「佛陀!難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嗎?我從祇園精舍回此,是走在尊者舍利弗之前,怎麼他會先我而至?佛陀常說我神通第一,這尊號我想稱於尊者舍利弗才恰當。」
  
  佛陀慈和的安慰他道:
  
  「目犍連!你有大神通,除佛陀外,不亞於別人,你並沒有退失神通,但你要知道,舍利弗比丘是有大智慧哩!」
  
  佛陀在阿耨達池邊說戒後,帶領諸子回到舍衛城,舍衛城的信眾知道這件事以後,大家都紛紛議論的說舍利弗的神通勝過目犍連。
  
  目犍連耳聞到這些風評以後,沒有一點不平之感。他闊達的胸懷中,很謙卑的覺得舍利弗是應該勝過他的。人家稱讚舍利弗,這一分光榮好像稱讚他一樣。
  
  可是舍利弗的心中很不安,他以為這是委屈了目犍連,他對佛陀稟告道:
  
  「佛陀!尊者目犍連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前次我先到阿耨達池,實因我急於聽佛陀說戒,尊者目犍連雖然運用神力,但他並未想爭取時間,現在大家都紛紛議論,說我的神通勝過尊者目犍連,這是我不敢當的,希望佛陀方便除去眾人不公正的批評。」
  
  佛陀聽舍利弗的稟告以後,慈和的笑笑,點點頭,佛陀知道他二人都非常謙虛友愛。
  
  有一天,佛陀在講完一部經後,就對目犍連說道:
  
  「目犍連!你是我比丘弟子中神通無比的弟子,現在你可以於大眾之中現其神通威力,啟發初學者的信心。」
  
  目犍連就遵佛陀的慈命,即於座起,以一足踏著此地球,另一足則踏上梵天,使大地六次震動,並於空中以梵音說偈,座中有六十比丘因此漏盡意解。
  
  從此,大家又都異口同聲的讚歎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了。
 
22目犍連 - 移山度梵志
 
  在佛陀住世時的印度,不信奉佛法的外道,證得五通的為數也不少。可惜他們不明白究竟的真理,不修智慧慈悲的德行,所以不能了脫生死,仍然沈淪在六道輪迴之中。
  
  對於這些有神通的外道,以牙還牙的作風,佛陀往往都是叫目犍連去度化他們。
  
  有一天,佛陀對目犍連說道:
  
  「目犍連!在印度的邊境,有一個大國,國王及臣民不解佛法,都奉侍梵志外道,很多的梵志,均有神通,能移山住流,分身變化。你可以方便運用威神德力,使其信奉佛法,回邪向正,改往修來。」
  
  目犍連即刻遵照佛陀的意旨,飛騰空中,只見甚多外道,繞山而坐,看那情形,像要用道力移動大山的樣子。
  
  目犍連就在大山的頂上,高懸虛空,大山就絲毫不動。眾外道大驚說道:
  
  「此山已起,是誰使其不動,難道我道之中,有了不淨的人嗎?」
  
  眾外道聽梵志說後,忽見山頂之上目犍連高橫虛空,他們就大聲呼喝道:
  
  「你是何人?敢在這裏放肆!此山阻塞交通,國王命令我等移去此山,為民除患,你為何壓住此山,不讓其移動。」
  
  目犍連笑著說道:
  
  「我明明是懸在虛空之中,誰來壓你的山呢?」
  
  外道梵志,又再發動道力,三次欲令山移,但是高大的山岳,依然如故。
  
  正當諸外道感到無法而驚慌時,目犍連高聲叫道:
  
  「眾梵志留神注意,你看大山去了。」
  
  目犍連說話時,那巍巍高聳的大山,頓時就成為平地。
  
  諸外道梵志都稽首說道:
  
  「大德何方而來?如果不是智慧明達,道德深厚,斷定不能如此,請收我等作你座下的弟子,指示我們迷津。」
  
  目犍連從空中而下,對大家說道:
  
  「你們虔誠悔改的心,我知道不是虛假欺人,不過,我忠實的告訴你們,你們果真欲去暗求明,除惡趨善的話,我有尊師,名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佛陀是天中之天,聖中之聖,俱一切智,萬德萬能,你們都隨我到佛陀的座前皈依,佛陀一定會慈悲的接受。」
  
  諸梵志歡喜踴躍的問道:
  
  「佛陀的教化難道還要超過你嗎?」
  
  目犍連莊嚴的說:
  
  「佛陀如須彌,我等如芥子,芥子不能比須彌;佛陀如大海,我等如河流,河流也不能比大海;佛世難遇,你們皈依佛陀,才能得度!」
  
  諸梵志聞言歡喜,都跟隨目犍連至佛陀的座前皈依受教。
  
  目犍連尊者,就是常常用神通降伏外道,使其投向佛法的懷抱之中,他對於降服外道,是佛陀弟子中最有能力的人。
 
23目犍連 - 降伏弊魔
 
  目犍連尊者雖然能降伏惡魔外道,但惡魔外道也常常找他的麻煩。
  
  有一次目犍連奉佛陀的慈命,單獨在跋伽國佈教的時候,一個叫弊魔的惡鬼,見目犍連在路上散步,他就以神通力進入目犍連的腹中,目犍連覺得一陣腹痛,忽然腹部有一塊像碗大的東西隆起來,並且像雷鳴一樣。目犍連隨即停止散步,回到室中靜坐思維,知道是弊魔向他挑戰,他就說道:
  
  「弊魔!趕快出來,不要侵犯佛陀的弟子。佛陀和佛陀的弟子,你是不能擾害的。除非業力未完的弟子,否則,你是永遠無可奈何!」
  
  弊魔心中想道:「奇怪!我是什麼樣子,佛陀都不知道,目犍連雖有神通,怎麼會知道呢?」
  
  目犍連又再說道:
  
  「弊魔!你不要感到奇怪,你這時心中想著佛陀都不知道你是什麼樣子,目犍連雖有神通怎麼會知道呢!」
  
  弊魔一聽大驚,趕快化作唾沫出來,從此再也不敢向目犍連挑戰了!
  
  目犍連的神通,永遠使佛法的信者敬仰,使外魔畏懼!
 
24目犍連 - 美色敵不過神通
 
  有神通力的目犍連尊者,非但不會給有魔力的弊魔所害,就是美色也動搖不了他的道心。
  
  有一次,目犍連在托缽歸來的途中,經過一座園林,園林中有一位中年的女子在等著他。這個女子,雖然已有三十多歲,但年齡掩飾不了她的美麗。她嬌媚的眼珠,輕盈的體態,很能吸引一般男子的心。
  
  她見到目犍連走近她身旁的時候,就站起來微笑著向目犍連說道:
  
  「尊者!你忙著到哪裏去?你有時間和我談談嗎?」
  
  目犍連停下腳步,注意一看,這不但看清楚了她的面貌,而且也看透了她的心,她的心中有什麼企圖,目犍連完全知道。
  
  目犍連尊者不動聲色,但很威嚴的說道:
  
  「可憐的女子!妳的身體已經污穢不堪,現在拿了很少的金錢,又昧著良心,聽信外道的指使,想在我的面前有非法的企圖!」
  
  女子一聽大驚,囁嚅著說道:
  
  「尊者!你……你怎麼說這樣的話?」
  
  目犍連像不動的高山,莊嚴的教訓道:
  
  「妳不要隱藏你的罪惡,你的來意是什麼,我一見到妳就知道。你迷於虛幻的美色,美色又助長你造罪的機會,好比老象沈溺於污泥,越陷越深!」
  
  「尊者!你既然知道我的來意,我也曉得瞞不過你。我早聽說你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我不信你的神通不會被美色打敗。現在,我已知道我是一個罪業深重的人,我也想向善,無奈世間上的一切,叫人太灰心。我想我是一個不能得到救度的人,我有不堪的過去,我將來一定會被可怕的因果所纏。」女子的感情終是脆弱的,她說到最後幾句,眼淚都流下來。
  
  目犍連尊者又安慰她道:
  
  「妳不要難過,更不要灰心失望,不管過去的罪業如何深重,只要肯懺悔前愆,是沒有不可救的,衣服骯髒的時候可以用水洗,身體污穢的時候,也可以用水洗,心裏不清淨時,可以用佛陀的教法來洗。再污濁的百川,只要能流到大海裏去,大海中的水總會洗清百川所流入的那些水。我的老師救世主大聖佛陀的教示,能夠洗淨污穢的人心,能夠懺悔往昔的罪業。」
  
  目犍連的話,使她非常歡喜,她的眼中充滿了希望的光彩。她對目犍連說道:
  
  「尊者!佛陀的教示真是這麼慈悲偉大嗎?我的過去實在是太罪惡了,我的遭遇都是不幸的,我說出來,尊者一定要掩耳避面。」
  
  「沒有關係的,你說出來給我聽聽也好。你叫什麼名字?」
  
  「尊者!我的名字叫蓮花色,是德叉尸羅城中長者的女兒,我十六歲的時候,父母為我招贅夫婦。不久,父親不幸去世,失去父親的寡母,就和我的丈夫私通,我知道時,真是肝腸寸斷。我那時已和我的丈夫生養一個女兒,我一氣之下,就拋下了女兒出走。離家後,我又重新改嫁一個丈夫。有一次我改嫁的丈夫出外經商,他從德叉尸羅城回來時,瞞著我以數千黃金購買一個小妾。他起初守著秘密,不讓我知道,把那個小妾藏在朋友的家中,後來我知道時,哭鬧著要看看那位姑娘長得究竟是怎樣的人,她為什麼要奪去我丈夫的愛情。可是,尊者!我不看則已,一看差點兒使我悶絕倒地,原來那個小姑娘就是我和前夫所生養的女兒。」
  
  蓮華色說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泣不成聲。目犍連很同情的安慰她道:
  
  「蓮華色!你不要這麼傷心,明白過去現在未來的人,知道這些因果輪迴的事相,實在說,人生就是罪惡的淵藪。你後來呢?」
  
  「我後來怎麼能忍受這樣的打擊呢?想到當初,我的母親奪去了我的丈夫,現在,我的女兒又和我合爭著一個丈夫。我還有什麼面目見人呢?從此我又離家出走了。我厭惡世間,厭惡人類,我做了賣笑的淫女,我要玩弄世間,玩弄人類,我就這樣打發著我罪惡的生活。
  
  「尊者!只要有錢,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用說,尊者已經知道我為什麼要來此向你的戒行挑戰,幸而尊者有大神通力,但我該如何向尊者懺悔才好?」
  
  目犍連聽完了蓮花色坦白的敘述以後,一點也沒有輕視她的念頭,反而此刻看到蓮華色的心很真、很善、很美。他用慈和的口氣,走向蓮華色說道:
  
  「蓮華色!你的身世的確是一段可怕的因緣,但能依著佛陀的教示而行,這樣的因緣會有結束的時候。你現在就跟我去見佛陀吧!」
  
  蓮華色很歡喜,她所以能夠得救,能夠因禍得福,都因為目犍連尊者有大神通,有度生的善巧與方便。
 
25目犍連 - 試聽佛音遠近
 
  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僧團中,是最活躍的人物,別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到;別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他都能到。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的講堂中說法,目犍連坐在禪室中沒有去聽講,但佛陀說法的音聲,在他耳中像雷鳴一樣。他很驚奇在離佛陀很遠的地方還能聽到佛陀的音聲。他為了要試驗佛陀的法音究竟能聽多遠,就運用神足通,來到數十億佛土之外的一個佛國,這一個佛國,正是世自在王如來的國土。
  
  目犍連常常遊行在其他的佛土,他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旅行家,到了什麼地方,他總是看成和在自己的國土,自己的家鄉一樣。
  
  現在,他到了數十億佛土之外的佛國,正見到彼佛國土的世自在王如來也在說法,他很歡喜,就輕手輕腳的向前找了個座位,聽聽世自在王如來的說法。
  
  但不可思議的是,目犍連除了聽著世自在王如來的說法外,娑婆世界上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音聲,仍然在他的耳中響著。
  
  正在這時,世自在王如來的法音停下來了,有一位菩薩向前頂禮世自在王如來後,指著目犍連說道:
  
  「如來!在您說法的時候,不知什麼地方爬來一條大蟲,看他像是怪可憐似的,我們還是把他趕走吧!」
  
  世自在王如來趕快阻止著說道:
  
  「別這麼說!他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哩!」
  
  「他長得怎麼這樣矮小呢?」眾菩薩都這樣的發問。原來,世自在王如來的國土裏,所有的菩薩和眾生,身體都長得比娑婆世界上的人高大數百倍,難怪他們見到目犍連要這樣說了。
  
  世自在王如來解釋道:
  
  「你們不可輕視這位尊者,他有大神通,大威德,他能行化自在,遊諸國土。至於身體矮小,這是各個國土眾生不同的業力所感。」
  
  世自在王如來說後,慈和的對目犍連說道:「尊者!你從他方國土,可於我的弟子菩薩眾中,現其神化,除卻眾人對你的疑惑!」
  
  目犍連即乘佛神力,現種種神通變化,諸菩薩見了都生起恭敬之心。
  
  目犍連變現神通後,還復本位,世自在王如來就問他道:
  
  「尊者!你來到我們的國土,是要試聽釋迦如來說法的音聲的遠近嗎?」
  
  「是的!弟子確實是有如此的用心。」目犍連恭敬頂禮的回答。
  
  「尊者!你不可以這麼想,諸方佛陀的威力,不是凡夫二乘所能完全了知的,諸方佛陀說法的聲音,是遍一切虛空的。眾生諸根攀緣的境界有遠近,以分別心不可以試聽佛陀的音聲。」
  
  世自在王如來開示目犍連的話,目犍連聽了很慚愧,他後來在佛陀的僧團中雖然活躍,但從此再也不敢試探佛德和佛的音聲了。
 
26目犍連 - 眾鬼問業報因緣
 
  目犍連尊者不但常遊諸國,並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獄中觀察眾生受善惡的果報。
  
  有一天,目犍連行腳在恒河的岸邊,時光像河水一樣,不停的在向前奔流,是暮色蒼茫的黃昏,目犍連想到夜晚行化不便,他就靜坐在恒河的岸邊。
  
  晚風輕輕的吹動,天空閃著點點的繁星。
  
  不一會,恒河的邊上聚集來很多的餓鬼,想取水來解除饑渴,但另有一個兇惡的守水鬼,手執鐵杖前來驅馳,眾鬼因此不敢走近水邊。目犍連端身正坐,見諸餓鬼受罪不同,就把他們叫來,眾鬼也向他一一請問其罪業因緣。
  
  第一個鬼問道:
  
  「尊者!我們先世為人,現在墮入餓鬼道中的餓鬼之身,常患饑渴,聽說恒河水味清涼,但來取食的時候,水又沸熱,只要飲上一口,五臟六腑都會焦爛,而且有守水鬼,以鐵杖追打驅逐,請問尊者,我們是何罪業,才受如此苦報?」
  
  目犍連以神通定力觀察三世因果,即刻告訴餓鬼說道:
  
  「你先世所作的職業,是算命之人,在相人吉凶時,虛言多於實語,毀譽隨心而談,自稱明白,實是欺誑,為了求得利養,不惜迷惑眾生,所以才有如此業報。」
  
  第二個鬼問道:
  
  「尊者!我常常被一些兇猛的大狗,噉食我的身體,肉吃盡時,風吹骨頭,又再復生。不知是何因緣,使我受如此苦報?」
  
  「因為你先世殺害雞鴨豬羊,祭神拜天,所以受此報應。」
  
  「尊者!」第三個鬼問道:「我的腹大如甕,而咽喉卻細如針,見到珍餚美味的飲食,不能進食,不知是什麼因緣,受此苦報?」
  
  「你先世為官作宰,自恃豪強,恣情縱樂,輕欺他人,別人的血汗所得,你是恃強占有,故今受此苦報。」
  
  第四個鬼又向前問道:
  
  「尊者!我的身上長滿口舌,而血液常從身下湧上,使頭如斗大。血管每要破裂,命如遊絲,不知是何因緣,受此苦報?」
  
  「你先世喜歡談論是非,說人長短,出言吐語,不想利樂眾生,所有語言,都是增人苦惱,故今方受此報。」
  
  許多的餓鬼,都一一問往昔造作罪業,今生受報的因緣,目犍連都一一的回答,目犍連的神通,就是這麼一位天上地下來去自如的人!
 
