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太上老君清靜經注》




《太上老君清靜經注》

:

夫鴻蒙分判,陰陽始列,輕清上浮者為天,其質陽也;重濁下凝者為地,其質陰也;清濁相混者為人,其質陰陽合併。惟人稟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陰陽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臟、五德、五靈由斯而全焉;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備焉。列三才之品,為萬物之靈。

世間難得者,人也;人生難得者,道也。夫人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何也?皆因不知消長之理也;人與佛仙同體而不能與佛仙同超證者,何也?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人與君臣同形而不能與君臣同富貴者,何也?皆因不知積德之功也;人與萬物同性而不能與萬物無傷者,何也?皆因不知惻隱之心也。然而不知消長之理、先天之道、積德之功、惻隱之心,則天堂路塞地獄門開也。

是故太上道德天尊,廣發慈悲之念,大開方便之門,著清靜之經,演長生之訣,流傳天下,廣布四海,化醒原來。其經至簡至易,極玄極妙。其句九十有六,正合九六原人之數,以應乾坤之卦也。其字三百九十有四,除開河圖生成之數,以應八卦之爻也。又得混然子之慈悲以列圖像,更仗水精子之聖才以增注解,共分二十四章,章章珠璣,同參二十四圖,而圖圖沉檀。條分縷析,剖切詳明,真乃度人之寶筏、醒夢之晨鐘、救人之靈丹、升仙之階梯也;實為慕道之禪杖、辨真之藥石、劈旁之斧鉞、照幽之炬燈也。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言非淺近,理數玄微。若有善緣得遇,便是三生有幸。須當盥手恭讀,理宜過細體閱。不看之時,高供神堂,則有丁甲守護,更能鎮宅驅邪。早晚跪誦,還可消災解厄,積德感天,自有明師相遇,低心求指經中之玄,下氣懇傳先天之道。照經修煉,功果完備,在儒可以成聖,在釋可以成佛,在道可以成仙也。若是天下同人,依是道而尊之,得是道二宿之,千難不改,萬難不退,日就月將,三千功滿,八百果圓,丹書下詔,脫殼飛升,逍遙天外,浩劫長存,豈不美哉?不負太上度人之婆心,以年聖德之慈意,學者其毋忽焉。此是道德天尊之厚望也。夫是為敘。

無極品第一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注:

老君曰。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郁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千變萬化,難以盡推。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莫測。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

大道無形者,大為無外,道為至善,無是無極,形是蹤跡。夫大道,本鴻蒙未判之元氣,有何形質之見焉?

生育天地者,生為生化,育為含養,天為陽氣,地為陰氣。而天地何由大道之生也,每逢戌亥二會為混沌。混沌者,無極也,以待子會之半,靜極一動而生陽。陽氣上浮為天,在人為玄關。以待醜會之半,動極一靜而生陰。陰氣下凝以為地,在人為丹田。故曰: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也。

大道無情者,夫道本屬先天,無聲無臭,情本屬後天,有作有為。無情是無為之道也。

運行日月者,運是旋轉,行為周流,日為金烏,月為玉兔。日屬離卦,則有寒暑之來往。月屬坎卦,則有消長之盈虧。在人為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大道無名者,名是名目。先天大道,無形無象,有何名字,強名曰道。

長養萬物者,長為長生,養為養育,萬物是胎卵濕化昆蟲草木之類,皆得先天之氣而生者也。世人若肯回頭向道,訪求至人指示身中之天地,身中之日月,修無形無情無名之道,煉神寶氣寶精寶之丹,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宮,證天仙金仙神仙之果,逍遙物外,浩劫長存,這等好處,何樂而不為也?

