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儒釋道耶的特點



           儒釋道耶的特點







國學大師陳耀南教授將於9月9日至11日來溫哥華舉行佈道會。他將以「跳出三教外,進入基督裡」為經,以「孝心」、「良心」、「愛國心」及「神心」為緯,主講四場聚會。

陳耀南教授思辯敏捷,才情橫溢。當年他在亞洲電視極受歡迎的論政節目「龍門陣」中風趣幽默,妙語連珠。針貶時弊,鞭撻入裹。他的評論擲地有聲,引發觀眾迴嚮。

是次聚會由溫哥華華人基督教佈道聯會主辦,歡迎邀請未信主親友参與,讓他們也同得救恩,人生更美滿豐盛。陳教授將以粵語主講,國語傳譯。大會設有兒童節目,詳情請參閱海報。

陳耀南教授簡介:
香港大學博士。曾任英華書院副校長,理工學院高級講師,香港大學、台灣中興、中正、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等教授。退休後定居悉尼,創南洲國學社,常在港、澳、美、加各地事奉。著作書籍五十餘種,包括《孝道。心》、《中華三教與基督福音》、《蒙恩學道獻心聲》、《從自力到衪力》、《信仰的拔河》、《福音對聯三百首》、《傳道書與中國思想》、《讀書教學記神恩》等。






儒釋道耶的特點



陳耀南教授用四句說話表達儒家、道家、佛家和基督教的特點:


儒家:留心看;
道家:看開點;
佛家:看化了;
耶教:看上頭。


他認為:


儒家是:入世但不快樂;
道家是:玩世不恭;
佛家是:出世但心不安樂。


以上三家沒有一家能單獨地讓人安身立命,古代人信奉一家,但近代人出入於三家之中,思想受多方學說的影響。



因此,陳耀南教授於1996年信主,現退休定居澳洲。




陳耀南安身立命

「有些人他大病,或者有什麼特別的遭遇,於是不用經什麼邏輯思維,就直接靈光一現,覺得上帝這個神在照顧著他。這是一種方法。另外一種便是一步步,由朦朧而清楚,一步步由抽象而具體,又看自己又看人,又看當年的社會,又看歷史的社會,覺得:啊!你怎可以不相信有神在帶領著呢?」

理性思維發現上帝

  對陳教授這樣的學者而言,基督教信仰只是能提供答案的一套思想嗎?還是深刻的經歷到神的存在?

  「我覺得根本哲學的窮途就是宗教。人的哲學如能解決問題,人便不需要信主了。但也不是排斥的,不要以為只是靠屬靈的溝通。人同時是理性的動物,這種理性也是神所給的。有些人證主也有一套道理,譬如講宇宙的解構啊,人的心靈歸宿啊,那些其實是一種哲理的approach。如果以那樣事為驕傲,當然不好啦,但如果認為那些都是神給我們一個思維的能力,令到所謂『發現上帝』—發現上帝有很多個途徑,由心靈的直接開啟,或者生命某些經驗直接發覺當然是好,但是用什麼途徑不是人自己決定的,是神決定的。」

回顧人生感念神恩

  陳教授比喻自己的悟道是細水長流式的,曲折迂迴,然後匯成江河,流入真理的大海。「有時有很多生命上的轉折,覺得冥冥中有神在帶領。」

 他回憶自己從崇基學院畢業後,被迫要讀一年師範,又因誤信教育署而錯過找工作的最佳時機,幾經辛苦波折,才進入男英華。「萬事互相效力,後來證明那段時間在英華多愉快,英華對我又挺重視,離開之後大家又有友誼。而且因為英華,就算當時未信,我對馬禮遜,對聖詩也有些認識,這在後來變了種子。到後來時機成熟,神的時間到了,它便出現了。如果當初我不是這樣,一派,便派了去官校,可能我信主又會再遲些。」

  他眉飛色舞的談到一件求職時期的「苦」事:「那時候我二十來歲,有一間天主教學校請我去面試,那時候很保守,『陳生你結婚未?』『未啊。』面色一沉。『那你有女朋友未?』『未啊。』『我們這兒,就算蒼蠅飛過都要!女性嘛,雌性嘛。不過這樣吧,為了表示對你欣賞尊重,你介紹個女同學來,我請她。你呢,我祝你好運。』當時看當然很不順,但有時回頭看,神給你的所謂命運,那條路都有祂的好意。有時回顧,幸好如此如此……這也是個見證。」

儒佛道與基督

  自殷至今,中國擁有令人自豪的五千多年文化,儒家的「內聖外王」,強調人要培養發展與生俱來的良知;道家的逍遙無為,主張人要順應自然,摒除成心我見;到西來而又影響深遠的佛家,各呈異彩。與基督教相比,相異處為何?