27目犍連 - 盂蘭盆會的由來
 
  目犍連尊者用天眼通,能夠知道眾鬼的罪業報應因緣,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親,他運用神通力見到自己的亡母也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縫似的細小,皮骨連結在一起,目犍連見狀,孝心油然而生,不禁傷感萬分,他即刻用缽盛裝了飯菜,藉神通力量往饗老母,但是他母親取飯尚未入口,飯食在手中即化為火炭,不能飲食,目犍連悲號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眾鬼的因緣業報,但不知道母親究竟以什麼罪業因緣受著如此苦楚。他帶著沉重的心情,趕快前去請示佛陀,目犍連尊者稟告道:
  
  「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見到我此生的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緣?弟子的神通,能夠觀察眾鬼的罪業因緣,何以對生身之母,竟不知情?墾求佛陀慈悲開導!」
  
  佛陀面上流露出憐愍的慈光,回答道:
  
  「目犍連!你的母親因為在生之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貪瞋邪惡,戲弄眾生,所以受此苦報。你因母子情深,神通為親情所掩,所以不知母親罪業!」
  
  「佛陀!有什麼妙法能使弟子的母親脫離餓鬼的苦楚呢?」目犍連向佛陀哀求。
  
  「目犍連!你母親的罪根深結,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但天地神祇對毀謗三寶而墮落的人也無可奈何。你現在唯有仗十方僧眾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親離餓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眾的解居自恣日,於此日,做子女的人,應當為七世父母以及現在父母於危難之中者,設百味珍餚飯食,新鮮果品,盡世甘美,放置盆中,供養十方大德僧眾。因為七月十五日的僧自恣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水邊禪定,或得四阿羅漢果,或在樹下經行,或是六通自在教化。甚至更有十方菩薩大人權現比丘,皆同一心受食,所有聖眾,均具清淨戒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議,如能供養此等自恣僧眾,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定能出離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尚健在者,福樂百年,萬事吉祥順利。這就是真正的超薦拔度的妙法!」
  
  目犍連聽佛陀說後,歡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養聖僧大眾以後,其母即於是日脫離餓鬼之苦。
  
  目犍連知道母親脫離了餓鬼道中,他很感激佛陀。並讚歎三寶功德,奉勸世間應行盂蘭盆之法,供佛及僧,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
  
  奉勸舉行盂蘭盆法會,這本是受益的目犍連利人的苦心,但現在每逢七月十五日,盂蘭盆訛為拜神祭鬼之日,真是辜負佛陀及目犍連的慈悲了。
  
  目犍連尊者不但神通第一,大慈大悲更是聞名!
 
28目犍連 - 講說七佛通偈
 
  目犍連尊者的神通,可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有一次佛陀的弟子們要求佛陀講說釋迦族往昔的本生因緣,佛陀想到這個問題,講到好的地方難免像是自我宣傳,佛陀考慮以後,就叫目犍連代為宣說。
  
  目犍連運用宿命通,觀察久遠劫來的事跡,歷歷如繪。他把釋迦族的歷史,很詳細的敘述出來,大家聽後都感到佛陀降誕於釋迦族中成就正覺,不是沒有因緣。
  
  目犍連尊者,就是常常為佛陀代座說法的人。
  
  又有一次,比丘們像開座談會似的集合在一起,大家都報告對修學佛陀教法的心得,目犍連尊者說出七佛通偈,偈云: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什是是諸佛的教示?從目犍連尊者簡單的偈語中,使初學者很明白的知道佛教的義理,這首偈語,和尊者目犍連一樣,大家都把他時時記在心中。
 
29目犍連 - 神通敵不過業力
 
  目犍連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為凡事運用神通是沒有不成的。
  
  神通的運用,確是便於接引眾生,可是神通不能違背因果法則,不能勝過業報,不能解脫生死煩惱,也是事實。
  
  有一次,佛陀的祖國迦毘羅衛城,遭到憍薩彌羅國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曾為愛國的熱忱所動,想為祖國出力幫忙,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攔琉璃王的大軍,但琉璃王逢到佛陀,雖然每次回軍,但報仇和侵略的恨心紿終沒有息滅,佛陀知道因果業報的道理,應該要把它完結,佛陀盡了愛國的心後,就只有由他去。
  
  可是,目犍連尊者的神通還不能了解到無盡的業報,他得悉琉璃王大軍包圍了迦毘羅衛城的消息以後,很激動的對佛陀稟告道:
  
  「佛陀!迦毘羅衛城受到琉璃王的侵略,我們為了營救全城的人民,應該要出力幫忙。」
  
  佛陀注視了目犍連一會,就用慈和的口吻回答道:
  
  「目犍連!釋迦族中受宿世的罪業之報,這是共業所感,你不能為他們代受!他們不懺悔罪業,一味驕橫,不改往修來,腐蝕了的房屋,終要倒下來的!」
  
  目犍連尊者聽了佛陀的話後,他雖然知道這是事實,但他又想到他的神通,他要以神通來營救城中的人民。
  
  琉璃王用百萬大軍圍困迦毘羅衛城,水洩不通,什麼人都無法通行。唯有目犍連能用神通騰空飛入城中。
  
  目犍連進入城內,在釋迦族中找了五百位優秀的人,他升空用缽把他們攝裝起來,再由空中飛出。
  
  出城後,到了平安地帶,目犍連打開手中捧著的缽,想放出五百位的釋迦族,哪知不看則已,一看之下,目犍連大驚起來,原來缽中藏著的五百人都化為血水了!
  
  目犍連尊者到這時候,才完全覺悟到佛陀所說的因果法則不可違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敵不過業力。
 
30目犍連 - 殉教第一人
 
  目犍連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幫助佛法的宣揚,其功甚偉。但佛陀早就說過,神通不是究竟的法門,長眉羅漢,本是優填王的大臣,名叫賓頭羅波羅墮,跟隨佛陀出家後,得到神通,曾在白衣前炫耀,佛陀很不客氣的呵斥過他一次,並且命令他和僧團隔開,獨自到西瞿耶尼州去教化。唯有目犍連的神通,佛陀非但沒有斥責,而且常常加以讚揚。
  
  佛陀不是偏心,佛陀知道一個事實,以目犍連的神通助其宣化固好,但目犍連運用神通的結果,不能勝過業報,個人所造作的業力要了,就是有神通,也不會不死。佛陀就想以這個事實可以教誡後人。
  
  目犍連年齡雖然漸漸的接近老的邊緣,但像行雲流水的佈教生活,他是越來越有精神。他不知道正因為他對佛陀的教法熱心宣揚,才更遭到嫉妒。外道對於佛陀沒有辦法,但他們等待機會要暗殺目犍連。
  
  目犍連荷擔弘法利生的責任,有一次在宣揚真理的途中,經過伊私闍梨山下,被當時的裸形外道看到,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想要擊殺目犍連,亂石像雨點一般的落下,目犍連無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醬,但裸形外道兩三天內不敢走近目犍連亡身的地方,他們懼怕著他的神通力。可是目犍連為了傳播佛法的菩提種子,遭遇外道的迫害,為了給後世做個為法犧牲的榜樣,他的肉身真的與世長辭了。目犍連的鮮血不是白流的,為了弘法利生,多少先賢聖哲,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踏著目犍連尊者的足跡,獻出了生命,獻出了一切,真理之光,能不滅於世間,這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目犍連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傳到阿闍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兇手,數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進火坑!
  
  外道被阿闍世王的處死,消除不了比丘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悲哀,大家唉聲嘆氣,他們都感到世間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連那麼大的神通威力,為什麼不能避免外道的襲擊!
  
  比丘們心有不甘,大家集合起來請問佛陀,他們問道:「佛陀!目犍連尊者和舍利弗尊者,同是佛陀上座的弟子,他是一位那麼了不起的人,佛陀到天宮為母說法,他曾受我們請求,到天宮去探望佛陀;他的母親因毀謗三寶墮入地獄受苦,他曾到地獄救母。他是這麼一位轟轟烈烈有大神通的尊者,為什麼不用神通和外道對抗呢?至少,他為什麼不躲避外道的暗算呢?」
  
  佛陀是體證到宇宙的真理,世間上所要發生的一切,佛陀大智覺海中早有所知,佛陀沒有像諸比丘那麼激動,佛陀很安詳的告訴大家道:「目犍連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對抗,而是因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羅衛國時,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目犍連過去生中,以捕魚為業,不知有多少生命為他冤屈而死。你們不要難過,目犍連雖然辭世了,但真理是不會滅的!」
  
  「不過,佛陀!」放不下的比丘們說:「我們終覺得目犍連尊者被害的遭遇太悽慘了!」
  
  「諸比丘!你們不要這麼想,生死的問題,在覺悟者之前是不成問題的。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驚慌懼怕的,要緊的是對於死時有無把握。只有目犍連尊者,亡身的時候並不迷,而進入涅槃才真正可貴,唯有目犍連尊者為了宣傳佛陀的教法而犧牲,這才是無限之美!」
  
  諸比丘中,仍然還有些放不下的人,他們嘆息搖頭,無限傷感的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們也知道應該要有為教犧牲的精神,但目犍連尊者現在就犧牲了,實在嫌早了些,有許多弘化的事業,都需要他來領導著去做。佛陀!他的這次遭遇,您怎麼不早些告訴他,讓他有個預防?」
  
  從這些比丘對佛陀的問話,就可知道他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激動,也可以知道諸比丘對目犍連的敬仰,佛陀又再用安慰鼓勵的口氣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目犍連殉教的時候,並不是他不知道預防,他有大神通力,他可以保衛自己不死,但這不是究竟的辦法,修行人不可違背因果法則,目犍連在因中補魚,殺生的業要了結。而且,目犍連早就發願要把他的生命獻給真理,現在滿了他的願望,他很歡喜入滅,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連犧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更加發揚廣大,諸比丘!你們應該效法目犍連尊者!」
  
  佛陀開示的法語,比丘和比丘尼們聽了非常感動,一個目犍連的色身死亡,將有無數的目犍連為了宣揚佛陀的真理,為了聖教的流傳,自願而歡喜的踏著殉教者的足跡向前邁進!
  
  我們應該為目犍連尊者的殉教而歡呼!
 
31富樓那(說法第一) - 滿慈子的名號
 
  富樓那

  做大聖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脫生死固然要緊,但宣揚真理,說法度生,也很重要。
  
  一個人能捨去家庭恩愛的束縛,歸投在大覺者佛陀的懷抱,終身從事於宣揚真理的事業,對世間,不失望灰心;對眾生,永遠慈悲熱情,那便是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
  
  能夠勝任宣說佛陀的教法,實在是一件極艱鉅的工作。因為所要宣說的法,不但要契合佛陀的真理,更要契合眾生的根機,富樓那在千萬的弟子中,被公認為說法第一,當然不是沒有緣由的。
  
  要了解富樓那,要先從他的名字說起。
  
  富樓那尊者的名號太多,也太長了,他本來的名字應稱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只是他名號的簡稱。他的名號這麼長,正象徵著尊者說法時,長得沒有窮盡。高山流水,無盡的心懷,無盡的慈意,在中國,尊者的名號就是「滿慈子」的意思。
  
  他的面容,正像他滿慈子的名號一樣,圓圓的臉上,眉目之間,都滿現出慈祥愷悌的長者之風。
 
32富樓那 - 出家後的果位
 
  富樓那有一個美滿的家庭,財產雖不能說是富甲天下,但在全印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富翁,父母很疼愛他,但他覺得世間的恩愛與財寶,終有別離散失的時候,人生第一要緊的是求得永久的真理法財。因此,他割愛辭親,皈依大聖佛陀,發願要從事真理的宣揚。
  
  富樓那尊者,出家後不久,即已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是聲聞乘的弟子中最高的果位,破除煩惱,不受生死,運用神通,可以到處自在行化。
 
33富樓那 - 佛陀為其授記
 
  有一次,佛陀在說法的法會中,講說了很多宿世因緣的事,富樓那聽了後非常感動,即從座位上起來,整理披搭在身上的袈裟,端步走到佛陀座前,以頭面接禮佛足後,就虔誠地瞻視著佛陀的慈顏,他感到對佛陀巍巍的功德,用言語是稱讚不盡,他用雙手撫摸著心胸,他想佛陀一定會明白他的深心本願。
  
  像是以心印心,佛陀了解到富樓那的想法,說道:
  
  「富樓那!你精進修持,不懈不怠,隨時隨地協助我宣揚宇宙人生的真理,能於我的四眾弟子中,開示教化利益眾生,皆大歡喜,你在說法人的中間,最為第一,過無量阿僧祇劫,你當在這個世界成佛,名號叫做法明如來。」
  
  佛陀的授記,讓富樓那生起無限的感激之情,他又莊嚴恭敬的頂禮佛陀,右繞三匝,退回到自己的本位,眼眶中含著感激的淚珠!
  
  富樓那將來會成佛?這引起了比丘們的羨慕與驚奇,富樓那所證的聖果是羅漢,不是菩薩,他怎麼親蒙佛陀為他授記成佛呢?
  
  比丘們的驚疑,早就在佛陀的意料之中,佛陀向大眾宣告說:
  
  「諸比丘!你們見到我剛才為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授記嗎?因為他善於說法,將來一定在此土成佛,佛號法明如來。
  
  「你們也應該稱讚富樓那,我常常稱讚他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他深入佛陀的法海,能饒益一切同修的學道者,除了佛陀,沒有誰再能和他作言論上的辯難。
  
  「你們不要以為尊者富樓那只是助我宣說正法,實在說,他於過去九十億的佛國,都是護持幫助佛陀宣說正法,都得到說法第一的讚美!你們大家要向說法第一的富樓那看齊!」
  
  佛陀為富樓那授記,就是以珍珠、瓔珞的寶冠加在他的頭上,也不能與授記的殊榮相比,因為他從此將走上人天導師的尊位!
 
34富樓那 - 未來的佛國
 
  富樓那將來成佛,他的佛國不知是怎樣的情形,假若有可能,因緣時遇,富樓那成佛後,大家也可以發願到他的佛國中修行。
  
  大悲的佛陀,明白眾人的心意,不厭其詳的告訴大眾道:
  
  「富樓那成佛的佛國,大地沒有山陵溝壑,沒有荊棘沙礫;所有的樓台亭閣,高入雲霄,土地都是金銀眾寶所鋪。
  
  「富樓那成佛後的佛國,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也沒有女人,更談不到淫欲,人們皆是化生,飛行自在,無我也無我所,沒有刀兵,大家各得所宜,各取所需。
  
  「富樓那成佛後的佛國,沒有種族的界限,沒有強弱的分別,沒有怨敵,沒有仇人,更沒有巧取、豪奪、侵占。彼此尊敬,彼此讚揚!
  