木公老祖詩曰:

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經一部是真傳。求師指破生死竅,得訣勤修龍虎丹。

個個同登清靜道,人人共上彩雲蓮。無極宮內受封後,快樂逍遙自在仙。

文昌帝君詩曰:

一部尊經度世船,五湖四海任盤旋。若不點破經中理,枉費工夫拜幾筵。

個裡玄機惟一撥,壺中春色數千年。天尊口訣斯徑露,按法修行赴九天。

皇極品第二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注:

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太上自歎。大道無形象所定更無名色所擬,由強勉取名曰道。夫道雖曰強勉,以字義二推之,實不強也。何矣?倉頡夫子造字,深隱玄蘊。夫道字,先寫兩點,左點為太陽,右點為太陰,似太極陰陽相抱。在天為日月,在第為烏兔,在人為兩目,在修煉為迴光返照也。次寫一字,乃是無極一圈。此圈在先天屬乾,易曰:乾圓也。鴻蒙一破,其天開也。圈拆為一,易曰:乾一頁。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儒曰:惟精惟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寫自字於下者,言這一字圓圈,日月團團,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頭也。修道是頭一宗好事。次寫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自轉。此名道字之義也。

夫道者,乃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有清天氣也,有濁地氣也。有動陽氣也,有靜陰氣也。天清純陽也,地濁純陰也。天動乾圓也,地靜坤方也。清濁動靜,在天顯象為日月,在地顯象於春秋,在人顯象於聖凡。日為陽,常圓常滿;月為陰,有晦有虧。春為陽,而萬物發生;求為陰,而萬物頹敗。聖為陽,脫殼以升仙;凡為陰,壽終以為鬼。此謂清濁動靜之理,大概二言之也。不知世間乾男坤女,可之身中清濁動靜否?若是不知,及早積德,感動天心,明師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聖日聖月之照臨。將濁陰之氣而下降,提清陽之氣以上升。寂然不動,謂之靜;感而遂通,謂之動。常以有欲以觀其竅,動也;常以無欲以觀其竅中之妙,靜也。采藥者,動也;得藥者,靜也。九節玄功,節節有動靜清濁,須待口傳心授,方可了然于心,成仙有何難哉?!

呂祖詩曰:

清靜妙經亙古無,水精注後理方舒。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尊崇護寶珠。

關帝詩曰:

一卷無為清靜經,旁門外道不相親。改邪歸正循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

觀音詩曰:

陰陽動靜在人天,皇極中空煉汞鉛。識得濁清升降法,明燈不昧照三千。

太極品第三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注:

男清女濁者。男稟乾道以成體,故曰清也。女稟坤道以成形,故曰濁也。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離中虛也。女屬太陰,二陰中有陽,坎中滿也。故男子十六清陽足,女子十四濁陰降。清陽者,壬水也;濁陰者,癸水也。壬為白虎,癸為赤龍,故仙家有降龍伏虎之手段,返本還原之天機,故耳長生不死也。

男動女靜者。男稟天之氣以生,女稟地之氣而成,故曰:天動地靜也。此男女之論者,非實屬男女者,陰陽而已矣。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者。降為生,流為成,本為始,末為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為萬物之本;人又為天地之末,天地又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無本,亦不可以無末。本者體也,末者用也,則兩不相離。天地以太空為本,而人畜萬物;人畜以至善為本,而生周身百體。天不失其本,則天且長且久;人不失其本,則人為佛為仙亦可以與天地同壽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於死也?豈不聞《呂氏春秋》曰:人能一竅通,則不死,其壽在神。聖經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嘻嘻!這玄關一竅,異名多端。儒曰靈台、至善、無極、無思無慮之天、己所獨知之地。釋曰靈山、虛空、皇極、南無涅磐之天、阿彌陀佛之地。道曰靈關、金庭、太極、三清紫府之天、萬殊一本之地。三教名雖異,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竅而成聖,在釋得此竅而成佛,遭到得此竅而成仙也。只是此竅,上蒼所秘,而三教聖人,不敢明泄於書,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譴。必要訪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竅,次第工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若是以泥丸、鹵門、印堂、肚臍、心下、臍上、丹田、兩腎中間一穴、尾閭、夾脊、玉枕為玄關者,皆非達到之所也。