「中國傳統無論儒家、佛家、道家都是人本,以人為根本。基督教是神本,我們是靠一位真主的力量。所不同的便是這樣。中國傳統也有很多神,中國概念的神往往是人的CEO,人的執行幹事,即是你祭祀祂,拜祂,其實是在利用祂。靈就香火盛,不靈就香火不盛。將神當作工具。真是神就不應該這樣。《哈巴谷書》:神就是神。靈不靈祂也是神,保不保佑你祂也是神,這才是真神。不同的在此。中國的宗教觀念是人本,很容易功利化。基督教是神本,神就是根本,而且應該是超()功利。」

安身立命

   信基督教,對陳教授最大的改變是價值觀念上,讓他有個目標,能夠心平氣和。「信仰最重要是安身立命。我們對佛教不是沒有興趣研究,始終那些事不能令你心安,你便不會接受它。好像輪迴問題,心就是根本,心外無物啊,你覺得得個講字,如果表現在社會功能方面,如婦女教育、紮腳、君主專制等,這些起碼它是無力防範,也無力培養維持。有些人不是這樣想:佛教跟紮腳沒有關係啊。起碼它等於是一個幫兇。它認為是報應,它認為這些女人天生就低男人一級,女人紮腳是辛苦,想不紮腳便唸多些經,下世便不用紮了,下世做男人嘛。這些真是……你沒法子接受這些理論。又不能夠改善社會,又不能夠改善人的命運。只是叫人換個角度看,叫人行為稱義,你修養這些下輩子便什麼了。」

多一基督徒少一中國人?

  新儒學宗師牟宗三曾說:「多一個基督徒,便少一個中國人!」陳教授為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信仰基督,證道上將中國文化與基督教比較,許多以中國文化自豪的行家,便大不以為然,有的更因此對他冷淡了。

  「我引述牟宗三那句話,其實現實生活還有的。聽過很多次有人背後批評我:哎呀,好好一個中文系教授,幹嗎會信了西人的耶穌呢?可見很多人到現在,那種觀念還是根深蒂固。我的回應是繼續在那方面研究,證明為什麼中國傳統的思想不夠。所謂回應便是做個見證,將你為什麼會信那個信仰的事從頭告訴他聽。」

以國學活動傳福音

  陳教授既擅國學,自然希望在這方面為主作工。他除了四出證道外,也撰寫書籍,最近便出版了福音對聯。「我寫福音對聯,一方面是我興趣,一方面寫出來也確實希望對人有幫助。很多教會的人不會創作對聯,我剛好懂這東西,又是中國文化一部分。詩歌有唱:一切美麗光明物,都是主創造。這些詩詞歌賦、好的文章都是美麗光明物,如果不是有神,人怎會懂得寫那麼好的文章呢?」

   以基督徒的角度看中國古籍、文學,別有一番領會。比如看唐詩:「古人,特別是唐朝人,那個時候他們的信仰不是這樣,他有那個信仰便影響了他的觀點,影響了他的寫作。所以你看古人的作品,很多唐詩也是很悲苦,整天惦念著做不了高官啊,或者人生命運不可掌握啊,即是很像《傳道書》前面那部份,未講上帝之前那樣子。但如果用基督徒的角度,看法便有些不同。如果你有多一個信仰知道,哦,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又知道世上的掌權力量其實都是來自上帝,那你對於那個政權的本質又多一層認識;對於怎樣才叫忠君愛國又有認識,那便不同看法了。」

面對抗拒反省自己

   傳福音的過程中,陳教授體會最深的是人的抗拒。他不以此為困難,反視之為挑戰:「遇到挑戰越要裝備自己,要努力些。一方面,是不是我流於硬銷,不夠溫柔、不夠耐心呢?或者會不會是我行為沒有顯現出榮耀的主,別人覺得,這個陳某,未信之前是壞蛋,信了之後是禍蛋!如果別人覺得這個陳某,未信之前,是半生熟蛋,信了之後,熟了,這就好一點囉。當然我們因信稱義不是因為行為,但有個信心自然有個種子。」

「有時我自己也警惕,試過一次小小的不愉快事,我忘了,那些人說:『你是基督徒來的啊!』這句話真是五雷貫頂—是啊,現在別人認為我是基督徒,而且你越有知名度,你就越要小心別人越用精明的眼光看著你,會對你很苛求。這些都是主在作工,有些機會令到有人提醒我。如果這樣,那個憎我的人其實是天賜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