  「那不再稱為娑婆世界,那是一個善淨國土,正像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一樣!」
  
  佛陀的教示,完全是真實的話,佛陀從來沒有講過一句虛妄的語言,富樓那以說法來莊嚴他的淨土,這正是給宣化佛陀真理的人,一個最大的鼓勵!
 
35富樓那 - 比丘中的諫言者
 
  富樓那對於弘法佈教最熱心,他不貪求名利,不希望利養,他知道像水中月、空中花似的人間,正是他辦了生脫死、廣度眾生大事的最好的道場。
  
  富樓那最不喜歡有人表面上披搭袈裟,皈依佛陀作弟子,實際上所作所為的全不是為了佛法,而是為了自己。
  
  佛陀的慈悲威德,感動了全印的國王,他們皈依佛陀後,就下令,凡是犯了不赦大罪的人,只要他出家皈依佛陀,進入僧團後就赦免他的罪。雖然佛陀知道這樣將使清淨的僧團,成為龍蛇混雜的場所,但慈悲如同無邊大海能容納眾流的佛陀,不忍見罪不救,佛陀為此還稱讚諸王的仁政。
  
  就這樣,僧團中出現了無惡不作的人,他們藉著佛陀的聖德,貪求名聞,希圖利養,甚至有的還做起販賣如來的勾當。
  
  富樓那見到這些名義上的比丘,常會率直的告誡他們說道:
  
  「諸位!你們不可以做與佛陀教示相違背的事,不可以勸人家布施,而自己卻愛私蓄金錢;告訴人五欲會危害自己的身心,而自己卻歡喜往五欲的漩渦中攢。我們能有救世主佛陀作我們的老師,實在是千生難遇的因緣。凡有所作,皆不可違背佛陀的教制,不可觸犯佛陀規定的戒條。最要緊的,不能令人見了喪失信心。
  
  「你們出家學道,這是佛陀慈悲給你們一個懺悔滅罪的機會,而你們不肯為教爭光,不熱愛僧團,對於弘法利人的佛化運動不熱心,佛陀雖然慈悲的一時攝受大家,但終究對於你們自己的未來,不會有好處。
  
  「佛陀常說,人不怕有過,過而能改,才是大丈夫。在佛教的僧團裏,做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無多大關係,但最不好的就是做一個自私自利,不顧佛教,不顧大眾而好活動的人。
  
  「我和你們共師共學,我有話說話,就是你們打我罵我都沒關係,只要佛法能夠興隆,眾生能夠得度。希望大家從今以後,真正的發心修學佛法,依教奉行。」
  
  富樓那的忠告,讓一些心性不端的比丘都很感動,富樓那與人相處,並不喜歡吹毛求疵,找人麻煩,但他的確是把個人的光榮、個人的利益完全拋棄,為教的光榮、教的利益而努力的人!
  
  佛陀知道富樓那的為人,常常稱讚他是同學比丘中的開導者、諫言者。
 
36富樓那 - 要將佛法遍人間
 
  富樓那做事很沈著,很穩重,僧團中的人和事,他都是經過再三的考慮才肯表示意見。唯對於弘法佈教,則永遠是那麼熱情,只要有機會播撒菩提種子,從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永遠是那麼精進向前。
  
  佛陀的弟子中,能夠幫助佛陀說法度生的弟子很多,但自己無所求,而又不怕魔難,不怕挫折,始終在社會人群中施教的,卻很少有人能和富樓那相比。有些比丘,雖然跟隨佛陀學得滿腹經綸,但對眾生的悲心熱情不夠,把別人的生死痛苦置之度外,只求做個自了漢。更有些比丘,對弘法利生的事業不熱心,但向社會攀緣,不以道處而以情交。富樓那對他們很不表贊同。
  
  有一天,富樓那尊者在行化的途中,經過憍薩彌羅國的山林,山林裏有幾位很有道行的比丘在此隱居修行,富樓那見到他們時,很恭敬的問訊道:
  
  「諸位大德!我早就聽說你們在此隱居修道,我對你們不隨俗沉浮的清高人格,非常敬仰。但各位是奉佛陀的慈命往各方教化的使者,為什麼不到社會人群中去普渡眾生呢?」
  
  這幾位比丘一見是富樓那,很歡喜的起來讓坐,並且答道:
  
  「尊者!我們也曾到各處去佈教,但是,眾生太難度化了,佛陀要我們把甘露法水施予他們,他們還以為是臭不可聞的東西。他們愚癡剛強,頑固執著,沉迷在五欲之中,殺生祀神求福,其實是造作惡道之因。就是我們伸出慈悲援救之手,他們也是不肯回首一顧。尊者!真理大道,不是人人能走,淨土的世界,不是人人能去,就由他們去吧,他們的苦受夠了,因緣成熟時,自然會回頭。」
  
  富樓那聽了這幾位比丘的話,知道他們弘法佈教時,遭到挫折,遇到魔難,所以對眾生心灰意冷,鼓不起佈教的熱情。富樓那就說道:
  
  「你們修道的認真,我非常佩服,但你們弘法度生的觀念,我卻不以為然。佛法易弘,眾生易度,便不需要我們來從事這項工作;正因為五濁惡世,弘法度生是艱難困苦之事,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們應一刻不懈怠的去從事這項神聖的工作。」
  
  「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我們出家的佛弟子,不可以把僧團看作避難所,或是養老院,以為出家做比丘,只要解決生活的問題,世間的一切就可以不去管了;佛法未弘,眾生未度,以為與自己無關,這是違背佛陀的教示;佛陀的慈心悲願,一定不喜歡大家這樣的作風。
  
  「眾生不易接受佛法,因為眾生太貧窮了,貧窮得像討錢的乞丐一樣,你把萬貫的佛法家財布施給一無所有的窮漢,他對你的好意怎會不懷疑呢?他對你的財寶怎會敢大膽的接受呢?
  
  「懷著無限的悲心,帶著飽滿的熱情,要在眾生的身上,莊嚴自己的淨土,把法樂歡喜布滿人間,把佛陀的光明、智慧、慈悲、威德,分給一切眾生共享,這是我們出家弟子的責任,不容我們閃避,不許我們推諉。
  
  「諸位!跋蹉國的佛法尚未興隆,我和你們大家就到那邊去弘化吧!」
  
  這幾位比丘聽了以後,深深為富樓那說法的真情感動,他們都願隨著富樓那往跋蹉國弘化。
  
  對一些懈怠、貪圖安逸的比丘,富樓那常常勸他們要振作起來,要把佛法布滿人間。因此佛陀在大眾中,常常稱讚富樓那是比丘中的鼓舞者、激勵者!
 
37富樓那 - 弘化的態度
 
  富樓那一缽千家飯,各方弘化,千山萬水,萬水千山,像詩一樣的生活,像畫一般的人生,數不盡千千萬萬的人民,因為有富樓那的宣揚,而認識了佛陀,而接觸到佛陀的真理慈愛。
  
  富樓那的生活,時而摩揭陀國,時而憍薩彌羅國:今天在毘舍離城弘化,明天又到迦尸城說法。被他感動而信仰佛陀、皈依佛陀的人數之多,在僧團中無人能和他相比。再頑固剛強的眾生,聽到他的教化,也都會息下狂馬似的心而接受佛法的淨化。他究竟有什麼力量?大家都不明白。有一天,有幾位比丘和富樓那閒談時,就問道:
  
  「尊者!你佈教的時候,即使在荒涼的草原之上,只要你一說法,那地方就好像成為莊嚴的聖地;再多的聽眾,你的法音一起,他們就會安靜、平和、誠懇。除佛陀以外,沒有人能像你佈教說法如此成功。你怎麼會有這樣的威德之力?」
  
  富樓那謙虛誠實的回答道:
  
  「我不知道我有什麼力量,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老師佛陀。我沒有一次不在佈教前,默默的向佛陀祈禱,我祈禱佛陀慈光庇佑我,讓我能為佛陀完成淨化人間的事業。我不要人知道富樓那,我希望人人都知道大覺者的佛陀。區區之我,哪有什麼使人感動的力量?使人感動的是佛陀,是佛陀的真理教示。」
  
  光榮歸於佛陀,富樓那的真實之言,諸比丘聽了,沒有一個不點頭佩服,他們又都問道:
  
  「尊者!你佈教弘化的生活太辛苦了,你既不肯休息,又不肯吃好一點的食物來調養身體,你除說法外,還要經行、靜坐,如此辛苦,身體怎麼支持得住?」
  
  「謝謝你們對我的關懷,」富樓那把頭稍為點了一下,溫和的說道:「我們生活在佛陀的法海中,這一點修行就說辛苦,那佛陀久遠劫來的修行、度生,日食一麻一麥,布施頭目腦髓,不知該如何來形容?」
  
  「我對眾生說法的日子久了以後,我就回到佛陀的座前,聆聽佛陀的教示,佛陀的甘露法水,是我滋長慧命最好的養分。我在各地行腳雲遊,一草一木,都像是朝我微笑;一山一水,都像是給我安慰。佛陀之光庇佑著我的身體,莊嚴的佛陀活在我的心中,我不知道什麼辛苦。諸位!當我見到千萬的人歸向佛陀,向佛陀合掌,向佛陀跪拜,我往往會感動得流下歡喜的眼淚,我也向佛陀合掌,向佛陀頂禮,我祈禱佛陀攝受他們,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力量!」
  
  諸比丘聽了富樓那的話,對他更由衷的生起敬仰之心,大家都自然的對他合掌問訊,讚歎尊者富樓那。
 
38富樓那 - 到處是家鄉
 
  富樓那弘法行腳的生活,像浮萍似的在人海中飄遊,他沒有一定的住處。白天,在大街、小巷、廣場,隨緣弘化;晚上在山間、林中,或是水邊獨自靜坐。
  
  像行雲,像流水,富樓那到處為家。有時,為了使佛法常住,他也發動建立精舍講堂,但精舍講堂的建成,他從沒有看作是自己私有的財產。有德者居之,每當精舍完成時,富樓那又行化到他方。
  
  富樓那不私蓄金銀,他除了三衣、缽、具以外,身邊沒有別的東西,我們不要看表面,不要看物質,除了物質表面以外,富樓那有的是無量的功德智慧法財。不知有多少眾生,因得到他的法財而豐富了人生,成就了生命永恆的事業。
  
  富樓那對於衣食從未掛心和計較,三衣是染色的;托缽行化,則不分貧富,不擇好壞,只要肚子填飽就好。他沒有想到要吃什麼補品,他認為最好的補品就是佛陀的甘露真言。
  
  有一天,富樓那在拘利城行腳的時候,路上遇到一位俗家的鄉親,這位鄉親向他問訊作禮後說道:
  
  「尊者!我聽說您每日雲遊行腳,到處奔波,不知您忙些什麼?自您出家以後,我從來沒有見您回鄉探親,大家都很掛念。您出外這麼多年,田園村莊、家財一樣都沒有,為什麼會這麼貧困?您什麼時候可以回去呢?」
  
  富樓那很有禮貌的回答道:
  
  「謝謝你,今天遇到你真高興。你問我每天忙些什麼,我每天都忙著度眾生離苦得樂的事。這個世間到處都是我的故鄉,到處都有我的親人。現在我是大聖佛陀的弟子,變幻的田園村莊,無常的家庭財寶,我不願做它們的奴隸,不願被這些不實的東西束縛。我喜歡到處行腳,到處弘法,做真理的使者,為眾生鋪往正覺的道路。請你回去為我謝謝大家的掛念,富樓那也應該為他們服務的,是回去的時候就會回去。」
  
  「尊者!一別多年,想不到跟佛陀出家後,您竟有這麼積極的精神和充沛的熱情,您完全忘了自己,只為大眾的利益,我深感佩服!您回鄉的時候,我一定盛大歡迎,歡迎您把佛光帶到我們的家鄉去。」
  
  「謝謝你,我一定如你們的願望!」
  
  富樓那說後,又趕忙到各地播撒菩提種子了。
 
39富樓那 - 佈教的方法
 
  說法第一的富樓那,是一位偉大的佈教家,佛陀對眾生施教的方法,他都能善於運用。
  
  「方便說法」、「應病與藥」、「觀機逗教」、「事理圓融」,可以說,富樓那已得到佛陀說法佈教的三昧了。
  
  富樓那知道,所謂說法佈教,完全是為了眾生而非為了自己,說法是說給眾生聽的,不是說給自己聽的。高深玄妙的道理,除了少數上根的人,能透徹體悟;大眾之前,富樓那總是說人能接受的道理。
  
  對不同的人,觀機說法,是富樓那的特長。他見到醫生的時候,就會對醫生說道:
  
  「醫生可以替人醫治身體上的病痛,但心裏的貪瞋癡大病你們有辦法醫治嗎?」
  
  「尊者!醫生只能醫頭痛、肚痛、腳痛等身體上的疾病,心裏的大病沒有辦法,您有辦法嗎?」
  
  「有!」富樓那肯定的答道:「大聖佛陀的教法,如同甘露法水,可洗清眾生心垢,戒定慧三學,如萬靈丹,可以醫好貪瞋癡的心病。」
  
  見到官吏的時候,富樓那會這樣問:
  
  「你們做官的人,可以治犯罪的人,但有辦法治人不犯罪嗎?」
  
  「雖然有國法,但國法也不能使人不犯罪。」官吏們回答。
  
  「除國法以外,你們和一切人民,都應該奉行佛法。大家若能信受奉行五戒十善的道理,因果輪迴的法則,這個世界就不會犯罪。」
  
  富樓那因為懂得善巧說法,無論是醫生、官吏,沒有不因此而皈依三寶,信仰佛教。
  
  有一次,富樓那經過一個村莊,他對田裏工作的農夫說:「你們耕水田、種糧食可以資養色身,我教你們耕福田資養慧命的方法好嗎?」
  
  「耕福田養慧命是用什麼方法呢?」農人們問。
  
  「信仰佛教,奉事三寶,對於沙門要恭敬,對於病人要看護,慈善公益的事業要熱心,堂上雙親要孝順,對於鄉鄰要隱惡揚善,不要亂殺生靈,這都是耕種福田最好的方法。」
  
  眾農人合掌問訊,大家都願意接受富樓那的教示。
  
  富樓那沒有固定的住處,佈教也沒有固定的方法,有時在露天公開演說,有時到家中個別訪問,有時候唱歌讚美佛陀,有時示現神通啟發人的信仰,就因為如此,佛陀的教法很容易讓眾生接受。
 
40富樓那 - 為頻婆娑羅王說法
 
  富樓那也會運用神通,在頻婆娑羅王被他兒子囚在獄中的時候,富樓那和目犍連就曾奉佛陀的慈命,從空中飛進獄中,為王說法並授八戒。
  
  頻婆娑羅王是摩揭陀國的國王,在印度諸王中,是第一個皈依佛陀的,後來提婆達多挑撥他的太子阿闍世,把他囚在獄中,不給他飲食,想把他餓死,阿闍世就可以繼承王位。
  
  頻婆娑羅王被囚在獄中,阿闍世不准人送飲食給他,他雖然養了如此忤逆的兒子,但他並不怨恨,心中總是安慰自己,這是過去的因緣。
  
  他越是受到艱危困苦,就越想到佛陀說過的話:天地、日月、須彌、大海,沒有不變易的時候,有成必有壞,有盛必有衰,有合必有離,有生必有死,有樂必有苦,有喜必有憂。
  
  世間上沒有永久不變的快樂,唯有苦才是綿綿無盡期。
  
  頻婆娑羅王雖是這麼想,但他並不能完全放下,對於未來的生命,感到憂心。
  
  富樓那和目犍連從空中飛進層層封鎖的牢獄,陰森森的,黑黝黝的,裏面的空氣,像死寂了一樣。
  
  富樓那坐近頻婆娑羅王的身旁,低聲說道:
  