土道古佛詩曰:

女女男男濁濁清,還以本末覓真情。有為曰動無為靜,得本延年失本傾。

急早回頭修至善,趁時氣在學長生。人君積下千金產,一旦無常空手行。

火公老人詩曰:

太極陰陽玄妙多,長生達到少人摩。世間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養太和。

三才品第四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注:

清者,輕清也;濁者,重濁也。源者,源頭也;靜者,無為也;動者,有為也;基者,根本也。

何為清者濁之源?夫天,本是清氣上浮,這清氣從地中發生。地本陰濁之體,由陰極而生陽,濁定而生清也。男本清靜之體,女為污濁之身。雖清靜之體,其源出於污濁之身也。丹道以神為清陽之體,而神之源頭,由交感之濁精化成陽精,由陽精而生氣,由氣而生神也。故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豈不是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何謂也?地本靜也,其源還從天氣所結。女本靜也,其源還從父親所降。丹道以無為為靜,有為為動,其源還從有為立基。故曰:動者靜之基也。

奉勸世人,急早回頭向道,將自身中濁氣拔盡,清氣上浮,凝結成丹,長生不死,積功累德,丹書來詔,脫殼飛升,效益物外,將生身父母同超天堂,共用極樂,不亦欣乎?可歎世有一等愚迷貪癡之人,不知性理,他說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正所謂道不遠人,而人之為道而遠。人自暴自棄,甘墮苦海,全不思想,人稟陰陽五行而生,為萬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載天地之大道。夫天地之道,顯象於日月;日月之道,顯象於陰陽;而陰陽之道,亦顯象於消長也。消陽長陰,凡夫之道,待至陽盡陰純而成鬼。消陰長陽,待至陰盡陽純而成仙。況人半陰半陽,半仙半鬼也,若將半邊陰氣煉退,則成純陽,純陽者仙也,何難之有?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顏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為仙佛,只在有志無志之分耳。有志者,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為朋,子為伴,人身雖在紅塵,而心出乎紅塵,何等便宜之事也。

呂祖詩曰:

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陽隱在月明中。時人悟得陰陽理,方奪天機造化功。

韓祖詩曰:

虛心實腹求鉛光,月裡分明見太陽。勘破陰陽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

急性子詩曰:

男清女濁有先天,不曉根基亦枉然。女斬赤龍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道心品第五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注:

人者,善男信女也;能者,至強無息也;常者,二六時中也;清者,萬緣頓息也;靜者,一念不生也。修道之人,以清靜為妙。非禮勿視,則嚴清靜矣;非禮勿聽,則耳清靜矣;非禮勿言,則口清靜矣;非禮勿動,則心清靜矣。

天地悉皆歸者,得明師指點身中之天地。天氣歸地,汞投鉛也;地氣歸天,鉛投汞也。神居北海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天氣悉歸之,耳身外天氣以隨之;神居南山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地氣悉歸之,耳身外之地氣以隨之。所言身中之天者,道心而已矣;身中之地者,北海而已矣。道心先天屬乾,乾為天,故以道心為天也;北海先天屬坤,坤為地,故以北海為地也。此身中之天地,而感身外之天地,身外之天地以應身內之天地。而身內之天地有主宰,則身外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內也。若無主宰,則身內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外也,不能成道,反與大道有損。

書經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正是教人去人心,守道心,無奈時人不得明師指點,總在書上找尋大道,豈不思這大道,至尊至貴?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包括得而聞也。又月:君子憂道不憂貧。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似此數語,推之,何等貴重,豈將大道洩露於紙墨乎?又豈將大道不分貴賤,君子小人俱可得乎?定無此理也。三教聖人之經典,所言治國齊家人事之常道者,品節詳明。所言修身次第工夫,概是隱而不露。所露者,不過是以肉團頑心為虛靈不昧,或以心下三寸六分為黃庭,以兩腎中間一穴為父母未生前,以冥心空坐為道心,又為返本還原,一概虛假,世人信以為真,深可歎也。