  「大王!我是奉佛陀慈命來的,佛陀叫我告訴你,業力所招感的色身,總要感受苦報。業報要了結了才好。修道最要緊的就是能消滅罪業,獲得解脫。在牢獄裡被囚的人,像是失去自由被束縛了;其實沒有進入監獄的人,同樣的還是被金錢、名位、美色所囚,娑婆世界就等於是一個大監獄一樣。無論在監獄或不在監獄,死亡是不能免,死亡本不必恐怖,當生的時候就注定有死,所要擔心的是死後所往的去處。佛陀說,要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才是一個自由解脫的安養國土。」
  
  頻婆娑羅王聽了富樓那的話後,心中很安慰,好像是見到死後的光明。他就這麼安詳的往生了。
  
  富樓那對於救度苦難中的眾生,總不後人,且很善於說法。
 
41富樓那 - 佈教的精神
 
  富樓那說法度眾生,不求恭敬,不圖容易,越是偏僻,越是難以教化的地方,他越是熱心前往去傳播佛陀的教法。
  
  有一次是在夏安居後的一天,富樓那又想出外弘化,他對佛陀告假道:
  
  「佛陀!請您慈悲,准許我到輸盧那國佈教!」
  
  佛陀聽富樓那說後,很歡喜他的請求。但偉大的佈教家佛陀,知道佈教的不易,尤其是到輸盧那國,就著事實,佛陀說道:
  
  「富樓那!教化眾生,利己利人,我很嘉許你的志願,對於你往各方佈教,也很放心。但不能不告訴你,佈教不一定要到輸盧那國,最好另外選擇一個教區,馬上就啟程,我們歡送你!」
  
  「為什麼呢?佛陀!凡是有眾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佈教嗎?」
  
  佛陀解釋道:
  
  「富樓那!輸盧那國是一個偏僻的小國,因為交通不便,文化不發達,民性非常暴戾,打罵成為風俗,外國去的人,很容易喪失生命,你現在要去那樣的地方佈教,難道不怕危險嗎?」
  
  佛陀這麼一說,富樓那反而微笑著,更堅決有力的表明他的志願:
  
  「佛陀!您的慈悲愛護,我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感激。不過為了感激佛陀的恩惠,才更歡喜願意把區區個人的一切奉獻給佛陀,奉獻給正法和一切眾生。正因為輸盧那國是一個邊地野蠻國家,沒有人發心前去教化他們,所以才覺得非到那邊傳教不可。到那邊去,危險隨時會加之於我,但為了正法的宣揚,我個人的安危,實在沒有顧慮的必要。懇求佛陀慈悲允許,讓佛陀之光庇護我,准我前去開闢人間的淨土吧!」
  
  佛陀的容顏放射出慈祥之光,佛陀很高興富樓那為法忘軀的精神。但佛陀看到左右的弟子很多,大家都應該要具備佈教家的精神,所以又親切的問道:
  
  「富樓那!你說得不錯!做佛陀的比丘弟子,佈教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不過我要問你,你到輸盧那國佈教,假若他們不肯接受你的說教,反而破口大罵,你該怎麼辦呢?」
  
  「佛陀!他們罵我,我覺得他們很好,因為畢竟他們不完全是野蠻人,只是罵,不曾用棍棒打我!」富樓那沒有考慮,恭敬的回答。
  
  「假若他們用拳頭、瓦石、棍棒打你呢?」
  
  「我仍然覺得他們很好,」富樓那回答:「因為他們只是用拳頭、瓦石、棍棒打,還沒有用刀杖刺傷我。」
  
  「假若他們用刀杖刺傷你呢?」
  
  「我還是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還有人性,並沒有殘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們把你打死呢?」
  
  「那就更要感激他們了,他們殺害我的色身,幫助我的道業,幫助我進入涅槃,幫助我以身體生命報答佛陀的恩惠,這對我雖無大妨礙,遺憾的是對他們並沒有好處。」
  
  佛陀大喜,稱讚道:
  
  「富樓那!你不愧是我的真弟子,修道、佈教、學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靜不起波瀾,我們歡送你啟程!」
  
  富樓那得到佛陀的鼓勵,非常感動,加強了他對佈教不退轉的決心,他頂禮佛陀以後,在比丘們歡呼送別聲中前往輸盧那國。
 
42富樓那 - 在輸盧那國佈教
 
  富樓那告別佛陀離開僧團,獨自向東北方的輸盧那國走去,行行重行行,終於到達了輸盧那國。
  
  輸盧那國地瘠民窮,不是高山就是河流,既沒有繁華的都市,也很少有人口稠密的村莊,人民都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富樓那初到輸盧那國的時候,簡直無法展開他的教化,他在未來以前,雖然就已學會輸盧那國的土語方言,但傳教的工作,除了語言以外,還要具備更多的條件。
  
  輪盧那國的土人,對富樓那雖沒有語言的隔閡,可是大家見到他手持缽盂、身披袈裟的樣子,都用奇異的眼光看他。
  
  富樓那知道在文化落後的地方,沒有善巧方便,是不容易啟發他們對佛教的信仰。更知道談玄說妙的道理在這裏不會受大眾的歡迎,最要緊的是,要先從他們生活方面的問題改善起。弘法,不能與人民的生活脫節。因此他暫時不說出他是沙門比丘的身分,他像個醫師似的,每日先忙著探視病人和看護病人。
  
  對病患做簡單的治療,富樓那非常有心,無論是多遠的村莊,甚至要越過幾個山頭,一聽到哪裏有呻吟的病者,富樓那總是不分晨昏、不管夜晚的翻山越嶺趕去,患病的人見到他,如遇救星,再重的病症,也會因此而逐漸霍然而癒。
  
  富樓那又像教師一樣,教他們識字明理。白天,富樓那教他們耕種的步驟,治家的方法;晚上,集合他們,講說五戒十善、因果報應的道理。很快的,輸盧那國的人民,都皈依了佛教。富樓那在那裏收了五百位弟子,建立了五百座僧伽藍。
 
43富樓那 - 佈教家的條件
 
  富樓那努力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他把佛陀對佈教工作者應具有十德的訓示,奉為座右銘,時時記在心頭。佛陀說:佈教師應具有十德:
  
  1.善知法義德
  
  2.能為宣說德
  
  3.處眾無畏德
  
  4.辯才無礙德
  
  5.方便巧說德
  
  6.隨法行法德
  
  7.具足威儀德
  
  8.勇猛精進德
  
  9.身心無倦德
  
  10.成就威力德
  
  富樓那尊者,人雖在各方行化佈教,但心卻常繫念在佛陀左右。每逢佛陀聖誕,或是佛陀開大會講經,富樓那總是不遠千里回到佛陀的座前,聆聽法益,並向佛陀問好。
  
  有一次,富樓那擠在大眾中向佛陀頂禮,佛陀見到他,就很歡喜的微笑著讚歎他道:
  
  「富樓那!你回來啦!大家都很掛念你!輸盧那國的眾生好度嗎?你努力宣揚真理,佈教的精神與自身的素質,都已具備。在精神方面,你對三寶已確立了不動的信仰,慈悲、沈著、才智、健康,都已修養有素;在身體方面,你已鍛鍊成強壯的體魄,品行、風度、聲音、辯才,也已完全具備。富樓那!我很放心你在輸盧那國的佈教。」
  
  佛陀說後,稍停一下,又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富樓那在我的弟子中,足堪稱為說法佈教第一,你們應該向他看齊!」
  
  諸比丘聽後,都轉臉向富樓那問訊作禮,為他讚美、祝賀。富樓那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又像受到更大的鼓勵。
 
44富樓那 - 對大迦葉的抗議
 
  時間像流水似的無情,歲月隨著無常的齒輪轉動,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佛陀應化在娑婆世界的身體,逐漸的老了,佛陀八十歲的那一年,就在拘尸那迦羅城進入了涅槃。
  
  諸弟子非常哀傷,在外教化的富樓那,聽到佛陀涅槃的消息,帶領弟子很快地趕到拘尸那迦羅城向佛陀致哀。
  
  當富樓那領著弟子到達拘尸那迦羅城的時候,佛陀的應身早就荼毘。富樓那除了傷心以外,最掛念的就是佛陀的教法,他知道佛陀的教法才是佛陀的法身。
  
  他詢問之後,知道上座部比丘由大迦葉領導,正在耆闍崛山主持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富樓那連夜趕去參加,這時,結集已快完成,大迦葉見到富樓那非常歡喜,對他道:
  
  「尊者,你來得正好,我們對佛陀教法的結集已將完成,現在希望你也能同意。」
  
  富樓那仔細的聽完結集經過以後,回答道:
  
  「諸位尊者!你們把佛陀的教法結集起來,很令人感佩!關於內容,我大部分都沒有異議,只是對於律中有關食法的八事,都在禁止之例,我很難同意,因為這有背佛陀的本意。
  
  「你們現在把內宿、內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從彼持食來、雜果、池水所出可食物,都加以禁止。禁止這八事,對於僧團中的修道者是很大的不便。米穀騰貴的時候,饑饉的時候,食物難獲的時候,佛陀允許這八事的。」
  
  大迦葉是僧團中權威的長老,過去沒有人敢對他表示異議,就算心中有不同意見,但表面上只有緘默而已;富樓那在僧團中也是有崇高地位的人,所以他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大迦葉聽完了以後,很嚴肅的說道:
  
  「這是不錯的,佛陀曾允許這八事,但是在特殊情形之下才准許的。」
  
  這樣,雙方引起一番辯論,終沒有解決,最後,還是富樓那讓步說道:
  
  「那沒有辦法,以後我只有把親自從佛陀那裏聽來的,隨自己的領悟,自己遵守,永遠保持下去。」
  
  富樓那說後,就又踏上他弘化的行程。
  
  富樓那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入滅的,至今沒有辦法考證,只知道,在佛陀涅槃後的教團裏,富樓那仍然很熱心的在各地弘化。我們從他對大迦葉尊者抗議的內容來看,大迦葉比較為法固執,而富樓那就比較自由方便些了。
  
  富樓那尊者永遠為佛法著想,永遠為大眾謀取幸福,魔強法弱的今日,像富樓那尊者佈教的熱忱與精神,已不多見。
 
45須菩提(解空第一) - 空生的吉兆
 
  須菩提

  大聖佛陀對宇宙人生所發表的言說,其數之多,真是浩如煙海,無有邊際。不容懷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為中心。什麼是般若?最好的解釋,就是覺知「空」的智慧。
  
  空,太玄妙了,太難懂了,說「有」不是,說「無」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說,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個大阿羅漢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體證到空的妙義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說起須菩提,我們從他初生的吉兆來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來,尊者誕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財寶、用具都忽然不見了,全家人都非常的憂心,所以很快的請相師回來卜卦。相師卜卦後,說道:
  
  「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們家所生的是貴子,室中金銀寶物在貴子初生時會一切皆空,這象徵著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為他取名『空生』吧!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將來不會為世間的名聞利養所束縛,就是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師的話,安定了全家人的心,從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稱他「空生」,也有人稱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後,尊者家中的財寶和用具,才又恢復原狀。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徵兆,真是稀奇萬分,古今難得的事。
 
46須菩提 - 布施的小慈善家
 
  須菩提幼年的時候,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對世間的看法以及待人處世,就已與眾不同。
  
  他生長在富有的家庭裏,父母對他是萬分的愛護,但他從小就不願做金銀財寶的奴隸。父母給他的金錢,也是隨時來隨時去的拿了救濟窮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體的乞丐,甚至會把身上穿的外衣脫下來布施給人,自己只穿著短衣短褲跑回家。
  
  他的父母不是吝惜金錢,但對愛子的作風,常常不能同意,有時就把他叫到身邊,訓誡道:
  
  「空生!你這樣的行為真不好,自己的錢,也不問什麼理由,就拿了給人;衣服是自己穿的,你脫給人,光著身體多難看!」
  
  須菩提溫和、恭敬的向父母回答道:
  
  「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在我心中,覺得世間上一切都與我息息相關,一切人好像和我同一個身體。人是赤裸裸的生下來,為什麼赤裸裸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東西給人,人和我有什麼不同呢?」
  
  他的父母聽完須菩提的話後,不高興的說道:
  
  「你這孩子真古怪,自己有錢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說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也不怕人家笑。從今以後,你若再不改,索性把你關在家中,不讓你出去!」
  
  但須菩提仍然不改他樂善好施的天性,父母就把他關在家中,這正是須菩提的幸運,之後他每天待在家中閱讀思維當時印度宗教和哲學的書籍,使他對人生的問題,有了更進一層的覺悟,他常常自豪的對父母說:
  
  「宇宙中一切森羅萬象,好像都映現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無所有似的。假若世上沒有大智大覺的聖人,誰也不夠資格來和我討論解脫者的心境,誰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
  
  年輕的須菩提,父母聽了他的豪語,再想到他初生時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奇話,父母心中也不禁對愛子暗暗稱奇。
 
47須菩提 - 歸投佛陀的座下
 
  有一次,佛陀在須菩提的故鄉佈教,鄉人紛紛傳說,說佛陀是一切智人,論到智慧,世間上沒有人能夠和佛陀相比。
  
  這樣的議論早就傳到須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隨鄉人,都皈依了佛陀。
  
  須菩提家中,一向信仰傳統的婆羅門教,現在父母為什麼跟隨鄉人輕易的改宗呢?這時,輪到須菩提覺得他的父母奇怪了。
  
  有一天,須菩提的父親向他說道:
  
  「空生!你常常自以為很有智慧,已經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從佛陀來到本地,全鄉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還想恭請佛陀到家中供養,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
  
  須菩提心中很不服氣,他回答道:
  
  「你們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許就很平凡了。」
  
  須菩提雖然這麼說,但佛陀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感動力?在須菩提一向平靜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時再見佛陀,他想,萬一佛陀很忙,不能來怎麼辦?所以在這一天的夜晚,須菩提便偷偷的先去看看佛陀的樣子。
  
  夜晚涼風習習,一輪上弦的月亮彎彎的高掛在空中,星星在閃爍,好像竊笑著好奇的須菩提。
  
  須菩提獨自走到佛陀說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說法,四周亮著火把,下面跪著的是千萬聽眾,呀!佛陀的身後好像還放出光明!
  
  這不像是人間的人,這相貌太圓滿了,太莊嚴了,佛陀應化的身相,實在超過須菩提的想像之外。
  
  大地是寧靜的,千萬的聽眾都屏氣凝神,不敢有聲,這時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宣流著。
  
  佛陀說:「世間是不應該相爭的,本來就沒有人我的分別,大家合起來就是一體。」
  
  「一切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一項東西能獨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賴生存,施慈悲恩惠給眾生,看起來像是為人,其實對自己有著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說的道理令須菩提很感動。須菩提擠在大眾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說法以後,回到信眾準備的靜室中休息,須菩提徘徊在門口,他想會見佛陀,但又沒有勇氣。
  
  佛陀像是知道須菩提的心意,站在門口問道:
  
  「你是誰呀!到我房中來坐,我和你談談!」
  
  「我是須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須菩提就是你,我早就聽說你是村中最聰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聰明的人,對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嗎?」佛陀慈悲親切的問。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會很歡喜,我很榮幸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師。」
  
  佛陀很喜歡須菩提,從此須菩提成為佛陀僧團中傑出的弟子。
 
48須菩提 - 乞富不乞貧
 
  須菩提出家以後,過著三衣一缽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缽乞食,下午就跟隨佛陀聽教參禪。
  
  比丘們每日出外托缽乞食,總是遵照佛陀的法則,次第行乞,一個個,一排排,無論人家施捨與否,都必須經過。
  
  可是須菩提過乞食的生活,總和大眾不同,一離開精舍,他就與大眾分道而行,總是一個人威儀齊整,行止安詳的去找乞食的對象。
  
  諸比丘起初對須菩提沒有留心,但日子一久,發覺須菩提的行動有些奇怪。大家一注意,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須菩提乞食行化,總愛到富有人家裏,見到房屋矮小,或是知道經濟窮困的人家,他決不去托缽。無論多遠的路途,他都要趕到富貴的人家去,否則,他寧可餓著肚子不行乞。
  
  有一次,在毘舍離的國境內,有一位比丘在路上向須菩提取笑道:
  
  「窮在眼前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毘舍離的都城都是殷商富戶,不知尊者今天看得起哪一家?」
  
  須菩提聽後,向那位比丘看了一看,然後解釋道:
  
  「大德!我不是看不起窮人,或許真正同情貧窮者的就是我哩!的確,我是發願只向富者行乞,不向窮人托缽,這是我的苦心,還請道友原諒。」
  
  「尊者乞富不乞貧,每天營養充分,難怪尊者身體這麼健壯!」
  
  「大德!請你不要這麼說!」須菩提溫和的詳細說明他乞富不乞貧的原因道:「我向富人行乞,決不是為了貪圖美味珍餚,如果好吃,也不須出家學道。為什麼我不到窮人的家裏托缽?因為窮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哪裏還有多餘的飲食供養我們?即使他們願意發心,也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沒有糧食救濟他們,哪能再去增加他們的負擔?反之,向富人乞食,區區一餐之施,在富者毫無所謂。我所以乞富不乞貧,就是為了這個原因。」
  
  須菩提把他的看法表明以後,那位取笑須菩提的比丘,才無話可說。
  
  在僧團中和須菩提有相反作風的人,是大迦葉尊者,須菩提是乞富不乞貧,而大迦葉是乞貧不乞富。須菩提很不解大迦葉的用心,有一次閒談時就問他道:
  
  「尊者大迦葉!你乞食的態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無禮的請求你告訴我是什麼原因?」
  
  「尊者須菩提!」大迦葉解釋道:「我們是出家的沙門,守道行法,這就是人間的福田,我們受人間的供養,是給他們增長福慧的機會。我向貧窮者乞食,讓他們種福田,免除他們將來的窮困,富人們的福多,我們何必錦上添花?」
  
  大迦葉尊者的話,一方面像是為自己解釋,一方面又像是向乞富的須菩提說教。須菩提聽後,點點頭,他不強人同己,說道:
  
  「乞富、乞貧,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尊者!佛法裏方便有多門,我們可以各行其道,其實這都是佛陀的教法。」
  
  須菩提和大迦葉乞食的作風,成為強烈的對比,他們的說話和乞食的態度,給佛陀知道以後,對兩個人都不贊成,曾呵斥他們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擇貧富,不分穢淨,嚴肅威儀,次第行乞。
  
  大迦葉比較固執,苦行的色彩非常濃厚,他是從來不願捨棄苦行,可是須菩提,對於佛陀的指示百依百順,以後就自己修正了乞富不乞貧的態度,他對佛陀的教示,都是感恩的接受。
 
49須菩提 - 般若會上涕淚悲泣
 
  須菩提在佛陀的僧團中,修道聞法,非常熱心。尤其是四處十六會的般若法會,須菩提如不去其他的地方教化,從不缺席。
  
  有一次,佛陀在祇園精舍預備講說《金剛般若》的時候,千百位弟子從城中托缽乞食回來,都次第的圍繞在佛陀四周,佛陀先是閉目靜坐,沒有人敢提出問題向佛陀發問。
  
  這時,須菩提了解到佛陀的心意,便從大眾中站立起來,披搭著露出右肩的袈裟,向佛陀頂禮後,恭敬的問道:
  
  「佛陀!弟子們都知道佛陀是最善於愛護我們的,但是對於善男信女如何安住於菩提心?以及紛擾的妄念,如何才能降伏?懇求佛陀慈悲,為大眾宣說!」
  
  對須菩提的發問,佛陀很歡喜,稱讚他了解與會大眾的根機。佛陀回答說:
  
  「如何安住於菩提心,不受妄念的紛擾,就是在布施時,要行無相布施;在度生時,要行無我度生,就照這樣安住,照這樣降心!」
  
  『無相布施,無我度生』,須菩提深深了解到這樣的道理和義趣,他感激佛陀的法恩,歡喜得涕淚悲泣,他長跪在佛陀座前說道:
  
  「佛陀!自從我做人以來,如此甚深微妙的法理,還是第一次聽到。從此,我、法的二執,再也不能纏繞我;我、人、眾生、壽者的四相,再也不能束縛我。離一切執著,才能見到空理;離一切名相才能見到人生。我今天已體會佛陀的心意,像是真正認識了自己。」
  
  須菩提尊者開悟了,從此被稱為解空的第一人。
 
50須菩提 - 聽故事長信心
 
  佛陀雖然知道須菩提離開了人我的執著,但大慈大悲的佛陀,仍然苦口婆心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跡,加強須菩提無相布施和無我度生的信心。佛陀像是回憶似的追述著往事道:
  
  「須菩提!在我過去生中,有一次在深山裏修行,有過這麼一段經歷:
  
  「我正盤膝靜坐在一棵大樹的下面,閉目思維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起源,四周和風習習,花卉吐放著幽香,忽然一陣銀鈴似的笑聲響起,我睜眼一看,原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
  
  「她們穿著宮妃的服飾,珠光寶氣,使人一看,就知她們不是天上的仙女,定是人間的王妃。她們手拉著手,嬉笑著走到我的面前,向我問道:
  
  「『修道者!你為何一個人在這深山叢林裏修道?難道你不怕虎豹豺狼會傷害你嗎?』
  
  「我向她們點點頭,端坐身子回答說:
  
  「『尊貴的女士們!在這座深山裏修行的確只有我一人,修行並不一定要很多伴侶。人有慈心,毒蛇猛獸不會來傷害。在城市裏,金錢美色、苛政權威,也就是山間的虎豹豺狼哩!』
  
  「我這一說,那些嬪妃們頓時一改撒嬌的態度,很恭敬的向我請求說教。我在身旁摘了一朵小紅花,又繼續說道:
  
  「『女士們!人生本來都應該追求快樂,但快樂也有真實的和虛假的,有長久的和短暫的。可是人都被虛假和短暫的快樂所迷惑,像這朵小紅花,雖然開放得很美麗,但它並不能永遠吐露芬芳。青春和美麗、力壯和健康,都不足以依賴。人生貴在能學道,求得生命的昇華,求得生命的擴展,那才是要緊的大事!』
  
  「我正在這麼說時,一位王者裝束的人,手提寶劍從草叢中奔來,他走到我的身前,大聲的喝罵我道:
  
  「『你是什麼人?敢大膽的在此調戲我的宮妃?』
  
  「『大王,請問你叫什麼名字?不要這麼侮辱人!』我看他來勢兇猛,我不能不這麼對他說。
  
  「『你像在大夢中過日子!』他厲聲著說:『威名遠震的歌利王你都不認識?難怪你敢大膽誘惑我的宮妃!』
  
  「『大王!請不要這麼說,修道的人行忍辱,不敢回罵你,但你如此造口業,將來一定不好!』
  
  「『你行忍辱?我來支解你的身體,看你還說行忍辱嗎?』
  
  「須菩提!就這樣,我的眼睛、耳朵、鼻子、兩手、兩足,都一一的被歌利王割下來,為了度生,為了對眾生行慈,我那時一點瞋心都沒有。我從無我度生的精神中,慢慢累積我的福慧,莊嚴我的佛果。須菩提!行兇的人不能勝人,唯有行忍辱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須菩提聽完佛陀往昔因中修行的一段事跡,非常感動,他體會到最高的無我真理,他獲證到甚深的空慧。
 
51須菩提 - 什麼是空?
 
  須菩提在大覺者佛陀的教導下,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物是因緣和合的,一切是因緣所成,一切也由因緣所滅。因緣,就是「空」的最好注解。
  
  空,不是空了沒有的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空,不離開因果事物而有空,空不是破壞因緣生法的,空是充滿了革命性和積極性。
  
  空,是大乘佛法的義理;空代表了大乘佛法的精神。不是佛陀的弟子,固然不能了解到空理,就是佛陀的一般弟子,也很少能懂得空的妙義。須菩提常常慨嘆知道空的人太少了。
  
  有一次,一個很有學問的外道婆羅門,在路上遇到須菩提,向須菩提提出質問道:
  
  「須菩提尊者!聽說你在佛陀的座下,是解空第一人,可是,我要問你,世間上的一切,明明是真實的存在,你解空說空,是怎樣來自圓其說呢?」
  
  須菩提用手一指,說道:
  
  「你看那間房子,是四大(地、水、火、風)原素以及各種因緣和合而成,若把土木磚瓦分開,不但房子的相狀沒有,就是房子的名稱也沒有了。從一切是和合這點可以看空。這間房子在村莊中,是最堂皇美觀的,若是把它搬去與城市中的房屋一比,它就顯得矮小簡陋了。城市中巍峨高大的房屋,若是和舍衛城的王宮一比,又顯得不足一道了。從相對的事理上可以看空。空,不是否定一切,空有空的背景,空有空的內容。空,才是一切事物本來的面目。」
  
  婆羅門聽了以後,沈默了一會,向須菩提舉手為禮,說道:
  
  「尊者!你不愧是大聖佛陀解空第一的弟子,你的說教已令我感佩之至。慚愧,我還不夠資格和尊者對論。再見,我們後會有期!」
  
  須菩提莊嚴的站著,用手在空中一畫,示意說:
  
  「當你的黑髮成為白色,當你見到枝頭的樹葉降落在地上,還有那花的種子入土、抽芽、成長、開花、結果,經過變化循環,又成為它原有的樣子,你記好,那就是『空』!」
  
  他們揚揚手就分別了。
 
52須菩提 - 迎接佛陀第一人
 
  須菩提尊者體證了空理,很會宣揚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臥,也最能表現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團內,佛陀所有的四眾弟子,到處尋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處。後來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觀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為聖母摩耶夫人說法,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才回來。阿那律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大家都非常的思念,每個弟子對佛陀都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
  
  三個月很快過去了,佛陀重臨人間,當佛陀還沒有到達僧團的時候,知道的弟子都爭先恐後出去迎接,那時須菩提正在靈鷲山的窟中縫衣,他聽到傳報佛陀下降人間的消息,隨即站起來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這時,他心中一動,又再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現在去奉迎佛陀的聖駕,是為了什麼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見,我現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當做地水火風四大的和合,這是沒有真實的認識諸法空性,不認識諸法的空性,就見不到佛陀的法身,因為佛陀的法身,諸法的空性,是沒有造作主,也沒有所造作,要想見到佛陀,則一定先要了解五蘊四大是無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羅萬象的諸法是無我的。沒有我,也沒有人;沒有作,也沒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無處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無處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已體證到諸法的空理,不應該為事相所迷。」
  
  須菩提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沒有再去迎接佛陀,他很安然的坐下來繼續縫補衣服。
  
  佛陀的歸來,像天大的喜事,僧團中到處充滿了喜氣洋洋,大家都想先去拜接佛陀,那時,在比丘尼中有一位神通第一的蓮華色,第一個搶先迎接到佛陀,她對佛陀一邊頂禮一邊說道:
  
  「佛陀!弟子蓮華色第一個先來迎接佛陀的聖駕,請佛陀接受弟子的拜見!」
  
  佛陀微笑著,慈和的說:
  
  「蓮華色!妳不能說是第一位來迎接我的人!」
  
  蓮華色非常驚奇,看看左右,大迦葉等長老才從身後趕來。蓮華色以懷疑的口吻問道:
  
  「佛陀!弟子敢問,在蓮華色以前,是誰已迎接到佛陀呢?」
  
  佛陀笑著,看看很多弟子都趕上來,像是回答蓮華色,又像是告訴大家道:
  
  「你們很好,很遠的趕來迎接我,但是第一個迎接我的是須菩提,須菩提這時在耆闍崛山的石窟中觀察諸法的空性,他才是真正迎接見到我的人。見法的人,才能第一個見到佛陀,第一個迎接佛陀。」
  
  蓮華色比丘尼和諸弟子,經佛陀這麼一說,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對宇宙人生真理的體會,大家都慚愧的覺得還不及須菩提尊者。
  
  經過佛陀特別的讚歎,須菩提的美名盛德,在僧團中更是受人尊敬了。
 
53須菩提 - 人中第一阿羅漢
 
  須菩提的生活和心境,恬淡自在,時時都在空三昧解脫者的境界裏。
  
  在世上做人,即使是一位聖者,毀謗譏嘲仍然會加諸於他,不管是怎樣的白璧無染,遠離名聞利養,為眾生做了很多事情,但世上的凡夫俗子,總愛造謠生事,說別人怎麼不好。
  
  須菩提修道、弘化,日日忙著普利群生的工作,但冷酷的人情,譏諷的言語,仍然不放過他。不過尊者對這些都看如平淡的風雲,從來不因此而動心生氣。
  
  有一天,須菩提在弘化說法的途中,忽然聽到有人批評他的言論,他們說:「須菩提有什麼了不起,他大概沒什麼修行,你看他在比丘中癡癡呆呆的,一點活動都沒有。」
  
  有些比丘們聽了很為須菩提不平,都問他為什麼不和那些人辯白?
  
  須菩提心平氣和的回答道:
  
  「諸比丘!謝謝你們對須菩提的關懷友愛,但請不要作這不平之想。要知道,無謂的辯白就是諍論,諍論是勝負心,與真理相違背。我們修道者,對於譏嘲毀謗,甚至逆境磨難,都要看成是助道的增上緣,藉此可以消除業障,增強信心。而且,在真理的世界中,實在沒有諍的必要。真理是無我無人的,無彼無此的,無高無下的,無聖無凡的。我知道一相平等,無住真空之理,所以我的心像萬里朗朗的晴空,什麼都沒有,何必辯白?」
  
  解空的須菩提,他的心境、胸襟就是如此闊達自在,諸比丘對他的作風都很欽佩!
  