正陽帝君詩曰:

可歎蒼生錯用心,常將血肉當黃庭。三途墮落無春夏,九界升遷少信音。

便向仙街了罪籍,遂從道路脫寒陰。吉凶兩岸無差錯,善士高升惡士沉。

重陽帝君詩曰:

道心惟微人心危,幾個清清就個知。至善中間為洞府,玄關裡面是瑤池。

猿猴緊鎖休遷走,意馬牢拴莫叫馳。允執厥中涵養足,金光一道透須彌。

人心品第六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注:

夫人神好清者。一陰一陽乃為人,人得一為大,大得一為天,超出天外,方為夫字。人者,得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相結,以為人也。神者,稟父母之性為元神,受天地之性為識神。而元神無識無知,能主造化;識神最顯最靈,能應變無停。此神是人之主人翁,而其神之原,出於無極,道家呼為鐵漢,釋氏喚作金剛,儒家叫做魂靈,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在身為魂,出身為鬼,修繕為仙為佛,作惡變禽變獸。夫元神,隨身之有無,從受胎以得其生,凝於無極之中央,主宰生身之造化,十月胎足,瓜熟蒂落,地覆天翻,一個筋斗下地,地一聲,而元神從無極奔下肉團頑心,而這識神趁此吸氣,隨吸而進,以為授胎,與元神合而為一,同居於心。從此以心為主,而元神失位,識神當權,七情六欲,晝夜耗散。而元神耗散以盡,地水火風,四大分馳,其身嗚呼哀哉。以識神為自己之真性而捨身而出,縱壽高百歲,不免大夢一場,必有鬼卒押至地獄,將平生之善惡,照簿賞罰。善者,或轉生來世,以受福報,或為鬼神,享受香煙。惡者,或轉世以受惡報,或失人身以變四生,而萬劫不復也。

好者愛也,清者靜也。此言元神本好清靜,無奈人心之識神而好動作,時常以擾之,不能清靜。因不能清靜,朝傷暮損,漸磨漸虧,元神一衰,而百病相攻,無常至矣。奉勸世人,要曉人身難得,幸生中華,切莫糊糊混混,以過一世,要把性命二字為重,識神元神當分,真身假身當曉,人心道心當明。切包括以人心當道心,以識神當元神,以假身當真身。經雲:心字詩,三點如心布,橫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也由他。呂祖曰:人生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黃老詩曰:

一貫道心孔氏書,於今清靜啟靈圖。真經真法皆言道,天理天年也在儒。

漢武枉尋千歲藥,秦王空想萬年愚。此經在手春秋詠,別有乾坤鎮玉壺。

太白星詩曰:

群經惟此有奇思,翻案偏然有妙詞。那管春秋而過去,只將旦暮以窺之。

全憑清靜為靈藥,豈有人心種紫芝。道心才為真父母,精神力量庇佳兒。

六賊品第七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注:

人心者,常人之心也。好靜者,不愛妄動也。欲者,七情六欲也。牽引外馳也。夫人心本不好靜,因有元神在內,有時元神主事,故心亦有時好靜也。六賊者,嚴耳鼻舌身心是也。眼貪美色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卵生地獄,變為飛禽雀鳥羽毛之類,身披五色翎毛,何等好看!耳聽邪話耳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胎生地獄,變為騾駝象馬走獸之類,項帶鈴鐺,何等好聽!鼻貪肉香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滋生地獄,變為魚鱉蝦蟹水族之類,常在臭沉,何等好聞!舌貪五葷三厭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化生地獄,變為蚊蟲蛆蠓蟣虱之類,還是以口傷人傷物,何等有味!心貪財貨而無厭,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駝腳之類,一生與人馱物,而貨財金銀常不離身何等富足!身貪淫而無厭,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煙花雞鴨之類,一日交感無度,何等悅意!此言六欲牽心之報也。還有七情之傷,而不可不知也。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也。喜多傷心,怒多傷肝,哀多傷肺,懼多傷膽,愛多傷神,欲多傷脾,此為七情牽心之傷也。又有十損,而亦不可不知也。久行損筋,久立損骨,久坐損血,久睡損脈,久聽損精,久看損神,久言損氣,食飽損心,久思損脾,久淫損命,此為十損也。大凡世人無一不受此六賊七情十損之害也。奉勸天下善男信女,將六賊七情十損一筆勾銷,返心向道,切莫上此賊船,恐墮沉淪,悔之晚矣。