  須菩提對眾生忍讓的美德,確實高人一等,他常說:「假若有眾生嫌我站立不好的話,我就終日端坐不起;如果厭惡我坐著不好的時候,我就終日立不移處。我於一切法中絕不起一煩惱,絕不惱一眾生。」
  
  須菩提,能隨順世間,行大忍辱,對任何一個人,都無惱無諍,這就是由於他通達空性的緣故。
  
  佛陀知道須菩提有這樣的修行後,很是歡喜高興,有一次曾在金剛般若法會上稱讚他道:
  
  「須菩提!在我的弟子中,修行能到你這種程度,算是很難的了。你已證得無諍三昧,這是人中最為第一,我為你恭喜,你已經是第一的離欲阿羅漢!」
  
  須菩提聽到佛陀的稱讚,心中非常歡喜又感激,但又像是不敢當似的。他合十頂禮說道:
  
  「佛陀!您對我們布施慈悲愛語,給我們鼓勵,我是滿腔訴不盡的感激之情。佛陀!您說我是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但是,我絕不做如此想,假若我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我執還沒有斷除,終日還是沈在有得有證的法執之中,佛陀!我沒有這樣想,也沒有這樣行,以無生無為的緣故,佛陀才對我說這樣的愛語美詞。其實,像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他們才是真正的離欲阿羅漢!」
  
  很謙虛而又善於言詞的須菩提,從他的說話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證得聖果的阿羅漢了。
 
54須菩提 - 岩中宴坐花雨繽紛
 
  須菩提是離欲阿羅漢,與世無爭,對世間沒有什麼希求。他有時候住在僧團中和大眾共修共學,聆聽佛陀宣說的真理;有時候,他在林中習定,修學更高的禪法。
  
  負有盛名的耆闍崛山,山峰秀麗,茂林修竹,是一個風景宜人的地方。就是佛陀的聖駕,常常在這裏也可見到。須菩提歡喜山居的生活,所以,靈鷲山上不時的可以見到尊者。
  
  在晴天的時候,山旁、樹下,都有他的足跡,有時坐禪思維,有時經行觀想;在雨季到來的當兒,岩下、窟中,都是他的安身之處。
  
  深山叢林,在須菩提看來是最好修行深造的道場,白天,看看出沒的飛鳥和猿猴;夜晚,陪伴他的有星月和蟲鳴。大自然的風光無限好,須菩提常是這樣想,人是赤裸裸的生下來,應該要再赤裸裸的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有一次,須菩提在岩中宴坐的時候,入定在空三昧的禪思中,那甚深的功行,感動了護法諸天,很多的天人出現在空中,散著天花一朵一朵飄落在須菩提面前,他們合掌問訊讚歎須菩提說道:
  
  「尊者!在世間上做人,有高遠的名聞,有眾多的財寶,實在並沒有什麼可尊可貴。就是國王、富豪也一樣終日被煩惱欲望所囚。尊者!世間上真正尊貴的是如你這樣的大修行者,你現時入在空三昧中,你的威德之光,照徹了天宮。人間的須菩提,值得受天上的供養。你善說般若,不時暢遊在如碧空萬里的空三昧中,你已擺脫人間的凡情,黑雲似的煩惱,白雲似的菩提,都不被它們蓋覆;你斬斷了欲情的鐵索,你擺開法執的金鍊。偉大的尊者,請接受天花的供養,我們向你頂禮,表示我們的敬意!」
  
  天人的稱讚、天人散落的花朵,驚動了在空三昧中的須菩提,他出定後,向天人問道:
  
  「你們是什麼人?為什麼要到這裏來對我雨花讚歎?」
  
  為首的天人再合掌回答道:
  
  「我是天帝釋,我們都是天人。」
  
  「為什麼要對我如此殷勤讚歎?」
  
  「我們敬重尊者入在空三昧中善說般若波羅蜜多!」
  
  「我對般若未嘗說一字,你們為何要讚歎呢!」
  
  「尊者無說,我們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般若!」
  
  須菩提一聽,會心一笑,回讚天人說道:
  
  「般若會上,佛陀宣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門,哪知你們在護持道場的時候,已信受領解,謝謝你們美麗芬芳的天花,願此天花,其香遍滿人間和天上!」
  
  須菩提說後,天人又再作禮,徐徐的隱沒在雲端裏。
  
  天人的雨花讚歎,除了佛陀,唯有須菩提尊者,才有這殊勝的光榮!
 
55須菩提 - 天人奏樂問病
 
  常常住在耆闍崛山的須菩提,有一次忽然四大不調,病魔纏繞著他,使他的身心感到非常疲勞不安。
  
  一位聖者修行德行很高,也會患病?很多人對之感到不解。其實,業報所招感的人的色身,是有為法,既是有為法就免不了苦空無常的現象。須菩提是一位體證聖果的聖者,他的精神早已獲得解脫,但有為的色身尚在,有為的色身是世間法,當然要受世間上生老病死的循環。
  
  須菩提病得很重的時候,就把臥具展開來鋪在地上,自己在上面結跏趺坐,端身正意的思維道:「身體的病苦是從哪裏來的?要怎樣才能遠離病苦呢?」須菩提深切的反問自己,隨後又思維道:「引發身體病苦的原因,有的是過去的業報現前,有的是現生緣違的關係,用醫藥是不能徹底根除的,唯有深信因果,懺悔罪業,修習禪觀,從心不苦而做到身亦不苦。」
  
  須菩提尊者有了禪觀和正念以後,頓時感到身心非常輕鬆自在,一點病都沒有了。
  
  正在這時,護法的天帝釋帶領五百天人以及很多的波遮旬樂神,從天上降臨到耆闍崛山。天帝釋隨即命令波遮旬吹奏慰問的音樂。受命的樂神走到須菩提的面前奏起琉璃琴,五百天人隨著歌唱道:
  
  尊者的德望比天高呀!
  
  尊者的修行比水長呀!
  
  渡過生死海,
  
  息滅有為火,
  
  老病的痛苦就能斷除。
  
  行業若懺除,
  
  垢穢能滅盡,
  
  願尊者從禪定中去體悟。
  
  尊者的病苦即消除呀!
  
  尊者的法躬即痊癒呀!
  
  一曲奏罷,歌聲停止,天帝釋領著眷屬拜見尊者的聖顏。須菩提慈祥的回禮讚道:
  
  「這曲調和歌聲真是最微妙、最和諧的音樂!」
  
  「請問尊者,你此刻的病苦是不是還有呢?」天帝釋恭敬的探問著。
  
  尊者便告訴天帝釋道:
  
  「諸法從因緣而生,諸法從因緣而滅,諸法的因緣和合則聚則成,諸法的因緣分開則滅則止。諸法相依,諸法相待,法中生法,法法自有因緣果。黑法以白法治之,白法以黑法治之。好比貪欲之病,要用不淨觀來對治;瞋恚之病,要用慈悲心來對治;愚癡之病,要用般若慧來對治。
  
  「世上一切都是空的顯現,沒有我相、人相,沒有男女的分別,沒有是非的不同,一切是法爾如是的。你們看暴風吹倒大樹,或者是霜雪摧毀苗華,可是那枯萎的草木,如遇到春風雨水,自然能恢復它的生機。諸法相亂,諸法也自有它平定的時候。
  
  「區區我的一點病苦,那是諸法相亂的時候,可是佛陀如甘露的法水,還有那像春風似的禪觀,使我的病早就消除痊癒了,謝謝大家的勞駕,我現在的身心很安穩自在。」
  
  天帝釋聽了非常歡喜,向尊者頂禮後,率領諸天人又回到天上去了。
  
  尊者看著天人走後,還自言自語的說:
  
  「佛陀曾慈悲的開示過我們,
  
  身心的苦痛唯有佛法才能療治。
  
  不是病了的時候才祈求,
  
  平時要聞法修行,
  
  具足證悟的根基。
  
  懺悔業障,
  
  深信因果;
  
  修積福慧,
  
  這是萬病的妙藥良方。」
 
56須菩提 - 般若會上暢論空理
 
  須菩提深具般若的空慧,不但能看破世上的毀譽,解脫物質的束縛,更能以般若空慧和禪觀解除身心上的痛苦。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會上,對須菩提說道:
  
  「須菩提!你很有辯才,能深體真空的道理。今天在場聚會的菩薩很多,你可以向他們解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滿足他們的所學,以共勉精進吧!」
  
  佛陀這麼一說,在座的會眾都知道般若法門,是甚深玄妙的法門,所以心中都猜想道:「須菩提尊者能以自己的智慧辯才來宣說如是微妙之法呢?還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來宣說呢?」
  
  須菩提知道會眾的心意,他就說道:
  
  「佛陀的慈命是不能違的,弟子們來說教,不論深淺的教法,如果要能說得契理契機,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來說教,勸人修學,才能獲證到法的本能,才能和法的實相相應,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現在以佛陀的威神之力,來宣說修學菩薩道的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理,這不是我的智慧辯才之力。」
  
  須菩提很謙虛,他說後又再頂禮佛陀,對佛陀稟告道:
  
  「佛陀!弟子受您的慈命,說明菩薩與般若波羅蜜多的相應之法,但是什麼法才名為菩薩呢?什麼法才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呢?我不見有法名為菩薩,也不見有法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就是這兩個法的名稱我也沒有去分別。我以這樣的認識來說菩薩與般若波羅蜜多的相應之法。佛陀!請您先慈悲開示,我能夠滿足菩薩們的所學嗎?」
  
  佛陀很歡喜的回答道:
  
  「須菩提!菩薩只有名為菩薩,般若波羅蜜多也只有名為般若波羅蜜多,所謂菩薩與般若波羅蜜多的名稱,也只有名稱而已。這本是不生不滅,不過為了便於宣說才假為立名。這個假名,不是在內,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內外之間,本來就是不可得。譬如講『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有為的諸法,如夢、如響、如影、如幻、如陽燄、如水中月。可是,須菩提!菩薩要證得不生不滅,仍然是要修學菩薩與般若波羅蜜的假名與假法。
  
  「須菩提!菩薩修學般若波羅蜜,色受想行識的常與無常,樂與苦,我與無我,空與不空,有相與無相,有為與無為,垢與淨,生與滅,善與惡,有漏與無漏,世間與出世間,輪迴與涅槃,都是不可執著分別的,其他一切諸法都是這樣。
  
  「須菩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菩薩修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對諸法起分別之想,應住於空,住於無分別。菩薩修六波羅蜜等其他諸行,也是不見菩薩的名,不見般若波羅蜜多的名。菩薩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諸法的實相,而這個實相才是不垢不淨的。
  
  「假若菩薩能照這樣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知道名相是權巧而假為的安立,則對色受想行識和其他的一切諸法,都不生起執著,對智慧不生執著,對神通也不起執著,對什麼都不執著。為什麼對一切法都不執著呢?因為有執著就是不可得。
  
  「須菩提!照這樣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時,對一切法都不起執著時,才能幫助完成六波羅蜜多的修行,才能進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於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暢遊佛國,化益眾生,莊嚴清淨佛土,自己安住於自在解脫的境界。
  
  「須菩提!色,是菩薩嗎?受想行識是菩薩嗎?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薩嗎?地水火風空識是菩薩嗎?遠離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的人是菩薩嗎?」
  
  「佛陀!這以上都不可名為菩薩。」須菩提回答說。
  
  「須菩提!你說這以上都不名菩薩,這是什麼緣故呢?可以說明嗎?」
  
  「佛陀!本來所謂眾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論什麼法甚至菩薩都是如此。說有這個法,說沒有這個法,以及遠離法性,都不名為菩薩。」
  
  佛陀聽須菩提的回答,很高興的稱讚道:
  
  「對啦,須菩提!所謂菩薩,所謂般若波羅蜜多,皆是不可得,菩薩雖要修習,但本無修習。須菩提!我再問你,色受想行識等諸法是菩薩義嗎?」
  
  「佛陀!色受想行識等都不是菩薩義!」須菩提深有了解的回答。
  
  佛陀又再歡喜的嘉許須菩提道:
  
  「須菩提!你說得很對,菩薩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時,色受想行識的諸法,或常或無常,或有為或無為等,皆是不可得。菩薩應以海闊天空的心情修習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你說你沒有見到菩薩與菩薩名的法,法與法界,法界與眼界,眼界與意界等,這些相對的法並不是對立的。是什麼原因呢?離開有為而說無為這是不能夠的,離開無為而說有為,也不能成立的。須菩提!菩薩這樣修習般若波羅蜜多,不見什麼法,就能無諸恐怖,把心不停於法,就沒有後悔的事。如你所說,菩薩如此修習般若波羅蜜多,也不得菩薩名,這才真名菩薩,真名般若波羅蜜多,這才是為菩薩所說之教。」
  
  在數萬聽眾的般若會上,為諸大菩薩說教,佛陀和須菩提尊者一問一答,因為甚深微妙的空的真理、空的哲學,唯有須菩提才能深刻體證和了解。就這樣,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在僧團中受到普遍的尊敬!
  
  佛法,高深而博大,我們要真正深入佛法,必須向須菩提尊者看齊!
 
57迦旃延(論議第一) - 和哥哥對台演講
 
  迦旃延

  南印度阿槃提國的獮猴食村上,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是婆羅門的種族,受著當時人民的普遍尊敬。
  
  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這個婆羅門的家庭裡。他的父親是當時國王所拜的國師,家中擁有廣大的土地、成百的僕役,有權勢、有財富,是國中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
  
  迦旃延尊者的名字本來叫做那羅陀,是婆羅門國師的第二個孩子。迦旃延,只是他的姓,因為後來名聲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
  
  迦旃延的哥哥也是一位天資聰明、英俊豪爽的人,當初跟隨他父親出家作婆羅門後,就獨自到各國參訪遊歷,地方走得多,明師見得多,自然通曉很多的學術,學會了很多的藝能。在外數年,有一天回到故鄉,召集村人,公開宣說他認為最高的哲理吠陀論等。
  
  沒有出過門的迦旃延,知道哥哥回來講吠陀論,也發出通告,搭起講台,和哥哥對台同時演說吠陀論的哲學,無礙的辯才,扼要的說明,把哥哥的聽眾都吸引過來,大家聽後都異口同聲的評判說:「弟弟遠勝過哥哥。」
  
  可是,天性好勝的哥哥,經此打擊,便開始嫉妒弟弟迦旃延。兩人都不服氣,一鬧就鬧到父親面前。怒氣沖沖的哥哥,先向做國師的父親說道:
  
  「父親!請您管教管教無法無天的弟弟,他實在太丟我的面子,我是一個遊學多年的人,難道我還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講的時候,和我對台,拉我聽眾!」
  
  少年的迦旃延,不慌不忙的解釋道:
  
  「請父親原諒,學問是公開的,誰都有權利研究和演說。哥哥到外國遊歷,我在家中研究,我沒有要勝過哥哥的心,只想知道這幾年來在家中的悉心研究,是不是有一點成績?哥哥遊歷的結果是滿肚子勝負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學問。不必麻煩父親管教,我們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能這樣想。」
  
  做國師的父親,聽了兩個愛子各執一辭的話,竟不知怪誰才對。最後,和他們的母親商量,把弟弟迦旃延送到南方優禪耶尼城附近頻陀山阿私陀仙人處學習,免得讓他在家,使哥哥不能出人頭地。
 
58迦旃延 - 舅父的教示
 
  說起阿私陀仙人,他就是迦旃延嫡親的舅父,是他母親的長兄,在印度,阿私陀是當時博學而有神通的仙人,佛陀初降誕為太子,曾受淨飯王延請,到宮內為太子占相的就是他。他占相後,曾向淨飯王說:「大王!你這位太子,非常賢明,將來一定會出家學道,成就佛陀的聖果,可惜我老了,怕等不及他成就佛陀就將別世。我雖然不能領受他的教理,但一定教我的後輩跟他學習。」那時阿私陀仙人說後,還雙目不住的流出眼淚來。
  
  迦旃延自從被父親送到頻陀山後,阿私陀仙人深深欣賞外甥的聰明,恨不一口氣把自己所知道的全教給迦旃延,迦旃延也不辜負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對四禪五通,完全通達。
  
  迦旃延從此不再思念家鄉,第一、他不想靠著父親的餘蔭,因為自己是國師的兒子,才被尊敬;第二、他想到好勝的哥哥,知道現在更無法和哥哥共處。因此迦旃延立定志願,要另創他的世界。父母差人來接他回去,他也婉言謝絕。
  
  阿私陀仙人知道迦旃延不被家庭恩受束縛,更是歡喜,因此,有一天,就對迦旃延說道:
  
  「迦旃延!照你現在的志願看起來,你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師才好。我知道的這一點東西,實在還不夠你所求所學。現在有一位大覺者的佛陀已經出世,等到成道以後,你要趕快去跟他學習!」
  
  阿私陀仙人的話,迦旃延聽了半信半疑,不過,他對自己將來能成為大人物的話,是只有相信沒有半點的疑惑。
  
  有一次阿私陀仙人帶著迦旃延飄然出山,到了波羅奈國鹿野苑附近,建築了一間房屋,安住下來。從房屋完成的那一天起,阿私陀仙人每天叫迦旃延祈禱三次,祈禱大覺者的佛陀早日開悟證果。阿私陀仙人更告訴他的外甥道:
  
  「迦旃延!照我的推算預知,佛陀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後一定會先到鹿野苑來轉法輪。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於佛陀究竟覺悟了什麼真理,怕我是沒有福氣聽聞,你要記好,佛陀證道後,你要趕快去跟佛陀求法和修道!」
  
  阿私陀仙人說後不久,就與世長辭了。沒有師父的迦旃延,從此便向社會眩耀他的學問和才能。父親是國師,舅舅是阿私陀仙人,他雖沒有這麼想,但社會群眾對他供養恭敬,真是無微不至。可惜迦旃延就這麼耽於名聞利養,忘記阿私陀仙人所說要向大覺佛陀求道的遺言。
 
59迦旃延 - 神秘的偈文
 
  迦旃延認為自己已經得道,應該接受世人的供養,何必還希望什麼佛陀出世。因此在他舅父辭世不久,他就不再祈禱能早日遇到大覺者的佛陀。
  
  過了好久,波羅奈城附近的曠野,掘出很多古城的遺跡,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世人所不認識的字跡,像是寫著一首偈文,但沒有人會念它,甚至社會上傳說,就是那碑文有人識得,可是真義一定也要大覺者才能知道。
  
  有一天,國王對大臣宣布道:
  
  「國家現在獲得古代遺留的寶物,寶物中的石碑偈文,大家要趕快把它念出來。不然,鄰國會笑我們波羅奈國無人。七天之內,如果還無人識得,就把你們的官職,一個個的降級!」
  
  國王的詔命雖然嚴格,但大臣們從來就不曾見過這碑文上的字體,大家都面面相覷,沒有辦法。最後只得建議國王,希望國王掛榜通示全國,誰能認識石碑上的偈文,就賞他美女和金銀財寶。
  
  國王的王榜掛出後,消息傳到迦旃延的耳中,他想到舅父阿私陀仙人,不但曾經教過他地上各國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文字他也認識不少。因此,迦旃延很有自信的去揭榜應徵。
  
  石碑上的偈文,迦旃延的確是認識的,他說那是梵天上的文字,沒有神通的人是不會認識。因忐當著國王面前,把石碑上的偈文翻釋誦出來。
  
  那偈文是這樣的意思:
  
  王中之王是誰?
  
  聖中之聖是誰?
  
  何謂愚者?
  
  何謂智人?
  
  怎樣離開垢穢?
  
  怎樣獲證涅槃?
  
  誰是沈溺在生死海裡?
  
  誰是逍遙於解脫國中?
  
  久為人們所念不出的神秘偈文,聰明的迦旃延終於揭開了那神秘的帳幕,很快的這首偈文傳誦了全國。但是雖然大家都會誦念這首偈文,卻沒有人懂得這偈文指的是什麼意思,就是迦旃延也回答不出來。
  
  石碑上的偈文,每一句都是些抽象的疑問,若以當時所有的學說來解答,雖然也行,但那解答的仍然是個疑問,這是可以斷言的。國王對迦旃延雖也承認其博學,連天上的梵文都認識,但不能解釋偈文的意義,仍然是最大的遺憾,因此國王更下令高價懸賞,求教天下的人來解答這首偈文。
  
  迦旃延不肯服輸,他向國王承諾,七日之內,他一定要回答那偈文的真意。
 
60迦旃延 - 請教佛陀去
 
  迦旃延向國王許下諾言,回去後拚命的思考,可是這偈文所指的問題,並不是用思考想像就可以明白。一定要一位大覺者才能解答。
  
  迦旃延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只得去求教別人。首先他到富蘭那迦葉那裡請教,然後又再一一的去請問六師外道,迦旃延覺得他們的回答都是膚淺之見,和自己知道的一樣,並不是那偈文的真意。
  
  迦旃延在到處碰壁後,他想起了佛陀。雖想起了佛陀,可是他還不肯前去求教。他心裡想,這首偈文是天上的文字,有資格的權威老婆羅門都不知道,年紀還很輕的瞿曇(佛陀在俗的姓名),哪裡能知道呢?後來他又想回來,舅父別世前,再三的叮嚀,佛陀成道後,一定要去跟隨佛陀學習,但年輕的瞿曇怎麼能成就功行圓滿的佛陀呢?最後他終於想通了,悟道是不依年齡大小來決定的,因此他就向鹿野苑的方向走去。
  
  從古到今,如果說真正能夠解答這首偈文的,的的確確是只有佛陀一個人,不管這石碑上的偈文事實與否,但總是暗示著那意義的深刻。佛陀多年的努力修道,其目的就是要揭開這些問題的謎底,佛陀的證悟,就是這個問題最靈活的答案。
  
  拜見到佛陀的迦旃延,覺得舅父的話的確真實不虛。他還沒有知道佛陀如大海的智慧時,單是佛陀的相好莊嚴,就使他生起無比的恭敬之心。
  
  迦旃延雙手合掌,把偈文誦念一遍,希望佛陀為他解答。
  
  佛陀沒有考慮,像被撞擊的洪鐘,也以偈回答道: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被無明所染的謂之愚者,
  
  能滅諸煩惱的謂之智人,
  
  修道除貪瞋痴即離垢穢,
  
  能完成戒定慧即證涅槃,
  
  有我法執著者沈溺在生死海裡,
  
  證緣起法性者逍遙於解脫國中。
  
  聰明的迦旃延,聽了佛陀的回答,其每一句都流入他的肺腑,心中的一點暗影,像給朗朗的智慧之光所驅除。他歡喜興奮,竟然好久說不出一句對佛陀感激的話來,最後他誦著佛陀的偈語只是向佛陀不住地頂禮。難怪迦旃延會激動,他聽了佛陀的話,當即開悟了,他從此邁進了真理的世界。
  
  佛陀很歡喜迦旃延,嘉許他的善根深厚,並且又再向他說了些法理,迦旃延禮謝後,即奉著佛陀的偈語回報國王,然後向信他的人宣布,他從此要皈依佛陀,做大聖者佛陀的弟子。
 
61迦旃延 - 勸念三寶
 
  天資聰明的迦旃延,終於被佛陀崇高的智慧和偉大的人格所感動,成為教團中開悟證果的弟子,迦旃延非常歡喜,不但自己從此得救,更遂了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宿願。
  
  尊者迦旃延,本來就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何況他現在跟隨佛陀出家,並證得了阿羅漢果。他通達很多外道的經論,有很多外道的朋友,他發願要先把在迷途上徬徨的修道者,一一感化過來皈依佛陀,接受佛陀的真理。
  
  因此,迦旃延在教團中不但熱心服務和修道,在教團外更是熱心傳法弘化,宣揚佛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救世主佛陀的真理,得著迦旃延尊者有力的弘傳推動,更容易普及社會人群,深入人心,自是意料中的事。
  
  佛陀的救世真理,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長新的,迦旃延越宣揚越有信心,他認為自己能做佛陀真理的使者,實在是最大的榮幸。因為迦旃延對佛法的信心、熱忱,使他的大名像百花的芬芳,遠遠的飄颺,無論誰,一提到迦旃延的名字,總是要豎起大姆指。
  
  有一次,佛陀到自己的祖國北方的迦毘羅衛國宣化,迦旃延也跟著佛陀住在訶利聚落的精舍裡,在這裡的村莊,無論大家小戶,都有他宣化的足跡。有一天,村上有名的八城長者病了,他想到要去特別向他說法,解除他的病苦。
  
  迦旃延到了八城長者的家中,對睡在床上的八城長說道:
  
  「長者!聽說您的貴體有點欠安,我奉佛陀的慈命,特來向您慰問。您找醫生醫治了嗎?」
  
  「謝謝佛陀和你,我的病怕是無望了,很多醫生都說我害的是不治之症。」八城長者很傷感的說。
  
  「那您可以稱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仰仗三寶的威德,您的心就能清淨,病就會好的。」
  
  「尊者!我們皈依三寶,是希望擁護三寶,淨化人間,獻出自己的所有,不應該對三寶還有要求。」
  
  「那是不錯的,無常的世間,不可向三寶要求常住;有病的身體,不可向三寶要求健康。信仰是犧牲個己,成就大我。小苦小病,要自己設法,不要太麻煩佛法僧。但人力無法解救,真心祈求三寶,三寶的慈光仍會普被,您這樣做不會錯的!」
  
  八城長者聽了迦旃延的話,每天一心一意的稱念三寶,他的不治之症就漸漸的痊癒了。
  
  這雖是佛法的廣大無邊,但也是迦旃延關心病人,用佛法的慈悲甘露,治療眾生的病苦!
 
62迦旃延 - 宣說平等法
 
  迦旃延有時跟隨在佛陀的身邊修學,有時獨自一個人在各方雲遊教化。他和富樓那的教化方法稍有不同,富樓那說法教化的時候,總是集合成千上萬的人聽講,而尊者迦旃延卻歡喜個別的教化。
  
  一個人,又一個人,面對面的講,這是親切的說法,真理才能更深入人的心房。這個方式,無論是誰,只要迦旃延說幾句話,一定會使對方有好的印象和相信他的說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祇園精舍,迦旃延帶著三衣一缽,獨自穿過廣闊的森林,到西方去為摩偷羅國王說法。
  
  他到了摩偷羅國王的國中,先把當地的民情風俗、生活習慣打聽清楚以後,他就到王城中請見國王。
  
  摩偷羅國王一見到迦旃延就問道:
  
  「尊者!我聽說你本是婆羅門的種姓,這是最高貴的人種,而佛陀是剎帝利的種姓,你現在皈依做他的弟子,這不是太委屈你了嗎?」
  
  「大王!這非但不委屈,做大聖佛陀的弟子,我反而感到很光榮!」
  
  「奇怪!捨棄梵天口中所生的清淨人種,做本是剎帝利種姓的佛陀的弟子,叫人真是不解!」
  
  頑固守舊的國王,不明理的我見、我執充滿心中,他對迦旃延的說話像是不屑一聽的樣子。
  
  尊者迦旃延一點也沒有生氣,他溫和的解釋道:
  
  「大王!我過去是婆羅門,我和你也是一樣的看法。但聽了佛陀的教示,我知道這是錯誤的認識。社會上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等的不同階級,在職業上說有宗教、政治、商業、農工的分類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要以此形成階級,解說人種的優劣,那是非法的!無論哪一種種姓的人,都是有善也有惡的。今日婆羅門種姓當中,殺生、邪淫、邪見,行這些惡業的人很多,這就是尊貴的人種的說明嗎?人的貴賤與否,不在人種的勝劣,能夠修道學善,覺悟證果,不論什麼種族都是尊貴的、第一的、清白的!」
  
  這樣的說法,摩偷羅王終於覺悟了,他有點自言自語的說道:「啊!那我錯了,在我的國家,牢獄之中都關的一些首陀羅族,婆羅門犯罪也是不要緊的。難怪社會上秩序混亂,人民中怨聲不平。」
  
  迦旃延看出摩偷羅國王知錯悔改的心,進一步的說道:
  
  「所以,大王!你要信奉正法,大覺大悟的佛陀是人中最尊最貴,我們皈依他作弟子,尋求生命的自由解脫,這是最光榮最幸福的!」
  
  摩偷羅國王接受了平等的佛法,請迦旃延介紹,他也皈依佛陀作了弟子。
  
  他大赦天下,放出獄中那些苦難的首陀羅族,決心整頓政治,不欺弱怕強,廢除不平等的國法,人是沒有階級的分別,國法上的待遇應一律平等。從此全國歡欣,人民康樂,大家都感激迦旃延尊者,感激慈悲平等的佛法!
 
63迦旃延 - 論長者的資格
 
  迦旃延依照佛陀的教示,宣揚四姓平等的主張,很多的婆羅門知道了都不服氣,有機會,他們就來找迦旃延問難,他們想,不把迦旃延難倒,婆羅門從此就不要再想抬頭。
  
  可是,善於巧辯的尊者迦旃延,不管你是什麼權威的婆羅門,只要遇到他,很簡短的言辭,不用幾句話,總會把問難的人說得心悅誠服。
  
  有一次,尊者在波羅奈國烏泥池旁和同學比丘們在齋堂裡進餐的時候,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婆羅門知道了以後,就來向他挑戰。老婆羅門倚著拐杖,默默的站在迦旃延的身旁。他心想,迦旃延看到他時,一定要起立讓座。可是,很意外的,迦旃延瞧也不瞧他一眼,他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就大聲的責問道:
  
  「你們算什麼?你們對我這樣老的長者,為什麼不起立讓座?」
  
  諸比丘一聽大驚,很多人都站起來讓位給老婆羅門坐。可是迦旃延卻不慌不忙的對老婆羅門說道:
  
  「你是什麼人?這樣大聲的嚷叫?我們是在奉行著恭敬的教法,可是在這裡並沒有我們的長者和前輩呀!」
  
  老婆羅門很不服氣,他舉起手中的拐杖,指指面上的鬍鬚,怒氣沖沖的說道:
  
  「像我這麼大的年紀,可不可以稱做長者?你們應該對我恭敬?」
  
  「你?你是不可以自稱長者的,你也不應該受我們的恭敬!」迦旃延輕言慢語的但很有力的說。
  
  「為什麼你目中無人?」老婆羅門氣得暴跳如雷,用手中的拐杖指著迦旃延的臉責問。
  
  迦旃延面對著老婆羅門,仍然很悠然的說道:
  
  「我從你講話的聲音,以及你這樣粗氣的舉動,我才說你不配稱做長者,不值得人恭敬。因為就算是婆羅門,到了八九十歲的老年,髮白齒落,而他並沒有真正的修道,耽於色香味觸,既不能離開貪瞋嫉妒的煩惱,就仍應該稱他做青年;假若就算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皮膚潤澤,頭髮烏黑,而他已經解脫了愛欲的束縛,對世間沒有貪求,沒有一點不平的觀念,像這樣我們可以稱他長者,稱他老宿士,應該受我們全體的恭敬!」
  
  老婆羅門聽了迦旃延的話,無話可說,就默默的走開。
 
64迦旃延 - 有道不在年高
 
  說服一個婆羅門,並不是從此就相安無事。迦旃延的名聲越大,婆羅門的教徒越是和他過不去。
  
  又是一個婆羅門,很善於辯論,聽說迦旃延對年老的婆羅門非但不恭敬,而且批駁得老婆羅門啞口無言,因此心中非常不服,特地從很遠的北方俱尸尼迦羅,訪問到迦旃延暫住的波羅奈國來,他一見面就呼名問道:
  
  「迦旃延!我聽人說,本是婆羅門的迦旃延,現在改宗作了沙門是不是事實?」
  
  「你說得不錯,你看我身上披搭的袈裟!」
  
  「背叛本有的信仰,算不算過失?」
  
  「從邪執的信仰,走上光明正信之道,不算過失!」迦旃延斬釘截鐵的回答。
  
  「你不是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你對婆羅門的摩奴法典有精深的研究,你改宗信仰佛陀,已經不可原諒,但聽說你還常常向婆羅門教徒講說佛法,要他們和你一起改宗,你這種行為簡直是無禮之極!」
  
  「過來人,指點過去同行者的迷津,這是佛陀慈悲的教示!」
  
  就算是會說話的婆羅門,遇到義正詞嚴的迦旃延,也是沒有辦法。
  
  婆羅門還是不肯服輸,想到他此來的目的,又再問道:
  
  「迦旃延!我再問你,我聽說,作了沙門比丘的迦旃延,已不再恭敬耆宿的婆羅門,不起座相迎,也不與座,假若這是事實,就算是比丘也不應該!」
  
  迦旃延像是胸有成竹,沈著的回答道:
  
  「你所問的,事實是如此,皈依正遍知佛陀以後的迦旃延,的確是沒有恭敬侍奉耆宿的婆羅門,這是很合乎法理的。因為已經證得聖果的我,你不可以用年齡的老少來衡量,禮和法是不可亂的。」
  
  婆羅門聽了善辯的迦旃延的回答,終於深感羞愧,無法再說,最後只得捨棄邪見,請尊者介紹,也作了佛陀的弟子。
  
  和這個故事一樣,很多當時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議論下而改邪歸正,接受了佛法的信仰。
  
  多麼可敬可愛的尊者!
 