無心道人詩曰:

眼不觀色鼻不香,正意誠心守性王。三境虛空無一物,不生不滅壽延長。

清靜子詩曰:

妄念才生神急遷,神遷六賊亂心田。心田既亂身無主,六道輪回在目前。

尹真人詩曰:

靈光終日照河沙,凡聖原來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三屍品第八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在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注:

常者平常也,能者志能也,遣者逐遣也,欲者私欲也。言二留時中,將靈台之上打掃潔淨,勿使萬物所搖,外相不入,而道心自然清靜矣。

澄其心者,將渾水以澄清也。而心有雜念,如水之有泥漿也。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五祖出偈,神秀偈曰:深是菩提樹,心乃明鏡台。時時勤打掃,休得惹塵埃。六祖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怎得惹塵埃。正此之謂也。而神自清者,心無念頭擾撓,而元神自然清明。元神清明,而眼耳鼻舌心身六欲則無妄動矣。

三毒者,三屍也。人身有三屍神,名三毒。上屍明彭琚,管人上焦善惡;中屍名彭王質,管人中焦善惡;下屍名彭王喬,管人下焦善惡。上屍住玉枕關,中屍住夾脊關,下屍住尾閭關,每逢庚申甲子,詣奏善惡。又有九蠱作害不淺,阻塞三關九竅,使其真陽不能上升。而九蠱俱有名字,一曰伏蠱住玉枕竅;二曰龍蠱,住天柱竅;三曰白蠱,住陶道竅;四曰肉蠱,住神道竅;五曰赤蠱,住夾脊竅;六曰隔蠱,住玄樞竅;七月肺蠱,住命門竅;八曰胃蠱,住龍虎竅;九曰蜣蠱,住尾閭竅。三屍住三關,九蠱住九竅,變化多端,隱顯莫測,化美色,夢遺陽精,化幻境,睡生煩惱,使其大道難成矣。故丹經雲:三屍九蠱在人身,阻塞黃河毒氣深。行者打開三洞府,九蠱消滅壽長生。正此之謂。不知修道之士可知斬三屍殺九蠱之法否?倘若不知,急訪明師,低心求指大道,請動孫悟空,在東海龍宮求來金箍棒,打三關,借來豬八戒之釘耙,扒開九竅,而三屍亡形,九蠱滅跡,關竅通徹,**常轉,性根長存,命根永固,七情頓息,六欲不生,三毒消滅矣。

清虛真人詩曰:

茅庵靜坐勝高樓,斬去三屍上十洲。堪歎玉堂金馬客,文章錦繡葬荒丘。

無垢子詩曰:

七情六欲似風塵,一夜滂沱洗垢新。待等地雷初發動,屍號鬼哭好驚人。

達摩祖師詩曰:

一陽氣發用功夫,九蠱三屍趁此除。到陣擒拿須仔細,恐防墮落洞庭湖。

氣質品第九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注:

所以不能者,是不能掃三心飛四相也。

為心未澄者,是人心未死也。

欲未遣者,是七情六欲常未去也。

蓋人生天地之間,不能成仙成佛成聖成賢者,何也?皆因不能去喜去怒去哀去樂者明矣。若果能去喜情化為元性,去怒情化為元情,去哀情化為元神,去樂情化為元精,去欲情化為元氣。五欲化為五元,有何仙不可成而何佛包括證也?儒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釋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道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如照三教聖經行持,又有何私不可去而何欲不可遣也?夫三教聖人,總是教人去其私欲者,何也?然而私欲乃屬音也。三教聖人總是教人煉其純陽者,何也?然而純陽乃屬仙也。順其陰者鬼也,順其陽者仙也。丹經雲:朝進陽火,暮退陰符。不知世之善男信女,可知進陽退陰之功否?倘若不知,速將世間假事一筆勾銷,積德感天,明師相遇,指示性與天道,進陽退陰之理,口傳心受,不勞而得焉。

噫!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豈易聞乎哉?吾將天道指大概而言之。每逢朔日,天上日月並行,至初三巳時,進一陽,名地雷複;至初五日亥時進二陽,名地澤臨;至初八日巳時,進三陽,名地天泰;為鉛八兩。至初十日亥時,進四陽,名雷天大壯;至十三日巳時,進五陽,名澤天決;至十五日亥時,進六陽,名乾為天。易曰:君子終日乾乾。純陽之體也,若不用火鍛煉,過此又必生陰矣。至十八日巳時,進一陰,名天風媾;至二十日亥時,進二陰,名天山遁;至二十三日巳時,進三陰,名天地否,為汞半斤。至二十五日亥時,進四陰,名風地觀;至二十八日巳時,進五陰,名天地剝;至三十日亥時,名坤為地,而天上則無月。無月者,則無命矣。

道光祖詩曰:

悟到修行是進陽,河圖之數大文章。雙為私欲單為道,退乃符消進乃長。

但得真傳無極理,自然丹熟遍身香。一朝脫卻胎周襖,跳出樊籠禮玉皇。

鐘離祖詩曰:

煉形先須煉老彭,一輪娥月西南橫。陰符進退丹亦熟,陽火漸虧月漸明。

抽坎填離還本位,擒烏捉兔複初成。從今不上閻王套,我做神仙赴玉京。

關帝詩曰:

一卷無為清靜經,旁門外道不相親。改邪歸正循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

觀音詩曰:

陰陽動靜在人天,皇極中空煉汞鉛。識得濁清升降法,明燈不昧照三千。

太極品第三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注:

男清女濁者。男稟乾道以成體,故曰清也。女稟坤道以成形,故曰濁也。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離中虛也。女屬太陰,二陰中有陽,坎中滿也。故男子十六清陽足,女子十四濁陰降。清陽者,壬水也;濁陰者,癸水也。壬為白虎,癸為赤龍,故仙家有降龍伏虎之手段,返本還原之天機,故耳長生不死也。

男動女靜者。男稟天之氣以生,女稟地之氣而成,故曰:天動地靜也。此男女之論者,非實屬男女者,陰陽而已矣。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者。降為生,流為成,本為始,末為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為萬物之本;人又為天地之末,天地又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無本,亦不可以無末。本者體也,末者用也,則兩不相離。天地以太空為本,而人畜萬物;人畜以至善為本,而生周身百體。天不失其本,則天且長且久;人不失其本,則人為佛為仙亦可以與天地同壽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於死也?豈不聞《呂氏春秋》曰:人能一竅通,則不死,其壽在神。聖經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嘻嘻!這玄關一竅,異名多端。儒曰靈台、至善、無極、無思無慮之天、己所獨知之地。釋曰靈山、虛空、皇極、南無涅磐之天、阿彌陀佛之地。道曰靈關、金庭、太極、三清紫府之天、萬殊一本之地。三教名雖異,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竅而成聖,在釋得此竅而成佛,遭到得此竅而成仙也。只是此竅,上蒼所秘,而三教聖人,不敢明泄於書,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譴。必要訪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竅,次第工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若是以泥丸、鹵門、印堂、肚臍、心下、臍上、丹田、兩腎中間一穴、尾閭、夾脊、玉枕為玄關者,皆非達到之所也。

土道古佛詩曰:

女女男男濁濁清,還以本末覓真情。有為曰動無為靜,得本延年失本傾。

急早回頭修至善,趁時氣在學長生。人君積下千金產,一旦無常空手行。

火公老人詩曰:

太極陰陽玄妙多,長生達到少人摩。世間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養太和。

三才品第四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注:

清者,輕清也;濁者,重濁也。源者,源頭也;靜者,無為也;動者,有為也;基者,根本也。

何為清者濁之源?夫天,本是清氣上浮,這清氣從地中發生。地本陰濁之體,由陰極而生陽,濁定而生清也。男本清靜之體,女為污濁之身。雖清靜之體,其源出於污濁之身也。丹道以神為清陽之體,而神之源頭,由交感之濁精化成陽精,由陽精而生氣,由氣而生神也。故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豈不是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何謂也?地本靜也,其源還從天氣所結。女本靜也,其源還從父親所降。丹道以無為為靜,有為為動,其源還從有為立基。故曰:動者靜之基也。

奉勸世人,急早回頭向道,將自身中濁氣拔盡,清氣上浮,凝結成丹,長生不死,積功累德,丹書來詔,脫殼飛升,效益物外,將生身父母同超天堂,共用極樂,不亦欣乎?可歎世有一等愚迷貪癡之人,不知性理,他說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正所謂道不遠人,而人之為道而遠。人自暴自棄,甘墮苦海,全不思想,人稟陰陽五行而生,為萬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載天地之大道。夫天地之道,顯象於日月;日月之道,顯象於陰陽;而陰陽之道,亦顯象於消長也。消陽長陰,凡夫之道,待至陽盡陰純而成鬼。消陰長陽,待至陰盡陽純而成仙。況人半陰半陽,半仙半鬼也,若將半邊陰氣煉退,則成純陽,純陽者仙也,何難之有?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顏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為仙佛,只在有志無志之分耳。有志者,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為朋,子為伴,人身雖在紅塵,而心出乎紅塵,何等便宜之事也。

呂祖詩曰:

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陽隱在月明中。時人悟得陰陽理,方奪天機造化功。

韓祖詩曰:

虛心實腹求鉛光,月裡分明見太陽。勘破陰陽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 養生 www.85110.com

急性子詩曰:

男清女濁有先天,不曉根基亦枉然。女斬赤龍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道心品第五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注:

人者,善男信女也;能者,至強無息也;常者,二六時中也;清者,萬緣頓息也;靜者,一念不生也。修道之人,以清靜為妙。非禮勿視,則嚴清靜矣;非禮勿聽,則耳清靜矣;非禮勿言,則口清靜矣;非禮勿動,則心清靜矣。

天地悉皆歸者,得明師指點身中之天地。天氣歸地,汞投鉛也;地氣歸天,鉛投汞也。神居北海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天氣悉歸之,耳身外天氣以隨之;神居南山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地氣悉歸之,耳身外之地氣以隨之。所言身中之天者,道心而已矣;身中之地者,北海而已矣。道心先天屬乾,乾為天,故以道心為天也;北海先天屬坤,坤為地,故以北海為地也。此身中之天地,而感身外之天地,身外之天地以應身內之天地。而身內之天地有主宰,則身外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內也。若無主宰,則身內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外也,不能成道,反與大道有損。

書經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正是教人去人心,守道心,無奈時人不得明師指點,總在書上找尋大道,豈不思這大道,至尊至貴?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包括得而聞也。又月:君子憂道不憂貧。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似此數語,推之,何等貴重,豈將大道洩露於紙墨乎?又豈將大道不分貴賤,君子小人俱可得乎?定無此理也。三教聖人之經典,所言治國齊家人事之常道者,品節詳明。所言修身次第工夫,概是隱而不露。所露者,不過是以肉團頑心為虛靈不昧,或以心下三寸六分為黃庭,以兩腎中間一穴為父母未生前,以冥心空坐為道心,又為返本還原,一概虛假,世人信以為真,深可歎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