65迦旃延 - 解答諍的原因
 
  真理不辯不明,僧團中有一位佛弟子像迦旃延,使很多想要問難的人,總有幾分畏懼。
  
  有一次,迦旃延走在街上托缽乞食的時候,被一位迎面走來的婆羅門修道者見到,他向迦旃延招呼以後就問道:
  
  「尊者!今天遇到你,真是難得的緣分,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希望你以客觀的態度破除我的疑惑!」
  
  「請不必客氣,你對什麼問題生起了疑惑?」
  
  「尊者!我看世上,剎帝利相爭,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他們爭來爭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是貪欲在蠱惑!」迦旃延回答。
  
  「婆羅門和婆羅門相爭,剎帝利和剎帝利相爭,是為了貪欲。尊者!我再問你,你們比丘和比丘相爭,又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是我見和法執!」
  
  婆羅門的修道者,閉起眼睛用手摸著頭,好像是在用力的思考尊者的話。
  
  婆羅門閉起眼睛摸著頭的奇怪樣子,引起街道兩旁的民眾注意。本來,比丘和婆羅門在街道中問道,就已經令人注目,何況這位婆羅門的修道者,又做出古怪的樣子。
  
  一位是披著黃色袈裟的比丘,端嚴莊重的站著,一位是編著頭髮身上穿了婆羅門表示苦行的蠱衣,還在閉目,摸著頭,四周圍著注目觀看的群眾,這情景像人生舞台上演著最精彩的戲劇一樣。
  
  婆羅門的修道者想了一會,睜開眼,又問道:
  
  「尊者!你的回答很公正合理,不過,我想知道世上什麼人才能離開貪欲、我見和法執呢?」
  
  迦旃延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現時在舍衛城說法的我的老師佛陀,他是應供、正遍知、無上正等正覺者,他沒有貪欲的煩惱,沒有我法的執著,他是三界的導師,是人天的師範!」
  
  婆羅門的修道者,很感激迦旃延的說法,他當即要求尊者介紹他皈依佛陀,作在家學佛的居士。
  
  說服了婆羅門的修道者,圍觀的群眾向迦旃延一陣歡呼,還有很多人跪在地上向尊者頂禮,像是在祝賀尊者的勝利!
  
  可是,尊者沒有一點驕傲自得的表情,他謙虛的向大家答禮,再和那本是婆羅門而今要作居士的修道者告別,仍然過著他托缽乞食的生活。
 
66迦旃延 - 訓誡無禮的少年
 
  由婆羅門出家的迦旃延,和婆羅門往來辯論的公案很多。總是因為尊者在婆羅門教中,有很崇高的地位和名望,一旦改宗信仰佛教,實在震動了那神權的宗教。
  
  婆羅門的教徒,向迦旃延攻擊問難的固然很多,但和迦旃延維持友情,覺得信仰應該自由的婆羅門也不少。
  
  有一個時期,迦旃延行化到阿槃提國的獼猴室村的時候,在這村裡有一位名叫魯醯遮的婆羅門,他對已經出家做比丘的迦旃延,仍然非常恭敬尊重。
  
  有一天,這位魯醯遮婆羅門的年少弟子們到山上砍柴,走到一個石窟前,看到迦旃延在窟內修行,他們就胡鬧的向迦旃延取笑說:「在呀!在呀!你看那光頭的沙門在呀!」「看呀!看呀!那光頭的沙門有什麼了不起呀!」魯醯遮的弟子,你一句我一句,在窟外大聲的笑鬧,其中有一個曾制止說:「喂!你們不要這麼罵人,他是我們師父最尊敬的人哩!」雖然有人這樣制止,但頑皮的少年婆羅門,仍然大聲笑鬧,甚至還有的拿石子往窟內擲。
  
  靜坐的迦旃延只得站起來,走到窟外,訓誡那些少年的婆羅門道:
  
  「少年們!從前的婆羅門還認真修行,禁止五欲,現在的婆羅門娶妻生子,和俗人沒有分別。你看你們的行為,和不學無術的野蠻少年們一樣,這就是你們師父的教育嗎?」
  
  迦旃延威嚴的像獅子的吼聲,將婆羅門的少年們懾服得不敢回口,但滿懷著瞋恨的心,回去馬上就告訴他們的師父魯醯遮婆羅門,說迦旃延如何的大罵婆羅門不好。
  
  魯醯遮聽了以後,非常氣忿的說:「我對迦旃延那麼尊敬,他反而大罵我們,我一定要找他講理!」
  
  魯醯遮殺氣騰騰的奔向迦旃延的石窟來,心想這一次非要給迦旃延難堪不可。可是見到莊嚴的迦旃延以後,迦旃延把剛才說過的話再重說一遍,魯醯遮竟慚愧得低頭不語。
  
  迦旃延趁機說法道:
  
  「我的好友魯醯遮!你聽我說,我們的信仰和修道,是為了生死的解脫,生命的自由,千萬不可把信仰和修道形成職業化起來。現在婆羅門中的修道者,為人祭祀作法,好像當做生意在經營,離開家庭做婆羅門,有幾個是真正為了修道的?很多都是為了名聞利養,自己還虛偽的裝出信得很虔誠的樣子,大家並不是真正為了得救,掛著宗教的招牌,遂其私欲,這是很大的悲哀!
  
  「今日的婆羅門,都是心外求法,不是求人天福報,就是在宇宙的現象上解來解去,有幾個能認識自己?我的老師佛陀,他是宗教歧途上徘徊者的救星,你是我的好友,望你一捨妄執,不要好為人師,用虛懷若谷的心情,共同來跟佛陀學習!」
  
  魯醯遮羞愧的說道:
  
  「尊者!你說得不錯,現在我一切依著你的教示來行!」
  
  好比是迎面刺來的大刀,非但不能刺中迦旃延,而且被尊者義理的辭鋒折斷,魯醯遮只得解除迷妄執著的武裝,向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尊者投降!
 
67迦旃延 - 暢說無常之理
 
  迦旃延的辯才無礙,長於議論,沒有人能和他相比,在僧團中以及社會上,鼎鼎大名,沒有人不知道的。
  
  佛陀歡喜弟子們有辦法,只要稍有可取,總是加以提拔讚揚。現在迦旃延是這麼一位不平凡的聖弟子,佛陀看在眼中,聽在耳裡,自是歡喜異常。所以,有一次在阿槃提教化的時候,佛陀就曾以迦旃延代座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無常的道理。
  
  迦旃延先向佛陀頂禮,然後說道:
  
  「諸位大善知識!一切聚者都有離的時候,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世上有為諸法,山河大地,森羅萬象,一切都脫離不了無常的法則!」
  
  「見到春天的百花開放,秋風一起,又是黃葉飄零的時候;本是青春美貌的紅顏,經過寒往暑來,就是雞皮鶴髮、老態龍鐘。
  
  「做人如果沒有從無常中解脫出來,那短暫的生命實在是孤獨和悲哀的,看那花朵上的朝露,它只不過能挨到日出的時候;就算是發出無量光明普照天下的太陽,它仍然消失在黑暗的夜裡。
  
  「恩愛的眷屬,老死來的時候,他們也替代不了;孝順的子孫,在你撒手逝世時,雖然圍繞在你身旁哭泣,可是哭泣並不能唬倒無常,把你再哭活過來。
  
  「金銀財寶也是靠不住的,天災人禍會把它毀得精光;名位權勢也是不實在的,可曾看到世間上有不倒翁的王族?
  
  「不明白無常道理,就會被五色繽紛的世間欺騙。那自然界,青山綠水;那人生,健康力壯;那社會,燈紅酒綠;這一切,看去像是有無限的情趣,實在是害人的陷阱,因為這裡面埋伏了無常的隱憂!
  
  「仔細想想,世間為了無常作祟,處處都是虛偽的、欺騙的;不虛偽、不欺騙的唯有因果的真理和個人造作的業力,如影隨形,無論生也好,死也好,它們都亦步亦趨的跟著我們。
  
  「所以,諸位大善知識!我們修道者要有向無常之魔挑戰的精神,在佛陀慈悲的指導下,我們要加緊修道,認識自己,粉碎無常的世間,證得永恆的生命。我們不要生,也不要死!」
  
  迦旃延這番痛切的教誡,義理分明,感動了所有在座聽講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為佛陀代座說法,唯有像迦旃延的辯才論議,才有這種資格,才能有這種榮譽!
 
68迦旃延 - 為窮人說發財之道
 
  迦旃延在阿槃提國宣化後,想回到舍衛國聽聞佛陀說法的途中,見到一位婦人手持水瓶,坐在河邊大聲的啼哭,尊者一見,不覺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憐憫心,他怕這個婦人因失意的事想不開,而投水自殺。
  
  因此,他就向前問道:
  
  「婦人!什麼事情使妳傷心,為什麼在這裡啼哭呢?」
  
  「不要你管,告訴你有什麼用?」婦人哭的聲音更大了。
  
  「婦人!告訴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幫助妳解決苦難的問題。」
  
  「你是沒有辦法的,你看世間這麼不公平,貧富如此懸殊,我是一個苦命的窮人,一生都受苦,我被貧窮的苦折磨得實在不想活了!」
  
  婦人說後,像要往水中跳的樣子,迦旃延趕快上前一把拉住她,非常慈悲和同情的開導她道:
  
  「婦人!妳不要傷心,世間上的窮人很多,不僅是妳一人。同時,窮人並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不一定就是快樂。妳看那些擁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們仍然天天為貪欲瞋恚的煩惱所苦。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貧窮值得這麼悲傷嗎?」
  
  婦人不耐煩的掙扎著說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門,你能看得開世情而我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這裡大富豪的奴隸,我窮年累日的做著奴隸,衣食不周,沒有自由,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慳貪暴惡,沒有絲毫慈心。我們做事,稍有差池,便打罵交加,叫我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到這些痛苦都是由於我的貧窮所致,怎麼不叫人為窮苦悲傷呢?」
  
  「婦人!既然如此,妳不要悲傷,我告訴妳一個解脫貧窮和發財的方法。」
  
  「是什麼方法?」婦人把眼淚揩拭一下,望著迦旃延。
  
  「方法很簡單,妳既然為貧窮而受苦,那妳可以把貧窮賣給別人!」
  
  「貧窮可以賣給別人?」婦人驚叫起來:「你不要亂說,如果貧窮可以賣給人,那世間上就沒有窮人了。有什麼人肯買貧窮呢?」
  
  「賣給我,我肯買!」迦旃延回答。
  
  「貧窮可以賣,而且也有你買,不過世人不懂出賣貧窮的方法。」
  
  「要布施!」尊者開示道:「妳要知道人生的貧富各有因緣,貧窮的人所以貧窮,是前生沒有布施和修福;富貴的人所以富貴,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賣窮買富的最好方法。」
  
  婦人聽後,智慧開朗,她到今天才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隨後就又苦著臉問道:
  
  「尊者!你說得不錯,我確實明白了發財的方法。不過我極其貧困,我是一無所有的人,就是我手中的水瓶,還是我那愛財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麼好布施呢?」
  
  迦旃延把自己的缽交給女人,說道:
  
  「布施不一定要用錢,對別人布施歡喜也可以。現在妳持此缽盛水給我,作為妳對我的布施!」
  
  婦人此刻才真正明白布施的意義,當即依教奉行,後來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樂。
  
  迦旃延具有說法的方便,所謂論議第一,在比丘中的確是名不虛傳!
 
69迦旃延 - 化愛情為慈悲
 
  有一次,迦旃延離開佛陀,前往很遙遠的邊國波羅梨園的一位長者的竹林中教化。當時這裡的國王文荼王發生了不幸的事故,就是他最心愛的王妃死了。文荼王萬分悲傷,不吃飯、不喝水,連政治也無心再管,每天只是流淚啜泣。
  
  死了的人,就是有權有勢貴為王者,也不能叫死者再活過來。文荼王不能忘懷舊日的恩愛,命令大臣將夫人的死屍浸在麻油裡,不能讓她腐壞,他每天就對死屍說:「這張嘴怎麼不向我說話呢?這雙手怎麼不來抱我呢?親愛的!妳怎麼看我也不看一下?」
  
  文荼王的悲哀像沒有終了的時候,大臣們急得也無法可想。想要勸諫國王不要過度悲傷,但勸諫的話,國王一句也聽不進去,國王說,要他不悲傷,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讓夫人活過來,但是這事誰能做得到呢?
  
  諸大臣在焦急得沒有辦法的時候,想起了在波羅梨園的迦旃延,想到以他的威德和善辯的議論,說不定能使王制止傷心,重新鼓起勇氣再來處理國政。
  
  大臣們向文荼王建議道:
  
  「大王!在我國中,現在有一位佛陀的弟子遊化在此,他是迦旃延尊者,他有大神通、大威德,淵博的知識,無所不曉,連石碑上的梵天文字,都認識!而且辯才無礙,在說話的時候,面上常帶著笑容。大王!您去見他,說不定對你有所幫助!」
  
  文荼王一聽,忙問道:
  
  「他的神通能不能叫夫人活過來?」
  
  大臣們很為難,都不敢說,當中有一位聽過迦旃延說法的大臣,機警的回答道:
  
  「大王!能不能叫夫人活過來,這話我們不敢回答,關於這個問題,唯有去請教迦旃延尊者才知道!」
  
  文荼王採納了大臣們的建議,即刻就起程,乘著寶羽的王車,帶了隆重的禮物,到林中一見面就要求迦旃延把他的夫人救活過來。
  
  迦旃延在身旁攀折了一根樹枝,對文荼王說道:
  
  「大王!把這樹枝帶回供在宮中,要它永久常青,不要枯萎,能嗎?」
  
  「這是不可能的,它已離根了,是不能再活的。」文荼王回答。
  
  「夫人業報已盡,壽命終了,要她再活過來,這怎麼能夠?」
  
  迦旃延以反問代替回答,文荼王頓時覺悟到死而不能再活的無常之理。
  
  迦旃延知道文荼王的心,進一步的說法道:
  
  「大王!你是國王,是全國人民所有,不是你夫人一人的,你應該把愛你夫人的一念,擴大開來,愛你全國的人民,以慈悲代替私愛,你的國家才能興隆,人民也才會永久擁戴你為王!」
  
  文荼王一聽,智慧開解,不再悲傷,向尊者頂禮告別,回宮安葬夫人,整頓國政,愛民如愛夫人,全國歡欣,沒有一人不感激善說法要的尊者迦旃延!
  
  今日,邪說的烽煙瀰漫了全世界,我希望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尊者的精神,在佛教的教團中能夠復活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